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女娲庙会:千年传承历久弥新

来源:周口日报 2018-02-12 12:31


濮阳客人女娲陵前“写账”

女娲城门前人潮涌动

担经挑表演


策划 王彦涛 李建成 记者 董雪丹 李伟 张猛 姬慧洋 文/图


在西华,与世代相传的盘古女娲传说和民间虔诚信仰相伴相生的,是多地香火鼎盛的盘古女娲庙会。庙会之多、排期之密、规模之盛令人咋舌。如:女娲城庙会、盘古寨庙会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到二月初二,中皇山庙会是二月初二到二月十九,昆山女娲宫庙会是二月十五到三月十六,习阳城庙会是三月十五到四月初一。另外,中皇山在三月十六至三月十九还有个为期4天的庙会,主祭盘古;女娲城在十月十三至十月十六还有个秋季庙会,仍然相当热闹。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三、六、九,上述多个盘古女娲祭祀地亦香客云集。清明节期间,女娲城里女娲陵前更是挤满了为女娲娘娘捧土“添坟”的虔诚子孙。


这么多的庙会,记者短时间内无法一一现场体会。只得退而求其次,在1月17日农历丁酉年腊月初一当天造访了女娲城和昆山女娲宫。即便如此,还是被震撼了。


虔诚的香火


腊月初一这天大雾弥漫、冷风刺骨。虽然出发挺早,抵达女娲城所在的西华县聂堆镇思都岗村时,还是接近10时了。距离女娲城还有数里之遥,带着香烛和元宝、或骑车或步行的香客就慢慢多起来。赶庙会一般赶早不赶晚,大概也是大雾影响,才会在这个时辰还有众多赶往女娲城的人们。


大雾的确延缓了香客的脚步,这也让晚来的记者得以看到祭拜的盛景。女娲陵前,十几名身着统一缎面红袄,穿黑棉布鞋的女客正在结伴焚香祭拜,口音明显和当地人不同。她们是从距西华300多公里的濮阳范县、台前县来的,说是凌晨2时就起身出发,大雾中不仅遭遇堵车,还迷了路,到女娲城都快8时了。她们这次一起来的有30多人,分乘4辆车。就像往常前来一样,她们在女娲城要焚香、跪拜、“写账”(在纸上画符,敬奉女娲的一种民间形式)、“守功”(在大殿静坐,以示对女娲亲近),直至下午方回。“我们每年六月初一和腊月初一都来,为啥?信奉女娲娘娘呗,不来不舒服。”其中一位孔姓香客告诉记者。


同样因为大雾迷路,商丘柘城一个八九十人的团队过了12时才赶到女娲城。她们是包车来的,每个人都背着背包,带着水和干粮。一位姜姓香客说:“我们是来敬女娲娘娘、求平安的,再难也得来。”


15时许,昆山女娲宫旁边的娲皇圣宫宝殿前,来自商丘睢县的几名香客还在给女娲娘娘敬奉元宝。她们10时就赶到了,“守功”的时间长了些,一直也没吃饭,“来给‘老娘’敬香呢,浑身有劲,不觉得饿”。


熙熙攘攘的香客中,更多的还是西华本地人。比起外地人,他们的信仰更加朴素和虔诚,来女娲城也更加频繁,像“回家”一样。66岁的李省老当益壮,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4个老姐妹一大早就从十几公里外的红花镇赶来,她说:“初一、十五,大会、小会俺都来,盘古爷开天辟地,女娲娘娘造了人,咋不常来敬他俩呢?”


记者发现,除了中老年人,到女娲城祭拜的年轻人也不少。来自淮阳的马华、李娟马上就要结婚了,婚前特地来拜拜女娲,焚香跪拜,有板有眼,一脸虔诚。“老辈人让来的,我们也信,除了敬奉,我们也来求求子。”马华笑道。


失落的仪典


有关西华盘古女娲庙会的起源,几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比较有发言权的女娲陵“守陵人”——思都岗村村民李长往说,老辈人代代相传的是,女娲城的庙会,商朝以前就有了,西华其他地方的盘古女娲古庙会,大概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的。“那时候的祭祀分为皇家祭祀和民间祭祀。皇家祭祀就像电视上演得那样,仪式复杂隆重,供品多种多样;民间祭祀简单得多,上古时代没有线香,大家就在女娲陵前烧堆火,跪拜后就围着火跳舞唱歌,叫‘踩神火’。”李长往还说,以前庙会期间或初一、十五,当地都会组织唱大戏,豫剧、越调、坠子书都有,热闹非凡。


民俗学者张翠玲在《西华女娲城庙会调查报告》中写到,女娲城庙会祭祀,和许多其他地方的庙会一样,分为敬神和娱神两大环节。敬神形式有上香、上供、请神、祈求、还愿、“守功”“添坟”等;娱神主要是歌舞,除了香客个人(基本是妇女)百无禁忌地即兴讲、唱、哭、演,还有“对功”(也叫“盘功”,类似于歌曲对唱)、“渡船”(一种戏曲表演)、经挑舞等。


千百年过去,现在敬神环节中上供的供品已相当简单,娱神中的“对功”“渡船”也已十分少见,大戏也基本不唱了。至于隆重热烈的皇家祭祀规程,也大抵只能靠想象了。


这是文化传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正如中国大众文化学会盘古女娲创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西华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耿宝山所说,西华的盘古女娲庙会就是在失落、变异中坚持和传承,虽经千年却历久弥新。


多彩的传承


耿宝山所说的“历久弥新”很容易就在记者采访当天得到了证明:3支经挑舞队伍在女娲城里往来穿梭,不仅表演内容多样、富于创新,还都用上了现代化音响设备。除了经挑舞,女娲陵前还有竹马旱船表演、坠子书表演、经歌表演等,都与盘古女娲传说相关,引人入胜。


香客个人的传承和创新也让人眼前一亮。来自许昌鄢陵的陈艳格在女娲陵前焚香跪拜后,就搬出自带的音箱,在陵前载歌载舞,不仅唱戏曲,还唱民歌、跳民族舞蹈。陈艳格称女娲为“娘”,说她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让“娘”高兴。她的虔诚让人感动,旁边的一位老人专门找来开水让她取暖解渴。称女娲为“娘”,陈艳格和接受记者采访的不少香客一样说得自然而然,给人的感觉是女娲不再是高居于祭坛的神秘而严肃的神,而是走下神坛来到人间的和蔼可亲的“娘”。怪不得有专家说,西华地区女娲形象的人格特征突出,较之于神性而言,更多地表现出人性的特征,有着“人间母亲”的意象。


事实上,对盘古女娲的大规模仪式化祭拜也已重启。去年11月25日世界易经大会分会场设在西华时,在女娲城前中华盘古女娲创世广场举行的盘古女娲祭拜大典就是一次尝试。大典上古风古韵的歌舞表演气势恢宏,祭拜仪程隆重有序。若当年的皇家祭祀还能重现,想来也能一较高下吧。


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