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沙颍文艺
 
 
 
2013年7月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骨的遗民
——《李钟晨书法作品集》序
王少青

  对于久负文化盛名的古陈州淮阳来讲,李公钟晨先生是一个形成了深远文化影响和广泛文化带动的人物,这种影响与带动既源于他对于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取约收,也源于他身上凝聚并不断散发出光泽的做人的格调与节操。在那种由道德感、文化素养与个人秉性有机融合起来的叫做风骨的东西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他无意于挽回,无意于守望,成为一个有自我而做自我的风骨的遗民,这也同时使他成为了一道文化的风景和文化人的标杆。

  钟晨先生最初的事业轨迹是与文化无缘的。他入仕很早,上世纪50年代中期,26岁的他就出任淮阳县副县长。那是个组织选拔与群众公认都很客观的年代,坚定的信仰、出众的才干与曾经有过的受教育背景使他脱颖而出。此后若干年间,钟晨先生相继在淮阳担任了一系列重要或不那么重要的领导职务,身世的浮沉在带有鲜明时代痕迹的同时,也呈现出某种性格宿命的必然。就是在这些浮沉之间,即使是面对荣誉与掌声,即使是面对误解与责难,即使是面对10多个月不知道去哪里领取工资的困窘,钟晨先生始终保持了一份淡定从容,保持了不愧天不负民的务实勤勉。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可能是为了尽显盛世之象吧,各地修志成风。钟晨先生又被任以淮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的副主任,这本是个兼职,开会时谈些散韵就可以了,但强烈的文化使命感赋与他50多岁的羸弱之躯以蓬勃的力量,他很投入地参与进去,抓纲抓目,谋篇谋句,成为这项工作的主导与核心。史志的要义不在容量不在文笔,而是客观真实,史家之笔是需要骨气和胸襟做支撑的。钟晨先生以自己的言行有力地倡导并坚持了这些,编就的《淮阳县志》成为有历史感并对后人形成启发借鉴意义的方志名著,也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成为同类工作的典范。

  钟晨先生中年起就坚持临池摹帖,晚年更是以书法名世。他从“二王”、陆机入手,徜徉于赵松雪、于右任风神之间,书法作品几多简淡萧散的意味,不激不励,不悲不慨,没有仰天长啸的豪迈,没有铁马冰河的激越,没有越溪吴柳的柔媚,像是高士策杖于松林,可以看到人的从容,听到风的流畅,嗅到绿的平和,把那种抽象的书法艺术的美还原成山川形胜间的声色纷呈,这已经不是艺术自身的魅力,而是人书合一的交响。所以说钟晨先生书法艺术的造诣不是临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不是悟出来的,而是风骨格操的自然外化。弗洛伊德总结的“本我、自我、超我”三重境界,在钟晨先生身上表现的复合而明净。1988年3月,值钟晨先生57岁寿辰,也是他投身革命工作40年纪念,我写了一首诗献于他的寿席,题目就叫《为祝李叔高寿》:

  出世入世破昏晓,四十年来雨潇潇。

  清风两袖荡岁月,达人三昧归寂寥。

  胸次浮云笔底澜,眼界红尘梦中消。

  素处以默养天命,康寿之道正逍遥。

  尚在读书的我从钟晨先生身上读到的就是那份素处与通达,而他那简淡萧散的书法便是这素处与通达悠扬于宣纸之上的箫音。

  钟晨先生与我的父亲相交很深,是那种既能彻夜长谈又能对坐无言的挚友,相同的阅历和人生观是他们酸甜相宜的下酒菜,而我从少年时起就受益于这些下酒菜的滋养,至今仍觉回味不尽。钟晨先生对我十分关爱,既是父辈长者的殷切也是传精神衣钵的放眼,点点滴滴,暖意盈怀。曾手把手教会我猜拳行令,曾秋夜更深携我去品酒品茶,曾无数次过问我的工作学习,曾为我取得的些许进步而欣喜开怀。2001年春,钟晨先生病情危重,我最后一次是陪同另一位长者去看望他,临别时刚要走出病房,先生猛然间撑起已极度虚弱的身体,急切而苍凉地呼我嘱我……此情不堪,此情不堪。

  钟晨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2个年头,古陈州很多人仍然时常自觉不自觉地想到他、谈到他,尤其是在涉及到文化建设、人格修养、书法艺术时,他都是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先生哲嗣学峰兄整理了一批钟晨先生书法墨迹结集出版,这让我们更加全面地领略钟晨先生精深的书法艺术造诣时,也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人格的魅力。开卷自有益,阖卷当深思;人书殊相宜,大道不可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事新闻
   第04版:教育视界
   第05版:社会民生
   第06版:淮阳新闻
   第07版:沙颍文艺
   第08版:项城新闻
风骨的遗民
“七一”献歌
周口作家群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