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最好

来源:周口日报 2020-05-22 09:01

李扬

五一放假前,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副对联,上联:世界那么大五一才放三天假,下联:钱包那么小三天哪也去不了,横批:在家最好。这副对联很快引起不少人关注和讨论,并迅速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至于个中原因,我想,或许是对联对“世界大假期短缺钱花”的调侃,读了让人忍俊不禁、哑然失笑。不过又想,因为平时大家都比较忙,放假了外出旅游放松一下固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回家看看,尤其是陪父母说说话聊聊天不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吗?

工作的地方离老家并不算远,平时基本上一个月回一趟老家看看母亲。可这次因为疫情,已有三个月没回去了,只能有空时给母亲打打电话聊聊天。

母亲说,每次我打电话的时候都是她最高兴的时候。母亲喜欢有人陪她聊,确切地说是听她聊。母亲心里应该有个“话匣子”,里面应该装了好多好多的往事,每次一打开,母亲都能唠唠叨叨地说上半天。其实,我是喜欢听母亲唠叨的,每次打电话前都先想想自己空闲时间多不多,免得中间突然有事断了聊天,扫了母亲的兴致。

五一前两天,我在单位值班,第三天上午交了班便匆匆往老家赶。有同学知道了便打电话相邀一起坐坐。我不善应酬,也不喜喝酒,又觉难得过个节,不愿烦扰他人生活,同时更想静静地待在家里,静静地陪陪老人。我推辞,同学也没有过多坚持。事后想想,原来拒绝说不,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呀。

快到午饭时,母亲说我爱吃捞面条,天渐热了也正好适合。母亲说着,起身就要去做。我喜欢吃母亲做的饭,尤其喜欢吃她做的捞面条。在母亲扶着椅子艰难起身的一瞬间,我才突然发现母亲腿脚早已不像年轻时那么灵便,心里不禁一颤。在母亲面前,自己虽然永远都是一个孩子,但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自己又怎么能忍心再像以前那样坐等吃饭呢?我忙起身拉住母亲,抢先一步到了厨房,说要做给母亲吃。

上学时为了让我们有时间学习,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母亲一个人担着,她从不让我们干。听说我要做,母亲很惊讶,问我啥时候学会了做饭。我笑了笑,算是默认了,其实我并不怎么会做,但也没多解释。

不会可以学嘛,有“老师”在身边还怕什么?我搬张凳子让母亲在厨房坐下,请她做现场指导,她也乐得如此。她一边指导我做,一边唠着家常。择荆芥、打鸡蛋、炒蕃茄,烧开水、沏汤,煮面条、焯面条,虽然是第一次做,但在母亲的指导下,竟然做得不慌不忙、从从容容。以往我自己做饭时,即使是自己做过的,有的即使做了N次,但也会手忙脚乱,甚至前颠后倒,又哪像现在如此从容?

沏汤时,母亲又提醒汤里别忘加点荆芥。在豫东老家,无论城乡,夏天吃凉拌面条时有三种调料少不了:蒜汁、黄瓜丝和荆芥。荆芥是我最喜欢吃的,即使吃热面,也要加上一点。荆芥的味儿,就是家乡的味儿、是母亲做饭的味儿。

吃饭时,母亲说味道不错,快超过她了。我知道那是鼓励的话。哥哥说还行,连吃饭一向挑剔的孩子也说还可以。因为是第一次做捞面,“不错”“还行”“还可以”这些字眼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心里美滋滋的,既倍感幸福,也觉得小有成就。这种感觉,如果没在家,如果没陪着母亲,如果自己没动手学做捞面条,是绝对无法感受到的。

董卿在她主持的《朗读者》“陪伴”中说:人生,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我给你的最好的礼物!

过节在家陪陪老人,真的很温暖,很享受!在家,真的很好!

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