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4日
第A04版:周口红色记忆 PDF版

鲍德新:不能忘却的红军英烈

□记者 王锦春 王吉城

宁都起义旧址(资料图)

鲍德新,曾用名鲍德心、鲍德馨。河南省沈丘县人,早年加入国民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反蒋战争。1931年12月由宁都起义参加红军,编入红五军团。1932年入党,曾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参谋长,1932年任第十五军参谋长。参加了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斗和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1933年调任中央苏区第一步兵学校(彭杨步兵学校)训练处处长。1934年在江西作战中牺牲。

这是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人物志》中,有关鲍德新的全部介绍。

该书1995年出版。其编审委员会由杨得志、王平、杨成武等开国将领组成。全书收入1705人,主要是曾在红一方面军中任团以上职务的干部(包括牺牲的革命烈士)。

这本权威资料中,尽管鲍德新的生平介绍不足200字,仍然让我们对这位从周口走出的红军指挥员,心生敬仰。掩卷沉思,又感觉到每字每句的背后,都隐藏着鲍德新精彩传奇的革命故事。

不是英雄缺少故事,而是我们缺少发现。

为了得到鲍德新烈士更多的故事,近段时间,周口报业传媒集团《周口红色记忆》采访组四处搜集资料,采访沈丘县部分党史专家,又于2022年12月14日也就是宁都起义91周年当日,和鲍德新侄儿鲍洪运取得了联系。鲍洪运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思路清晰,回忆起伯父鲍德新,他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宁都起义 参加红军

多年来,鲍洪运致力于收集伯父鲍德新事迹,以实际行动向先烈致敬。

“鲍德新兄弟4个,分别是鲍德纯、鲍德新、鲍德华、鲍德芳。他排行老二,我父亲排行老三。鲍德新是属鸡的,应该是1909年出生。”鲍洪运讲起伯父鲍德新,言语中带着一份缅怀的思绪,带着一份难忘的情怀,带着一份真挚的情感。

小时候,鲍洪运就经常听父母讲从前的故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曾经有一段痛苦的回忆。

鲍洪运告诉记者,鲍德新入伍时参加的是冯玉祥的部队,曾经驻扎在开封。当时,父亲鲍德华还在鲍德新资助下到开封上学,后来,战事紧张又回到了家乡。从此,鲍德新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鲍洪运提到的冯玉祥部队,在冯蒋战争冯玉祥战败后,被蒋介石收编为第二十六路军。1931年1月,蒋介石令第二十六路军开赴江西宁都,参加对中央红军进行的“围剿”。第二十六路军在蒋介石消灭异己政策的影响下,该军处于当地军民的包围之中,内部矛盾重重。它如一堆干柴,只要有一点火种,就会燃烧起冲天的烈焰。鉴于以上情况,隐蔽在第二十六路军的共产党员,积极开展工作,因势利导,发展党员,准备起义。

春风一宵吹过后,万马千军奔红军。1931年12月14日夜,沉寂而黑暗的江西宁都县城里城外,翻天覆地“动”了起来,枪炮声、口令声,伴随着大街小巷一队队、一阵阵忽快忽慢的脚步声,此起彼伏……

91年前的宁都城下,风云激荡,红旗如画,这是一个极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原来,在共产党领导下,蒋介石依靠来进攻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主力之一的第二十六路军起义了!义士们把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撕得粉碎,高高举起了鲜艳的锤子镰刀旗。

其中,周口籍人士参加宁都起义者亦不在少数。严图阁、云宗连、理琪、卢子美、于朝俊、王广建、杨百让、鲍德新……他们在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后南征北战、浴血沙场,事迹散见于各种回忆录及党史、军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若生男孩 取名红军

鲍德新自从离开家乡入伍后,就成为了家人的牵挂。1931年12月14日的深夜,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踏上革命征途。从此,他以一颗赤子之心融入革命事业,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留下一段充满壮歌的生命之旅。

鲍洪运的思绪也回到了从前:“家人也是从鲍德新的来信中得知他的消息的。父亲曾经告诉我,鲍德新来信的邮戳显示寄信的地址是江西宁都。信中说,他十分思念家乡,而且已经在宁都暴动后加入了红军。他特意要求转告自己的妻子,若生下男孩就起名红军,生下女孩就叫红英,待革命成功后再团聚……”

“后来,鲍德新的妻子张氏产下一男婴,一个月后不幸因病离世。家人雇奶妈把男婴喂养到6岁后送到当地孤儿院抚养,取名鲍红军。鲍红军长大后当兵入伍,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退伍后以做小生意为生,1973年被安排到老城供销社工作,1990年退休,2003年病逝。”

弟寻哥哥 误入敌窝

当年,在得知哥哥鲍德新的具体地址后,鲍德华、鲍德芳弟兄俩思念哥哥心切,就商量着去宁都和哥哥见面,跟着哥哥干点事。

山迢迢,水迢迢,思念相隔万里遥。1932年4月,时年12岁的鲍德华和9岁的鲍德芳从河南沈丘出发,一路逃荒要饭,一路打探消息,到江西宁都寻找哥哥鲍德新。

兄弟俩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徒步近千公里,用脚步丈量着见到哥哥的日子。在宁都,弟兄俩到当地驻军打听消息时,不想首先找到的却是国民党部队的军营。国民党官兵听说他们找红军指挥员鲍德新,以为他俩是红军少年先锋队的探子,捆绑起来,吊在树上暴打,打得昏死过去,用冷水泼醒接着打,直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并关押起来。

“不久,红军发起进攻。我父亲鲍德华被一位名叫梁凤启的大个子红军解救。叔叔鲍德芳却下落不明。当时,我二伯鲍德新对我父亲说,现在斗争形势十分残酷,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对工农红军围追堵截,我睡觉一夜挪几个地方,一手拿枪,一手拿刀,时时就有牺牲的危险。你伤得这么重,这里缺医少药,还是先回家吧!治好伤后再出来……就派人把我父亲送回了沈丘。从此,我父亲鲍德华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哥哥鲍德新、弟弟鲍德芳……这对于我父亲来说,是永远的伤痛……”说到这,鲍洪运止不住热泪盈眶、放声恸哭。

今天,许多研究宁都起义的文章,大多要提到《宁都暴动纪实》一文,认为它详实准确,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这篇文章的署名“参谋 鲍德心”,也就是鲍德新。

1931年12月22日,也就是宁都起义8天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青年实话》发表了鲍德新的文章《宁都暴动纪实》,全文700多字。

《青年实话》还特意在文章开头配发编者按:“鲍同志是这次宁都暴动的指导者之一。本报于暴动之后,特请他把暴动前后经过情形写出。宁都暴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空前的事件,请大家注意这篇有历史意义的记载”。

从“鲍同志是这次宁都暴动的指导者之一”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鲍德新在宁都起义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而且直接参与了具体的军事指挥。

孙连仲部的第二十六路军,就是这次在宁都暴动的军队,本是冯玉祥的部下。蒋介石收编后,就拿这支部队对付红军。这本来是一支精锐部队,可到了苏区,遇到了红军,就处处碰壁,毫无用处了。

鲍德新在文章中说,“蒋介石把第二十六路军放在宁都,本是想阻止革命向北发展。孙连仲也命令筑好四道坚固工事,以防万一。可是,革命是什么也挡不住的。革命也到了宁都城的四道工事里面。国民党虽然最后听到了一些风声,但为时已晚”。

“先锋,先锋,热血沸腾。先烈为平等牺牲,作人类解放救星”。从鲍德新发表的文章看,“我们决心于14日暴动之后,就全体动员。1931年12月14日,起义于当日下午6时举行”。

鲍德新目睹了起义的部分过程。“起义时,由赵博生、季振同、严图阁同志指挥,士兵勇敢攀登总部楼上,将反动旅长王恩布、张方昭,团长杨守道、王天顺、曹明道等共六名,一鼓擒拿,捆绑起来……”

除此之外,鲍德新还提到,卢寿椿率部队包围代总指挥李松崑(昆)之师部。师部已有戒备,阵亡了刘伟洲、刘文魁两名同志。同志们没有气馁,更加勇敢,直冲迫近屋墙,把李松崑的卫队百余人完全缴械,攻下了师部。可惜李松崑已不知下落,没有捉到……转眼之间,白色的宁都城,成了革命的城市。

鲍德新以愉悦的心情描述当时的场景,“暴动成功,士兵们莫不喜气洋洋,打起红旗,开城迎接红军入城。二十六路军的士兵,个个自愿加入红军,为自己的阶级,与帝国主义国民党作战,现在已进到赤区来了!”

第二十六路军1.7万人参加宁都起义,是国民党军最大规模的一次起义暴动,使红军增添了主力军团,拓展了苏维埃区域,给国民党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

“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毛主席曾这样高度评价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后,第二十六路军被改编为红五军团。鲍德新先后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四十四师参谋长、第十五军参谋长。

鲍德新曾参加过著名的恶仗南雄水口战斗。这场战斗发生在1932年7月8日至10日。红五军团官兵用大刀同敌人肉搏,抗击了敌人的猛烈反扑。当时战场上“双方伤亡之大,战场景象之惨烈,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罕见”。战斗中,红军将领喊的是“跟我来!”率领部队冲锋陷阵。而国民党军官喊的是“给我上!”拿枪督促士兵向前冲。鲍德新作为战场指挥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红军士兵奋勇杀敌。

鲍德新还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随时有牺牲的危险。

“其实,伯父鲍德新的一些事迹,我也是后来听父亲说,或者在文史资料上看到的。家族里出了一位红军,是我们鲍家的骄傲。”鲍洪运十分激动地说。

红军精神 代代相传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路过沈丘时,我父亲曾经到部队打听鲍德新的消息。一位四川口音、名叫吕云峰的解放军干部曾经告诉我父亲,鲍德新是他1933年在中央苏区第一步兵学校学习时的教官。离开军校后,他就失去了鲍德新的消息。这时,我们才知道,鲍德新在军校当了教官。遗憾的是,并没有得到他的具体情况。”鲍洪运说,尽管如此,家人从来没有放弃过打听鲍德新的消息。

位于瑞金的红军第一步兵学校(彭杨步兵学校,为纪念革命先烈彭湃、杨殷而命名),直属中革军委,主要负责培训红军中、初级战斗指挥员。陈赓任校长,黄火青、刘希平、宋任穷先后任政委,国民军将校团毕业的鲍德新任训练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鲍德新后人一直与中央有关部门联系追寻鲍德新的下落。直到上世纪80年代,和鲍德新一起参加宁都起义,曾任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的苏进来到沈丘慰问时,点名要找老战友——鲍德新的后人。家人才知道鲍德新早已在1934年的江西作战中牺牲。

如今,在沈丘县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间的革命烈士英名墙上,排在最前面的三位烈士是老红军王广建(红五军团第十三军第三十九师师长)、严图阁(湘鄂赣省军区司令员)、鲍德新(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参谋长)。共同的志向,使他们参加宁都起义,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体现在这些烈士身上的红军革命精神,一如家乡奔腾的沙河水,浩浩荡荡,永不止息。

“我爱讲伯父的故事,讲宁都起义的故事,讲红军的故事。”受伯父鲍德新红军精神的影响,多年前,为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鲍洪运凭借年轻时拥有的吹拉弹唱功底,组织成立了“洪运义演团”,带领义演团走村串户,义务为当地群众巡回演出。演出内容多是传播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反映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经典剧目,有些剧目还是他自编自导。2002年抗击非典疫情期间,他创作编写的《抗击非典三字歌》在市县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他还自费印刷1万余份无偿发给民众。

历史虽远,宁都很近。如今,已是暮年的“老鲍”鲍洪运思亲之情日浓,思绪时常来到曾经留下痛苦记忆的宁都,寻找未曾谋面的伯父鲍德新和叔叔鲍德芳。他的思绪中,伯父鲍德新金戈铁马、红军教官形象日益高大;叔叔鲍德芳不再是到处流浪、受人暴打的孩童。他们看到了赤旗的天下,人们自由地生活,人间充满了欢乐……②16

2023-02-14 □记者 王锦春 王吉城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93458.html 1 鲍德新:不能忘却的红军英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