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2008年12月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省领导孔玉芳(左一)在市委宣传部长梅宝菊(右三)的陪同下到西华视察疾病防治工作
市委书记毛超峰(左二)到西华指导卫生工作
副市长李绍彬(右二)到西华调研农村卫生工作
西华县实施新农合动员大会
西华县卫生局长 霍顺启

  改革开放30年来,西华县卫生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卫生改革,坚持以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工作为重点,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敢于探索,科学发展,全县卫生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

  全县卫生资源总量明显扩张,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度提升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23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19个,附属医院1个,民营医院3个,村卫生所532个,个体诊所261个。按行业分类:医院、卫生院26所,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卫生学校各1所,村级卫生所532个,个体诊所261个。国家医疗卫生机构用房133688平方米,编制床位1013张,开放床位14832张。全县现有在编卫生人员2226人,其中卫技人员1919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21人,注册护士334人。药剂、检验及医技人员96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5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84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4人,每千人拥有床位1.8张。此外,农村还有乡村(个体)医生820余人,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乡村(个体)医生1.9人。在全县卫生专业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者正高3人,副高35人,中级353人。

  目前,一个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县城乡。全县医疗卫生环境全面改善,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婴幼儿死亡率由1990年的57%。下降到2007年的5%。,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150/10万下降到2007年的29/10万,全县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继续提高。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突发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机构建设不断完善。根据全县人民群众医疗、防病和卫生监督需求,该县在原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公疗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学校和19个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于1997年12月设立了西华县骨伤科医院;2001年加强和完善了乡镇防保站建设,推广了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接种;2002年12月设立了西华县120急救指挥中心;2003年对县人民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原县公疗医院)实施了整改合并;2007年按照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标准要求,在原县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组建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每个乡、行政村配备了专(兼)职防疫、监督和妇幼保健人员,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服务网络。

  二是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省、市《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实施意见》,先后制订了《西华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西华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西华县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西华县救灾防病预案》等,大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了应急处置机制、工作规范和技术方案,加强了人员培训,开展了模拟演练,有效提高了全县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2005年,该县防疫站检测综合大楼和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使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06年至2008年,该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疾控中心实验室连续3年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实验室资质评审验收。同时,该县健全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疫情报告网络,各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微机,各行政村配备了疫情专报电话,实现了疫情报告信息网络化,增强了工作的敏感性和时效性,为全县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增强。随着全县公共卫生突发应急体系的健全、各项应急预案的完善,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在历次的突发应急事件中,卫生急救队伍不仅拉得出,且能屡屡过得硬、打得赢,例如:2008年3月,西华县遭受风雹强对流天气,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害。灾情发生后,卫生系统第一时间启动了救灾应急指挥系统,开通5部急救电话,出动8部救护车,免费转运伤员,12小时内转运处置风灾砸伤人员99人,向上级转诊3人,出色完成了救灾应急救治任务。2008年10月份,三鹿牌婴儿配方奶粉事件曝光后,县卫生局行动迅速,立即拟订筛查方案,成立救治组织,在深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组织调用120名专业医生、800多名乡村医生、32台B超,全面开展食用三鹿牌婴儿配方奶粉患泌尿系统结石筛查、救治工作。据统计,全县共筛查儿童22923人,查出患病儿童301人,及时有效地开展了救治工作,保障了全县儿童的健康安全。

  四是重大传染病防控卓有成效。该县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加强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他们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疫情监控为重点,以落实救治措施为后盾,卓有成效地开展了非典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现了非典疫情零输入的目标。几十年来,该县霍乱、艾滋病、人禽流感、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07年,全县共报告各类传染病16种3326例,其中,乙类3023例,丙类303例,控制了甲类传染病的发生,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71.23/10万(1985年全县报告各类传染病33种,报告发病率为1060/10万)。艾滋病防控措施落实有力,病毒感染者和发病人数逐年减少,全县连续5年每年投入艾滋病免费防控救治经费300万元以上;肺结核发病率由2003年的35.53/10万下降至2007年的7.45/10万。与此同时,该县切实抓好了计划免疫工作。坚持加强管理,强化措施,完善机制,认真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计划免疫门诊化接种工作扎实推进。自2008年起,按上级的统一部署,在免费接种5种疫苗预防7种疾病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至免费接种12种疫苗预防17种疾病,进一步扩大了规范免疫的范围,真正做到了让改革发展的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

  五是卫生监督步入法制化轨道。该县健全完善了卫生监督执法相关制度,强化执法监督队伍培训和管理,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创新监督管理机制,在县城落实了面、片、线、点相结合的监督责任制;加强农村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切实抓好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的监督,强化对医疗市场秩序的监管;认真做好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工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县城乡餐饮《原材料购货台账》建立率达到100%,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查处率达100%,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超过95%。

  农村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长期以来,该县坚持以农村为重点,以民生为根本,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近5年来,各级政府更加注重民生事业发展,增加了卫生投入并向农村实行倾斜政策。该县抢抓机遇,以此为契机,启动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5年建设规划和村卫生所服务能力达标建设,2003年以来,先后投资1886.16万元,新建业务用房13881.6平方米,修缮房屋8786平方米。仅2005年,全县就投入资金796万元,完成国债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5418平方米,改造任务4300平方米,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1690平方米,县防疫站检测中心2500平方米。同时,争取中心乡卫生院建设资金80万元,新建门诊楼1136平方米。2008年,按照《河南省村级卫生所(室)基本标准(试行)》,西华县又争取省政府建设项目和国债资金335万元,对全县115个村卫生室和个别乡镇卫生室进行改建,通过项目实施,115所村卫生室全面完成了服务能力达标建设,做到四室分开,业务用房每所超过80平方米。

  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长期以来,该县始终坚持把增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放在首位,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以争创“廉医、诚信、为民”医院和“爱岗位、献爱心,争当人民健康好卫士”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内涵、文化建设,创新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坚持送卫生下乡和县级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定期到基层坐诊带教传授活动,大力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人员定期技术进修深造。近10年来,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每年都选派30~4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省级以上医疗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大部分卫生人员通过自学、函授、脱产等继续教育,实现了学历、专业技术职称2次、3次提升。目前,全县在编卫生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总人数的42.3%,中专以上学历者占总人数的82.5%,培养了一批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同时,开展了全县乡村医生轮训和乡村医生中等学历教育工作。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该县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疗条件大大改善,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平稳。2008年,全县参合农民696401人,参合率达89.7%,受益参合农民达26.43%,初步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强化服务技能,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该县始终把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当做医疗卫生工作的生命线来抓,以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为主线,大力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和完善院、科、质控员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和人员的准入管理,开展医师执业活动考核,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购进了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并通过引进人才、请专家讲学会诊、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培训等方式,引进了大量的新技术、新疗法。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该县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实现了飞跃发展。截至2008年,该县拥有彩色颈颅多普勒、彩色B超、动态心电图机、核磁共振、CT、多媒体显微诊断仪、全自动生物分析仪、数字胃肠机、直线加速器、CR、血液透析机等一大批先进医疗仪器。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超过230台件,医疗技术大幅度提升,以前在省级医院才能开展的血液透析、心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肺叶肝叶切除术、全髋置换术、胃癌根治术、肿瘤放疗、发瓣移植修复等高难技术,如今在西华县级医院已成为常规技术项目。该县人民医院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在全省医院管理评比中,多次被评为同级医院先进单位。

  统筹兼顾,各项卫生工作快速推进

  一是全县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心中。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力提倡西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加快了中医药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为中医药在多种慢性病的治疗和急症抢救上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目前,全县有县级中医院1所,70%以上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中药房,半数以上的村卫生所设有中药柜,全县在职中医药人员(含中西医结合人员)180多人,中医乡村医生270多人。西华县中医院1984年建院之初仅有20多名工作人员,是以小儿麻痹治疗康复为主的医疗机构。通过20多年的努力,该院在编职工达140多人,床位80张,占地面积8002平方米,医疗用房5000平方米,年门诊量3.5万人次,年均住院量1000多人次,设有骨外科、按摩推拿针灸科、不孕不育科、脉管炎科、小儿麻痹科、肛肠科、肝病科、神经精神病科、名老中医诊疗室等20余个临床科室。

  二是妇幼保健工作成绩喜人。该县妇幼保健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为抓手,切实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管理和助产技术服务管理,严格执行《河南省助产技术(产科)服务基本标准》,在全县大力开展了“乡镇卫生院产科达标”和“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实施母婴系统管理,积极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切实加强了对全县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管理和儿童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每年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有力地保障了全县广大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他们以强化医疗健康质量为主,大力加强母婴保健内涵建设,有效地开展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每个乡镇卫生院均设有妇产科,配备有1名以上的妇幼医生,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母婴系统管理率超过86%,杜绝了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自1996年以来,该县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先后被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授予“爱婴医院”的称号。

  三是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爱国卫生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长期以来,该县坚持以创建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单位等系列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改水改厕、环境卫生整治和除害灭病工作,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大大改观,有效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扎实推进“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积极开展卫生进社区、卫生进学校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引导广大城乡居民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截至2007年年底,全县有省级卫生乡镇1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48个,改水受益人口10.8万人,改厕1326户。

  四是卫生行风建设扎实推进。该县始终把卫生行业作风建设作为事关卫生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大事来抓,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落实了“一把手”工作责任制,建立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并与评先评优、晋升晋级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在全体医务人员中大力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以卫生战线的先进人物为楷模,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满意为标准”的诚信服务理念,先后推行了政务院务公开、挂牌上岗、病人选医生、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制、医患沟通制和“开门评院评医”等一系列制度,深入开展了防范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严厉查处收受红包、回扣、乱收费等违法违纪行为,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保护了人民群众和患者的利益,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卫生系统的满意率明显提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先后被评为群众满意医院,县人民医院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回首30年的历程,成就巨大;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面对即将开展的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他们深感任重道远。但他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有全体卫生工作者的团结奋斗,西华卫生事业一定会再创新的辉煌,为推进社会和谐文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实现地方社会经济又好又快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30年

  ●记者 刘艳霞 通讯员 石清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特别报道
西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筑牢城乡居民健康屏障
和谐来自天然 托起健康明天
传承大医精诚 力弘骨医博爱
浓墨重彩谱华章
三十年风雨辉煌路 三十载医教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