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任富强 张猛
“感谢杨组长!是你把俺爹当亲人看,我们全家人都感激你!”6月3日,几经周折,太康县高贤乡村民李二猛拉着市纪委监委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杨松涛的手,话语里充满了感激。
杨松涛是一名年轻纪检干部,在前不久支援太康疫情防控时,他下沉疫情防控一线主要承担全县督导检查工作。要不是李二猛打来感谢电话,杨松涛差点把这“小事”给忘了。李二猛长期在外地务工,家中留下一名空巢老人李老汉,李老汉不会使用手机,因信息不对称,李老汉两天没有收到乡里发放的物资。杨松涛在督导中发现问题后,督促立即整改,并视李老汉为亲人,在生活上嘘寒问暖,感动了李老汉,才发生了开头一幕。
并肩抗疫的“夫妻档”
杨松涛是全市众多纪检干部在抗疫一线的缩影。
翻开工作日志,杨松涛回顾赴太康前自己记录的心路历程:我报名!支援抗疫一线!这样一句豪言壮语,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妻子是一名医生,工作在抗疫一线,经常加班加点,无暇顾家,己打破了正常生活秩序。六岁的女儿因幼儿园放假,在家中无人照看。家事国事孰轻孰重?大“疫”面前是否勇于逆行?是对一名党员党性原则的严峻考验,只有舍家赴命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是你的使命,作为共产党的一名纪检干部,我也得扛起自己的责任!我相信家人和孩子会理解我们!”得知杨松涛的抉择,妻子张轲畅的泪水不自主地滑落下来,向丈夫竖起大拇指,表示支持,并约定“疫情一日未退,我们必定同行!”
4月2日,杨松涛出征太康。
战“疫”一线的纪检“尖兵”
“今天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已经反馈给指挥部并明确整改要求……”
“今天的援助物资已全部登记完毕,配送保障车已全部到位……”
无论是中午12点还是凌晨两三点,类似这样的声音不时在杨松涛的办公室响起,奔跑在防疫一线的纪检人加班加点地汇总日常工作。从进驻太康抗疫一线开始,杨松涛也有多重新身份,与干部谈心谈话、查找问题,纾解紧张情绪的“心理辅导师”;督导检查抗疫生活物资调配和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的“督导员”;发现哪里人员调配不到位冲锋“疫”线的“抗疫战士”……
杨松涛和同事按巡查网格区域划分,走访重点人群,盯紧关键节点,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监督问责,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工作作风不实、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尽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以精准执纪问责,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履职尽责,发挥纪法力量的全方位无漏洞监察督导作用。
“忙得连续两天两夜不休息是常有的事儿,我这么壮的身体有时也感觉有点吃不消,可是看到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咬咬牙还得挺过去。”杨松涛很少谈自己的辛苦,但他的敬业精神感染了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同事们。
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刚开始,有个别群众对疫情防控的措施不太接受。杨松涛和同事及时研究出让群众既容易接受,又能收到封控效果的做法。在封控区域每户村民的大门系上一根红绳子,民间有“红色吉祥”的风俗,群众乐于接受,就用这根红绳把两扇门系在一起,没有必要进出时不得随意打开。加上杨松涛和同事与群众的温情沟通,达到了控得住的目的,发挥了巡查人员观察多、信息灵、执纪严的优势,使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摸排村里返乡人员的过程中,有一名从重点疫区回来的对象,村干部做不通其思想工作。当晚,杨松涛和其他几位驻村干部一同到他家中,分析其中利害关系,最后终于说服对方配合工作,镇党委晚上就安排车辆将其送至集中隔离点。
一次夜巡途中,杨松涛发现一位老人在夜深人静的街灯下,背着一袋沉重的东西匆忙行走,上前询问后得知老人因封村后生活遇到困难,从亲戚家借来面粉连夜赶路回家。吃饭是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能因疫情封控,让群众生活缺少保障,杨松涛立即向所在乡镇领导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建议。该乡镇及时行动起来,有通讯条件的进行信息调查,对信息操作有困难的孤寡老人进行登门询问,对缺少生活用品的进行分类统计,及时送货上门,快速解决了问题。老人激动地连声说:“志愿者送来了面和菜,感谢你们!感谢共产党。”
随着太康县实现了动态清零,杨松涛即将凯旋,听到电话那端妻子喜极而泣的声音,杨松涛安慰说:“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咱俩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这正是我们这代青年人,用抗疫脚步谱写出的带有时代记忆的青春之歌,我们无愧于胸前的党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