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9日
第05版:文化周口·聚焦 PDF版

牢记“根”与“魂”(社会现象圣哲看)

陈宝刚

◎《论语》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说君子通晓大义、道义、恩义、情义、信义,对“义”非常清楚、理解,所以做事时,首先想是否符合“义”。

◎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闲论任交亲。《朱子家训》记载:“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古人教今天的人们如何善待家人亲人。

◎清代进士包永昌撰写的包氏《家训韵语》云:“凡有兄弟,如树同根。根不可代,怨不可存。”亲情是纽带。

记忆中春节走亲戚,是最隆重的,也是童年时莫大的奢望,为啥呢?能享受“客人”的待遇吃顿好的,能收块儿八毛的压岁钱,能见见自己的亲人,能坐板车或自行车到几里外的村庄高高兴兴疯一回。那时候,每家每户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虽然穷,虽然苦,但亲帮亲、邻帮邻,处处充满人情味。

如今,春节期间,为工作为生计漂泊在天南地北的游子凑着假期回来走亲戚了。可是细心的人们发现,现在农村的断亲现象越来越严重了。

断亲就是说本来有亲戚关系的两家人,因为一些事情、一些纠葛、一些原因不再来往。而断亲问题虽然不是农村独有的,但是在广大农村表现格外突出。现代社会交通便捷了,通讯发达了,楼层变高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变好了,但亲戚之间反而少了往来,淡薄了情谊,也折射出社会发展中物质富足的同时精神寄托的不足。在《论语》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说君子通晓大义、道义、恩义、情义、信义,对“义”非常清楚、理解,所以做事时,首先想是否符合“义”。断亲明显不符合“恩义”“情义”,也不符合“道义”“信义”。

断亲导致没有了人情。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闲论任交亲。《朱子家训》记载:“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古人教今天的人们如何善待家人亲人。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亲戚邻居之间你送我一袋红薯,我还你几棵白菜,互相救济帮衬着渡过难关,满是人情和温暖。走亲戚走亲戚,只有你来我往互相走动才显着亲,在互相关心、帮助、照顾、牵挂中人情才能长久。一旦断了亲,单方面重视自己的生活,在乎自己的利益,而不去维系亲戚之间的关系,人情就会愈来愈薄。

断亲导致缺失了亲情。清代进士包永昌撰写的包氏《家训韵语》云:“凡有兄弟,如树同根。根不可代,怨不可存。”亲情是纽带。以前,亲戚之间谁有困难,温暖、淳朴的亲朋好友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没有套路,没有心机,频繁的走动、联系,使亲情得以交融。断亲以后,每家为了各自的生活拘泥于自己的“小圈子”,原本就淡化了亲情,还有脆弱的血缘关系,时间一旦久了,联系也就断了。

断亲导致了乡情的淡化。最美是乡音,最浓是乡情。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和睦的亲戚、邻里关系。悠悠赤子心,浓浓故乡情,新时代呼唤我们记住最亲的人。如果亲戚疏远、家人不亲,那么社会和谐从何谈起?如果忘记了亲人、忘记了家乡,那么将来的一代怎能记住自己的来路和归处,又怎能铭记那缠绕于心、终生难忘的乡情乡音乡韵?

断亲的原因很多,有亲戚之间的性格不合、利益冲突,有亲戚间贫富差距过大心理失衡等。以后一个时期,随着人情往来越来越不被看重,走亲戚越来越不被重视,这种断亲会越来越多。孟子曾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未有义而后其君者。”是说重仁的人从来不会遗弃他的亲族,重义的人从来不会不顾他的君主。孟子还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乎?

《庄子·在宥》有:“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简单翻译过来,就是说云气不会等到聚集在一起了,才变成雨落下来。草木也不会等待发黄了才落叶。这里的“族”,就是指聚集的意思。引申为人的话,就是指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为此就有了“家族”“种族”“民族”的说法,而家族就是更强调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

亲情是一片沃土,滋养着我们的每一天,我还是羡慕向往记忆中春节走亲戚的场景。路上,有板车、有自行车,川流不息的都是走亲戚的……认识的,打个招呼,还能搭辆顺风车;不认识的,擦肩而过,遇上车子陷进泥沟里的,互相帮助。大人孩子、亲人亲情、欢声笑语、寒暄问候、牵挂祝福,勾勒出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放眼农村,美丽乡村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我在欣喜的同时,又想提醒一句,我们都要牢记自己的“根”与“魂”,只有这样,在家孤独守望乡村的老人孩子,还有漂泊异乡挣扎奋斗的青壮年,才会有丰盈的生活世界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支柱。还要珍惜亲戚之间割不断的血缘、放不下的牵挂,这些足以温暖人的一生,一路相伴前行。

无论多远的路,都阻挡不住回家的脚步;无论身在何方,都阻断不了思念亲人的情怀。

2024-02-29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28183.html 1 牢记“根”与“魂”(社会现象圣哲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