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8日
第03版:要闻 PDF版

一块“花饽饽”,鲁豫传情

□记者 徐启峰

3月3日,卢光开始在酒店面点房里制作寿糕。寿糕有3层,用面粉15斤、果蔬汁2斤,是一位李姓市民为父亲祝寿定制的。

做这个面粉寿糕,卢光用了3天时间。第一天,他捏出寿糕主体,上笼蒸熟、保鲜;第二天,用果蔬汁调色,捏出寿桃、鲤鱼、人参、花朵等配件,蒸熟、保鲜;第三天,用牙签串起主体与配件,淋上水,再上笼蒸半个小时,使之黏合成一体,寿糕方告完工。

3月5日晚,热气腾腾的寿糕端上桌,客户惊叹连连:“太漂亮了,舍不得吃!”最终他们还是掰开品尝,寿糕口感筋道,麦香浓郁,并有一丝清甜。

卢光是鲁豫华宴酒店的董事长,也是酒店的高级面点师。他是山东济宁人,曾在武警周口支队服役8年,2017年转业,在周口开了一家公司。

为什么留在周口创业?“周口民风淳朴,水、陆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卢光很看好周口的发展前景,认为在这里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凭着勇毅与诚信,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后来,他与一位音乐老师喜结连理,周口成了他永久的家。

在周口工作、生活的山东人不少,他们常常感叹吃不到地道的家乡菜。“九转大肠”“大葱烧海参”“爆炒腰花”,他们一提起来就要流口水。家乡的味道,永远是游子最深的乡愁!

既然周口没有鲁菜馆,何不开一家呢?卢光起了意,很快就有了行动,在文昌大道上租了一间店面。2023年5月1日,周口第一家鲁菜馆——鲁豫华宴正式开业。卢光自告奋勇,到面点房帮厨,想搞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小时候,妈妈给他蒸的“花饽饽”色彩鲜艳、造型活泼,让他终生难忘。

“花饽饽”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蜚声中外。卢光前往山东莱阳,拜刘家“花饽饽”第三代传人于晓红为师,两个多月学会了全部制作工艺。

2023年11月,卢光在鲁豫华宴蒸出第一笼“花饽饽”,有福字寿桃、醒狮、小老虎等多个品种,一推出便广受好评,每天供不应求。

馒头本是寻常物,为什么会热销,因为制作太耗时间。所有的“花饽饽”都不用模具,全靠卢光一个人捏塑。最简单的福字寿桃,他一天只能做100个,造型复杂些的“醒狮”“聚宝盆”,一天只能做50个,至于“层峦叠嶂”的大型寿糕,只接受预订,3天才能做1个。

“花饽饽”五颜六色,却不含一星半点“科技与狠活”。“花饽饽”的绿色用的是菠菜汁,黄色是南瓜汁,红色是甜菜汁,粉色是仙人掌花粉,灰蓝色是蝶豆花粉,褐色则是甜菜汁与菠菜汁的融合。卢光在厨房里不断试验,用各种果蔬汁调配出各种颜色。

在卢光看来,“花饽饽”不仅是食物,更是艺术品,他总能根据客户的要求,创作出生动有趣、充满寓意的作品。今年是龙年,他设计出了“金龙报春”“发财龙”两款新品。“发财龙”表面看起来富贵喜气,内里更有乾坤,肚子里藏着8颗“金元宝”。这款“发财龙”,今年春节卖爆了。“只要客户有要求,我就不停地构思,然后在面板上一点一点试验。”卢光现在制作“花饽饽”驾轻就熟,随意挥洒,颇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大师风范。对了,他已经是山东刘派“花饽饽”第四代传人了。

面粉发酵工序也有讲究,掺入周口本地产的浮子酒,相对于市面上常见的干酵粉,这样发出来的面筋道,让“花饽饽”中看更中吃。

食物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花饽饽”甫一上桌,便引来一片赞叹声。啖之,麦香充盈口腔,带着岁月积淀的回甘。“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妈妈的味道’。”卢光说,它成了鲁豫华宴最出名的“网红菜”。

“民国时期,周口花馍十分流行,它其实与‘花饽饽’系出同源。”卢光说,“鲁豫一家亲,自古有传统,孔子曾问道于老子,传为佳话。我开鲁豫华宴酒店,也是想推动家乡与周口有更多的文化交流。‘花饽饽’这个手艺,我希望在周口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服役、创业、成家,他已经在周口度过了15年。一块“花饽饽”,有他对故乡的眷恋,也满含他对新征程、新生活的期盼!②18

2024-03-08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29138.html 1 一块“花饽饽”,鲁豫传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