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淮阳新闻
 
 
 
2013年12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乡土五十载 真情奉献半世纪
——记新站镇曾楼行政村党支部书记 郑华宣

  □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刘   坤

  七十年代,他带领村人兴修水利、改良土壤,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他带领村人搞结构调整,甩掉贫困帽子。郑华宣,在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这个位置上连续任职已近50载。50年的岁月里,他倾心尽力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人生追求。

  解决群众温饱 与饥饿抗争

  1940年出生的郑华宣,1964年入党后接受组织安排走马上任,成为曾楼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候,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肚子。在郑华宣的带领下,全村人兴修水利、改良土壤、试种水稻,党员冲锋在前,群众一呼百应,日日夜夜奋战在农田里。

  当时,村里各生产队土地交错,不便耕作,粮食产量停滞不前,群众种粮不够吃。经过班子商量,村里决定对各生产队土地进行重新划分,实现土地整片耕作。再加上农业逐渐向机械化迈进,拖拉机代替耕牛,土地整片耕作的优势发挥出来了,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到了七十年代末,在当地,曾楼村百姓率先解决了温饱问题。

  带领群众富裕 向小康迈进

  改革开放后,曾楼村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群众依旧在贫困线上挣扎。当时,郑支书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带领干群摆脱贫穷,向小康迈进”。

  郑华宣带领全村干群克服各种困难,从向土地要粮逐步迈入向土地要钱的发展阶段。由于曾楼村地处偏远,他与村班子成员一班人,把脱贫的调子定在了农业结构调整上。他多次带领村民到外地学习考察三膜西瓜、温室棚菜等种植技术,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豆茬麦、麦茬豆”种植习惯。经近多年的努力,三膜西瓜连片种植达400多亩,建设温室大棚60多个。到九十年代末,全村的年人均纯收入仅靠农业种植已突破3500元大关。如今的曾楼村辣椒、大蒜、药材等种植基地发展面积近2000亩,占耕地面积的五分之四。同时,帮助群众利用协调贷款、借款等方法筹资,引导群众自办农产品加工厂、服装加工厂、玩具厂等企业十多个,如今的曾楼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已达6000多元。

  一心一意为民 用真情奉献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天天同村民打交道,如果不帮群众干实事,群众就会戳脊梁骨”。郑华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凭着一股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的劲,他带着村干部天天在外跑项目,多方筹集资金,争取多方项目支持,加快推进曾楼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近年来,曾楼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辖的4个自然村全部通了柏油路,大小街道都安装了路灯,小学盖起了崭新教学楼等。如今的曾楼村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村风民风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观。郑华宣也先后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50年的历史仿佛弹指一挥间,50年始终如一的历程却步步艰辛。如今,郑华宣虽已两鬓斑白、年华垂暮,但精神矍铄、身体强健的他,仍然怀揣一颗为民谋幸福的心,用真情与大爱,续写着共产党人的奋斗与奉献之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事新闻
   第04版:教育视界
   第05版:社会民生
   第06版:淮阳新闻
   第07版:沙颍文艺
   第08版:项城新闻
不走过场 扎实工作 探索驻村长效机制
要站在全局高度做好信访工作
图片新闻
扎根乡土五十载 真情奉献半世纪
县政协召开十二届常委会七次会议
县人大机关
县公安局正风肃纪强化队伍建设
沱牌酒业淮阳生产基地项目春节前有望投产
劝人自醒歌
河南省十县市区工商联
第四次联谊会在淮阳召开
淮阳再次号召全县向彭秀英学习
马明超到县产业集聚区现场办公
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