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2014年5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压氧舱:停泊在周口的唯一“潜水艇”
中心医院高压氧舱 贾一佳 摄

  在市中心医院,有个全市独一无二的治疗医械——高压氧舱。在医疗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全市各级医院林立,高压氧舱为什么还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是造价太高吗?治疗效果不明显?还是适用范围太小?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市中心医院高压氧舱治疗室,一窥高压氧舱的神秘面貌。

  

  高端先进的“潜水艇”

  

  4月12日早晨8点,李淑琴准时来到了工作岗位——位于市中心医院最北部的高压氧舱治疗室。这个治疗室分地下、地上共两层,与医院主楼间隔较远,与停车场相临,显得孤零零的。

  一个长约10米,直径约3米的白色圆柱形治疗舱卧在地上,像一艘潜水艇停泊在海面上。旁边是长长的操控台,布满了各种监测和控制仪器。地下室里是各种繁杂的电路、管道,还有数个巨大的空气罐、储水罐、空调主机。

  李淑琴打开舱门,仔细查看舱内有无安全隐患。这个高压氧舱是国内最高技术的代表,也是目前国内规格最大的高压氧舱。舱体分为两室四门,其中治疗舱有12座,过渡舱有4座,可同时容纳16人就诊。

  “你说它像潜水艇,还真说对了,高压氧舱就是仿照潜水艇制造的,高压氧学科又称航海医学。它的治疗舱和过渡舱,和潜水舱、宇宙飞船是一个原理,如果你没坐过这些高端玩意,进入高压氧舱就可以体验一回了。”李淑琴说。

  这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医械价值几何?李淑琴说:“地上地下设备加起来,有200多万元,可以说是中心医院最贵的治疗器械了,虽然不比螺旋CT等尖端检测仪器贵,但也差不多了,可以说,它是中心医院的镇院之宝之一,全市也就这么一个高压氧舱。”说到这些,李淑琴显得很自豪。

  8时20分,病人陆陆续续进入。李淑琴核对着人员名单,在本子上写下:轻病9人,平车1人,陪护7人。“轻病”其实不轻,大部分是由家人搀扶着进来的,“平车”则是一名19岁的郸城青年,骑摩托摔坏脑子,卧床3个多月,在高压氧舱的治疗下,现已睁开双眼,由家人推着担架车进入高压氧舱。

  “请勿携带易燃易爆品、金属物品进入舱内。”

  “请穿好治疗服,手机、钥匙、玻璃水杯请勿携带。”

  温柔的电脑女声反复提示着,李淑琴通过监视屏,仔细察看着舱室情况。

  8时30分,高压氧舱门闭合,开始增压,一个治疗过程即将开始。

  

  疗效非凡的“神器”

  

  8时30分,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马佰恩交过早班,来到高压氧舱室。高压氧舱隶属于急诊科,听说记者来采访,身为我市高压氧专家的他要作特别的介绍。

  “把高压氧划分到急诊科,其实是委屈了它。”马佰恩说,在医学上,高压氧科和内科、外科、急诊科同属一级基础学科,但高压氧这门学科一直不太热门,在一些地方尚未普及,中心医院认识到了高压氧科的重要性,十几年来,一直保留着这个科室,但一直都是挂在急诊科名下,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分”。

  “高压氧对于生命的延续、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心医院高压氧科的创始人,马佰恩对高压氧学科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人体生存依赖于三种基本物质:氧气、水、食物。没有食物,人类最多可以支撑15天,没有水,最多支撑一周,没有氧,最多支撑5分钟,氧气在3种物质中又是最重要的。很多人以为通过吸氧治疗疾病,只要有氧源就可以了,不需要费事绊脚地去吸高压氧,其实普通吸氧与吸高压氧有本质的区别,高压氧可以达到普通吸氧所达不到的治疗效果。

  马佰恩的科普课继续深入:人的血液里有两种氧,一是溶解在血液里的物理溶解氧,这只占极少量,另一种是化合氧,这是人体主要利用的氧,而化合氧被利用时,必须通过血红蛋白的运输分解,才能被机体器官所利用。高压氧的作用是在特殊的高压环境下,氧气以一种高分压高浓度的状态,进入血液,提高血液物理溶解氧的含量,经过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组织器官,哪个部分最缺氧就补哪里。上世纪60年代,国外科学家以猪做实验,从猪动脉放血,从静脉补充血浆和营养,随着血红蛋白下降,猪很快死亡,但把无血的猪放在高压氧舱里,猪就可以活下去。这就是著名的“无血液生命”实验,即机体可以仅依靠血浆中的物理溶解氧维护没有血红蛋白的生命活动,这个试验奠定了高压氧医学的科学地位。

  “高压氧能治100多种病,适用范围极广。”说起高压氧舱的用途,马佰恩如数家珍:高压氧舱以抗缺氧这一“天赋技能”,以一变应万变,可治疗多种疾病,相当于临床上应用的多种药物,对缺血缺氧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他有害气体中毒、中毒性脑病、厌氧菌感染、颅脑损伤及损伤术后、突发性耳聋、脑动脉硬化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梗死、眩晕症、慢性皮肤溃疡、疲劳综合征、神经性头痛、麻痹性肠梗阻等疾病都有显著疗效。“尤其是对于煤气中毒患者,高压氧舱是最佳治疗方法,是不可替代的特效治疗。每年冬季都有大量的煤气中毒患者在这里得到康复。”

  8时50分,加压完毕。“请各位患者拿起吸氧面罩,现在开始吸氧。”电脑女声提醒着,10名患者各自吸气,舱内呼呼的吸气声此起彼伏。“3号孟华伟,今天吸气很好。”“9号王富进,用力吸。”李淑琴看着监视器,不住地提醒,10个珠子上下跳动着,代表着他们吸气的幅度,一目了然。

  马佰恩介绍,这时气压从0兆帕升高到0.1兆帕,比正常气压加压一倍,相当于人在水下10米的压力,这时血液物理溶解氧是原来的14倍,达到治疗效果。

  

  不为利益的坚持

  

  据统计,中心医院高压氧舱成立以来,已经成功抢救危重患者数百例,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患者7万余人次。它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也成为中心医院必不可少的治疗“神器”。

  按说像高压氧舱这样的“神器”,应该广受追捧才对,为什么全市只有这一座高压氧舱?

  “其实以前也有些医院是有高压氧舱的,但是存在安全隐患,又不怎么挣钱,这些医院的高压氧舱就逐渐取消了,只有中心医院不仅保留着高压氧舱,反而进一步加大了投入。经济效益要讲,更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配备这样的医械,这是业界良心。”马佰恩说。

  高压氧舱分两种,一种是氧气加压舱,一般为单人或双人的治疗用舱,直接把纯氧加压注入舱内,氧气浓度可达到80%以上。以前我市多家医院配备这种高压氧舱,因为舱内氧气浓度高,安全隐患非常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一遇事故,患者死亡率100%。我市就曾出现这样的医疗事故:某院在用氧气加压舱救治一名患者时,患者躁动地扭动身躯,化纤衣物因为磨擦产生静电,在高浓度氧舱里就是一场灾难,引发火灾,患者当场死亡。这件事在我市医疗界引起强烈震动,高压氧舱让许多医疗单位望而却步,已有的也渐渐取消了。现在,这种纯氧加压舱已经越来越少了。

  另一种是空气加压舱,一般为4人以上的多人舱,分过治疗舱和过渡舱,舱内氧气浓度控制在25%以下,患者靠面罩吸入纯氧,杜绝了最大的安全隐患。中心医院的高压氧舱即为这种。

  “在安全防护上,我们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我们规定的舱内氧气浓度不得超过23%,这样即使有人不小心带入金属制品或其他物品引起静电,在这种氧气浓度下,根本不足为患。照明、空调都是外面电源,里面完全密封,把一切起火因素控制起来。即使出现明火,也就是在正常空气中燃烧,完全可以控制,消防水笼头会在第一时间启用。”马佰恩说。

  如果有意识不清的患者,把吸氧管里的氧气释放在空中,达到警戒线呢?马佰恩说,一旦发现氧气浓度超标,机器会立刻报警,他们会立即“洗舱”,排除舱内空气,吸入外面自然空气。“这种情况,我们虽然时常进行演练,但在实际中一次也没发生过”。

  马佰恩说,高压氧舱技术发展到现在,在安全性上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普及程度并不高,全省也就20多座高压氧舱,主要分布在郑州及我省黄河以北的城市,相当一些省辖市的三甲医院没有高压氧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压氧舱不赚钱,是赔本运营。中心医院的高压氧舱每次治疗是43元,全国最低价,而在上海等发达城市,每次费用是150元,但是运行成本却差不多。虽然赔钱,但是作为不可替代的医械,我们必须保留。”

  高压氧舱的另一个烦恼是:了解它的人太少,包括一些医生在内,对它的功效所知甚少。“很多人以为进入这样一个科技先进的器械中治疗,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不然,高压氧治疗是有一个过程的,可能需要三四个疗程(一个疗程15天),但一些患者对这种有形无质的治疗,会失去耐心,进而怀疑它的疗效,多少影响了它的推广使用。”对于这种状况,马佰恩多少有些无奈。

  但是他相信这种状况会得到改变。“在一些大城市,很多人意识到吸氧的重要性,近几年因此出现了专业的氧吧。告诉你一个秘密,在沿海城市,高考前,一些孩子进入高压氧舱吸氧,对于提高专注力,保持脑力活跃有很大好处,一些医院甚至开通了专业的高考氧吧业务。”

  9时50分,一个小时的吸氧结束,李淑琴开始降压。这个过程比升压稍微慢了一点,用了30分钟。10时20分,降压结束,舱门打开,一次治疗结束。整理舱内卫生,写工作日志,关掉各种仪器,大约11时,李淑琴结束全部工作。下午还有一次治疗,这样的过程要重复一遍。相比于其他科室,高压氧舱的工作显得轻松一点,但是收入也少。“有几个月没领过奖金了,我们是不赚钱的科室。我快退休了,轻松一点,也是好事。”曾经在多个科室工作过李淑琴,对眼下的工作似乎也挺满意。    (文字统筹 :东晓杰)

  本报记者 徐启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淮阳新闻
   第05版:商水新闻
   第06版:沙颍文艺
   第07版:国内·广告
   第08版:国际·广告
全市“一日捐”募集善款突破千万
本报“有奖征集新闻线索”4月获奖名单
我市警方构建全方位巡逻防控网络
母亲节市妇联慰问贫困母亲
家中无水
高压氧舱:停泊在周口的唯一“潜水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