2022年01月05日
第04版:关注 PDF版

带你走进文学馆

高尚华 摄

■阿慧

初升的暖阳,驱散冬日的清寒,映照一座掩映在铁路主题公园内的红墙高屋。这是我们大周口,于2021年12月29日新开馆的文学馆。

文学馆大门朝东开启,徽式青砖“人”字形屋檐,圆拱形门罩,蕴含“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深紫色两扇对开的金属门上,一对铜质狮面辅首衔环,彰显着庄严。门口两边,两面木牌高大瞩目,上刻:“周口市文学馆”“周口市文学艺术馆”。

随着大门的徐徐打开,迎面扑来的浓郁文化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只见得,正面一堵青砖垒起的横梁,梁上一片片青黑色的瓦片,构成两面鱼鳞状花窗。正中间一面青灰色影壁,一幅“问礼于陈”砖雕图,栩栩如生,韵味悠长。抬头看,三道匾额悬于梁顶,黑底金字,左右各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间影壁上方,匾额上的金字格外醒目:“文以载道”,体现了中国古代鲜明的文论思想。

从左边匾额沿通道进入,一面巨型荧屏兀自呈现,一个个画面撼动心魂,磁性的男中音深情解读:“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淮阳古陆’作为中华大地最早的陆州,迎来中华大地第一缕曙光;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古陈地,今周口,她用沧桑书写辉煌,以文学彰显魅力……”

心潮激荡中,步入核心展区,分九个部分,主要展现周口籍文人、旅居周口文人相关作品。以作者出生时间为时空轴线,以作者、作品简介为呈现方式,以陈地经典、陈地文人、陈地故事、文人咏陈、文人足迹为图版设计,珍珠似的串起两千多年周口文学的积淀与发展。

谢灵运、应玚、袁聿修、陈抟、谢炎、王纯、李商隐、李白、白居易、苏轼、范仲淹和刘庆邦、邵丽、柳岸等,古今232位文学作者,以及相关作品展陈,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家名篇,给观者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体味到文学的厚重分量。

灯光如银似月,倾泻出无限遐想。光影下古人名家的画像惟妙惟肖,那深邃的目光,那高挽的发髻,那飘逸的美髯,那飞扬的衣袂。他们手捧溢满墨香的巨作,怀揣恢宏的文学思想,穿越千百年悠长的时空,在文学馆中相聚、相遇,相邻、相居,相争、相论,相交、相谈,在此“活起来”“汇起来”,如三川之水,汇聚和延续周口浑厚的文脉。

出了展区,是一条甬长通道。白色廊柱,将图书区和阅览区自然隔开。棕色木质旋转书架,让读者选书更为便捷。雪白的南墙边,摆放一排崭新的桌椅,皆由棕黑色实木制成,看上去古朴而含蓄,与文学馆悠远静谧的格调极其吻合。书桌上的绿萝长蔓垂挂,翠叶如玉。一青年女作家,端坐如兰,她说:“坐在这里读书写作,有一种身心通透的感觉,会有无法预知的好运气。”

沿着楼梯,拾阶而上,手心感知木质扶手的坚实。眼前倏然一亮,橘黄色灯光里,南北两排整齐的小屋,似一队不施粉黛的村姑,释放出自然的醇香,凸显出天然的美质。

这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也是作家们的创作之家。方格木窗棂,寓含着方块汉字的美观与美妙。

仔细看,小屋的墙体却为黄泥涂刷,黄泥土墙中,金色光亮的细碎麦秸,标示着我们一马平川的大周口,盛产金粒子般沉甸甸的小麦。意味着作家笔下的文字,如小麦般醇厚与饱满,包容与奉献。

站在二楼尽观文学馆,一股文学的朝气、锐气在馆内升腾。这座原本停歇过老旧火车头的废弃仓库,而今幻化成一列满载周口文学的快车,风驰电掣般地驶向诗和远方。

2022-01-05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56637.html 1 带你走进文学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