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逸气自风流——曹景超行草印象

来源:周口日报 2020-05-25 09:19

曹景超书法作品

米学军

曹景超是当代国内知名的实力派书法家,诸体皆佳,尤擅行草。其行草开合有度,用笔轻灵,线条流畅,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尤为重要的是,观其行草,我们还可以透过外在的形式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内在神韵:随性、率真、追求自由的精神和脱俗超逸的风度。

书法艺术之美,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人“悦目”的外在形式:用墨、笔势、布局、点划、线条;一方面是让人“赏心”的内在神韵:筋骨、气势、书家的精神和灵魂。中国书法史上的名家大咖,“二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他们的书法之所以传世、之所以一直被后世所临摹和学习,就是因为一方面他们的作品外在形式美观、漂亮、悦目,同时他们的作品中还有一种内在的感人肺腑的书家的精神和灵魂。

观曹景超的行草,从外在的形式上看,就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细节看,用笔轻灵,笔锋恰到好处,力道和谐自然,处处精致,一丝不苟,提按转换,笔笔到位,或细若游丝,或斗转峰回,无丝毫破绽;从整体来看,布局严谨,开合有度,错落有致,线条流畅,气势充沛,一气呵成,节奏或缓或急,或快或慢,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如曹景超所书的苏轼的《题二王书》:“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起笔墨浓庄重,节奏舒缓,至第5个字“成”开始,笔墨轻灵,墨淡线细,节奏迅疾,至“墨磨万锭”,节奏重新舒缓下来,节奏慢下来了,墨就浓了,色就加重了。之后,节奏又迅速加快,节奏加快了,墨就淡了,线也细了。作品节奏有缓有急,有快有慢,墨色有浓有淡,线条有粗有细,气势充沛,一气呵成,仿佛一曲无声的音乐,行间布局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的快感。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仅仅追求外在的形式美显然是不够的。什么是艺术?艺术乃艺术家心灵的产物。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也不会有艺术家。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中就说过:“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作为“心画”的中国书法,自汉代以后就逐渐摆脱了汉字固有的辨认清楚和书写便利的实用性,成为凝聚书家个体生命力和时代风尚的独特艺术。“中国独有的美术书法——这书法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是从晋人的风韵中产生的。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这抽象的音乐似的艺术才能表达出晋人的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宗白华:《宗白华全集》)

因此,观曹景超的行草,我们除感受到其作品形式的冲击力之外,还可以感受到书法线条背后曹景超的精神和灵魂:真诚、朴实、儒雅和名士风度。

著名书法家王猛仁在《曹景超:传统笔墨的高远气象》一文中曾说:曹景超“笔下骋肆雅逸的形,流丽天趣的线,散淡奔放的神采中夹杂着几分老成的机智与孤傲。其作品总显得意态超逸,散淡无羁。无论是大幅巨制,或者是尺牍小品,他都毫不顾忌,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初出”。此乃方家之言。

在平常的生活中,曹景超为人真诚、朴实。曹先生的好友任君伟在《谈谈曹景超的书法艺术》一文中说:“(他)有一种文人情怀,率意冲动之中常常隐藏着不易分辨的细腻与蕴藉”,曹先生平时以诗书、书法为伴,“他沉浸于自己的书法世界,人也变得越来越安静,也越来越自信。”从他朋友的简单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曹景超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满腹诗书、痴迷书法艺术、真诚质朴、有人文情怀而又率意冲动的性情中人。

正因为此,曹景超的行草中才会有浓浓的书卷气。

书卷气的表现之一是:其作品线条自然流畅,毫不拘谨、拘束,如行云流水,整体清新隽永,温婉秀丽,不激不励,书卷之气扑面而来。如他书写的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朱熹的《近思录》等,线条流畅,清新隽永,温婉秀丽,作品充满醇厚、蕴藉的书香之气。

其作品书卷气的第二个表现是:作品书写的内容,涉猎广泛,且多是国学经典。有诗词,有散文、杂记,有文论、诗论,有语录,有名帖等。从他所书写的内容来看,我们能够感受到曹景超读过不少国学经典。艺术仅仅是外在的形式吗?没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哪来艺术的品格和境界?这不正是其满腹诗书、儒雅气质的真实写照吗?文如其人,画为心声。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逸气自风流。

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