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5日
第03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PDF版

家乡变美了 “洋媳妇”回来了

□记者 付永奇 文/图

村内街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如图),坑塘沟渠碧波荡漾,墙绘版面一图一景……立秋过后,走在商水县袁老乡马河村的水泥路面上,一种生态宜居、生活和美的感受油然而生。

袁老乡是一个远离县城的小乡镇,几年前因经济基础薄弱,人居环境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穷则思变。去年以来,该乡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通过募捐和实施“五分钱工程”,筹集资金700多万元,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并对6个村的入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为马河等16个村绘制墙体画100余幅,为22个村新建小游园180多个,使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了“三无一规范一眼净”。

马河村的变化只是我市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摆在突出位置,上下同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形成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格局,初步实现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目标,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张建慧经常深入各县市区暗访调研,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出批示。市长吉建军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成立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专班,统筹全市整治工作。工作专班开展周观摩、月调度活动,通报县、乡排名,在周口电视台、《周口晚报》开辟“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时”专栏,倒逼问题整改。

合力攻坚。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联合新闻媒体定期暗访督导;组织部门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宣传部门加强舆论引导监督,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广“黄寨大嫂”等先进经验;农业农村、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各负其责,抓落实、建项目,全市上下形成了“责任明确、组织科学、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推进有力。工作专班实施电话邮箱举报机制、新闻媒体问题曝光机制等五项机制。各地坚持集中整治和疫情防控“两不误”,使用无人机对村庄周边、坑塘、宅院等问题多发区域进行航拍,精准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特别是全市举行的周观摩活动,领导带队、随机抽签、现场打分、公平排序,约谈后进,对各县市区震动很大,有力推进了工作开展。

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主体是群众。我市各地充分依靠群众,强化村民自治,鼓励群众做好户厕改造和庭院内外、村内公共空间的环境整治工作,解决“政府干、群众看”的问题,扮靓村庄的“里子”和“面子”。各地群众各显神通,因地制宜实行“五美庭院评比”“千人胡同长”“一宅变四园”“环境整治议事会”“五分钱工程”等各具特色的土办法、新经验,建立群众自治、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开展。

我市还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全市规划的9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8个已投入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市21个乡镇污水治理项目开工建设,7个乡镇已完成提升改造,35个村庄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完成户厕改造50914户,累计建设乡镇办农村改厕后期管护服务站189个,购买配备抽污车辆827辆。

“正是看到村里街道干净、游园漂亮、厕所清洁、坑塘水清岸绿……我们才带着孩子从福建莆田搬回来居住的。”马河村的“洋媳妇”张娜丽边哄着童车内的孩子边操着一口闽南方言对记者说。

农村环境变好了,乡村振兴底色变亮了,回归的外出务工人员也多了,马河这个古老的乡村又焕发出勃勃生机。②2

2022-08-15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76168.html 1 家乡变美了 “洋媳妇”回来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