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神州尽舜尧——20世纪50年代周口大地影像记

来源:周口日报 2019-08-02 09:12

《周口 与共和国一起走来》开栏的话

70年,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的强起来,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世界奇迹。在中国人民手中,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每一步都写尽了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奋斗。站在建国70周年的重要节点,回首往事,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由衷地感谢伟大的党,祝福伟大的祖国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

地处豫东大平原、黄泛区腹地的周口,与共和国同发展共命运,谱写出“壮丽70年”的动人篇章。为了铭记历史,本报推出《周口 与共和国一起走来》历史图片系列专版,用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直观表现70年来周口与伟大祖国命运的征程,以提醒大家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启新时代周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敬请关注。②8

※ 教育先行

20世纪50年代初的淮师附小。

199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淮阳师范学校志》记录:1911年,(淮阳)城内的关帝庙模范小学移交淮师,设立淮师附小。建国初,教学采取五年一贯制,五级记分法。1958年,教学科目只留语文、算数两科,实行半日劳动、半日学习的制度。

(图片来源:《淮阳师范学校志》)

1949年12月18日,周口市长城完小董事会成立暨正副董事长、常务校董就职典礼。

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周口市志》记录:1948年1月,周口市人民政府成立后,私塾被废弃,并对原有小学进行了整顿和重新命名。设作坊、太平、陈州、长城、新华、皮坊、两湖、西寨8所公立小学,共43个班,在校学生1770人,教职员工85人,教育经费由政府拨发。

(图片来源:川汇区档案馆)

20世纪50年代初,淮阳县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淮阳师范附小的腰鼓队表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规定,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定在6月1日。

(图片来源:袁东升)

※ 庆“国庆”

1956年,商水县周口市庆祝建国七周年纪念大会。

(图片来源:川汇区档案馆)

1957年,商水县周口市庆祝建国八周年纪念大会。

(图片来源:川汇区档案馆)

1951年10月1日,周口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周年纪念大会。这是第一张周口人民庆祝国庆的照片。

(图片来源:川汇区档案馆)

1959年10月1日,沈丘县举行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图为主席台全景。主席台拱门背景和顶棚全部由竹竿层层叠加,配以彩纸、红布、花布装饰,近15米高、50米长,因规模浩大,声噪一时。(图片来源:马铁刚)

※ 劳动光荣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周口青年饭店。

周口青年饭店,1955年成立,加挂门牌“商水县周口镇合作商业总店饭店元蝇门市部”。那时候国家粮食紧张,饭店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红芋(红薯)革命”,提出“少用油,不用面,要向红芋来宣战”的行动口号,厨师用红芋制作菜品。

(图片来源:川汇区档案馆)

1959年秋,西华县城关人民公社的打谷场上,社员们正在精心收打丰收的芝麻。该照片由著名摄影家魏德忠拍摄。(图片来源:岳霄)

1951年3月23日,周口市首届全体劳模在人民会场合影。

周口市人民会场建于1942年,坐落在沙河南岸老街南口路西,原大门在新街路东。建筑主体为砖墙二层草顶,横梁用铁轨竖立支撑,两层间有较大透光通气空隙,场内设长条椅,舞台宽广。1954年,由商水县、周口市合建改为周口人民文化宫,大门改在老街路西。1984年,政府投资15万元翻修,有单人折叠式座位1298个。

(图片来源:川汇区档案馆)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周口八女门市部。

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周口市志》记录:1953年至1956年,根据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私营和个体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联营、公私合营、合作经营等形式,使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集体、合作商业网点769个,个体户保留200个。至1958年4月,国营商业已有百货、纺织品、五金、文化用品、煤建、石油、糖烟酒、盐业、针织品、饮食、服务、蔬菜、医药、食品14个公司,对服务城乡人民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八女门市部对当时的周口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百货零售门市部,有营业房11间,经营5000多种商品,营业员是8位女同志,故名“八女”门市部。

(图片来源:川汇区档案馆)

1950年5月20日,周口市九仙庙险堤第二段全长185公尺施工照片。这段险堤就是现在的滨河路,照片右上角是原中州路老桥。

1989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周口地区交通志》记录:中州路老桥是民国时期汴粤公路上的大型桥梁。1933年1月19日,河南省建设厅派员来周进行勘测、设计,上海同济大学校友组建的同成公司投标承建,承包金额81284元(旧币)。1934年5月2日开工,1935年12月底建成。该桥下部结构为木柱基础,主体浇筑钢筋混凝土,共8孔,全长118.6米,桥面高程50.3米,荷载量15吨。在桥西北角下置卧式铁牛,牛顶高程为49.23米(废黄河口标高),牛下唇为周口市水位安全线。1987年2月21日拆除。(图片来源:川汇区档案馆)

※ 跃进门落成

1959年1月1日,周口南门跃进门落成。门楼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时值全国开展“大跃进运动”,所以命名“跃进门”。门上有两幅对联“全面跃进再跃进,一天等于二十年”和“树雄心争上游,立大志比高低”。

门楼位于现在的中州大道,原荷花市场和原省越调剧团中间的跨街位置。(图片来源:川汇区档案馆)

※ 土地改革

1951年6月1日,周口市郊区五里乡万庄村土改胜利全体合影。

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周口市志》记录:1950年,贯彻执行《土地改革法》《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和《河南省土地改革条例》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1951年上半年,市政府向农民颁发土地所有证。(图片来源:川汇区档案馆)

※ 龙舟竞赛

1954年6月5日,端午节龙舟竞赛大会全体合影。

1986年10月,周口市政协文史委编撰《周口文史资料》第3期《漫话龙舟》(作者公中午)记录:周口龙舟始于清光绪年间。截至1956年,尚有船民协会、车船厂、饮食公司、东堤子、花土地庙、二板桥、王埠口、火星阁等处陆续出舟。(图片来源:川汇区档案馆)

本版图片、文字由岳霄提供

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