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2014年6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理”大脑的人 (下)
神经外科医生们正在进行手术

  本报记者  吴继峰  文/图

  作为外行人,走进手术室,确实看不明白什么。但是,医护人员严谨工作的态度,我却能真切地感受到。 

  5月23日上午11时50分,我和刘德中刚吃了盒饭,手术室的电话就打来了。按照此前预约,手术室已经做好准备,第12号手术室可以接收病人。 

  外科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外科医生应该是一个会开刀的内科医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科医生不仅要会手术操作,还要掌握全面的专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精细的理念、精密的设备,帮助这一群在细微万变领域里探索的医者们,努力达到人与设备的和谐。 

  “你对医学不太懂,因此我需要提醒你,进入手术室不该碰的东西千万别乱动。我科手术是安排在无菌手术室,要求很高,一个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患者感染。”刘德中严肃地提醒我。 

  一次性无菌帽、口罩、衣服、拖鞋……全副武装后,我随刘德中走进手术室,首先来到洗手消毒的水池旁边,用专用清洁液和消毒液,按七步洗手法规范程序洗手。手术室的门是感应的,用脚轻触感应点,即可开闭感应门。

  “洗手消毒过的手是不能垂下的,手术以外的东西绝对禁止用手去摸,无菌和洁净的要求就是这样严格。”刘德中说。

  手术室的无影灯非常明亮,且温度适中。每一个手术间上都标有对应的号数,正在进行手术的还亮起了“手术中”的红灯。我随刘德中走进12号手术室,2名助理、3名护士、1名麻醉,已经开始为患者做术前准备。麻醉机、监护仪、器械台……患者的影像片子清晰地挂在手术室内的阅片灯上。也许很多人会有疑问,麻醉后的患者是以怎样的状态躺在手术床上呢?我在现场看到,这名即将进行寰枕畸形枕下减压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的女性患者,身上铺着深绿色的七八层无菌手术单。器械台上密密麻麻放满了大大小小的手术器械,这也是他们的重点保护对象。“这些器械全都要用于患者手术,器械台包括无菌手术单绝对不能碰,衣角轻轻蹭一下也不允许,更不允许在其上方位置做任何事情。”护士魏颍慧叮嘱我。在我的想象中,手术过程应当与“出血”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开颅。但我将中心医院刘德中医生和北京宣武医院陈赞教授主刀的寰枕畸形枕下减压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观摩完毕后,才明白,医生们手术所用的骨腊、单双极电刀、头皮夹等器械,全部都有止血功能。也可以这样说,他们是一边切开,一边手术,一边止血。显露切口,枕下减压,上钛钉,固定钛棒。那么娴熟,那么默契。我在现场看到,随着一层层切开,助理则在一旁不停地用生理盐水冲洗着切口。

  “用盐水冲洗一下,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患者的术野。不会因为血渍而看不清楚。神经外科止血要求特别彻底,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即便发现一个血丝,你就必须再继续止血。直到手术野内看到的是清亮、透明的盐水。”刘德中事后解释。 

  “剪刀、纱布、棉片、单双极电刀……”和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样,主刀医生绝对是掌控手术室的主要人物。助手和器械护士更需要紧密配合主刀将手术顺利完成,而麻醉师也不是将病人麻倒就撤了,而是要一直坚守阵地,直到手术顺利结束。

  中午12点进手术室,晚上8点多还没出手术室。站了一天,我累了,看刘德中他们还没有要结束的迹象,我便提前告辞。

  第二天,我又一次到访。

  从事神经外科才四年的年轻医生王常伟说,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天不学习都会觉得自己被落下了。科室里无论年轻还是资深的医生们都有同感。在神经外二科,学习氛围也很浓郁。他们每年都会推荐医生到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北京301医院这样的“神外”权威医院学习。趁着学习的空当,到当地的专业医学书店“泡书”成为科室里外出进修医生的一个共同爱好。

  “这些专业书店的老板电话都在我们的通讯录里,方便我们以后买书。”王常伟说。一来二往,现在每逢这些店里到了好书新书,远在周口的他们总是第一批成为“被推荐读者”。

  “大家的书橱里,都是价值几千块的各种专业书。一些国外的专业译作书店买不到,我们就上淘宝网找。”刘德中说。

  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内专业技术,科内从2008年7月推出了周末学术沙龙,每周五下午科室的医生、护士集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每个医生、护士本周内所见到、听到、学到的新的专业方面的知识,拿到周末学术沙龙上,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分享,不但提高了专业技术,还增强了科内的团结。 

  刘德中在对我述及自己的职业特点时感叹道:这是一个需要耐力、能力、毅力和体力的行业。或许许多人都理解前“三力”,但是对一般人来说,“体力”说或许有些令人费解。他说,如果你知道一台脑外科手术8到10个小时是平常事的时候,如果你知道一天连轴转上两三台这样的手术时,你就会有了感受。 

  在神经外科,病人的长时间昏迷是一个常见现象。短则数周、长则数月的昏迷护理,有时连家属都难以坚持。在这个过程中,细节的累积是病人复苏的关键。

  “我们要求科里的护士在进行每一个服务环节和操作时都要直接叫病人名字,而且我们医生自己在查房时候也不例外,只有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激起病人的苏醒渴望。”刘德中深有感触地说。 

  刘德中说,1997年他从北京进修学习回来后,曾经接诊了一位三叉神经痛合并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病人,手术后他连续7天6夜住在科室,守护着病人,治疗期间病人两次呼吸停止都是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才把病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事实上,在刘德中参加工作的时候,神经外科并不是热门专业。他说,过去的观念认为,神经外科疾病诊断难,治疗难,效果令人失望,以致很多外科医生不愿干这行。神经外科是医学中最年轻、最复杂的一门学科,是在19世纪末神经病学、麻醉术、无菌术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国内神经外科的蓬勃发展应该说是近二十年,随着高科技成果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和医学专家们的不懈努力,才达到现在的地步和水平。随着新理念、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神经外科,许多传统的观念已被完全颠覆。目前,随着CT、MRI、DSA等影像技术的推广应用,绝大多数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已不再困难,治疗手段也越来越丰富,治疗效果较过去已不能同日而语。现今,神经外科是外科中最具挑战性的专业,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那种治病救人的神圣感和成就感较过去要明显很多,强烈很多。随着对神经外科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从事这项专业时间的不断延长,他越来越喜欢这一专业。

  刘德中说,医道相通,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二者缺一不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一要苦学本领,二要常思修身。神经外科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业,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术是一名优秀神经外科医生必备的素质。怕吃苦、缺乏敬业精神、不爱学习、不善于反思和总结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的。如何学?从书本上学,从老师那里学,从病人身上学,同时还要善于思考和总结。现代社会是网络时代,各种神经专科网站及论坛上有非常丰富且宝贵的学习资源,上网也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极方便极有效的学习途径。总之,只要爱学,努力去学,不怕吃苦,珍惜并把握好每一次学习机会,医术精湛是不难实现的目标。古人云: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做一名优秀神经外科医生,单纯医术精湛,还远远不够,还要医德高尚,发自内心地尊重、关心、理解病人。 

  “医者父母心”,对病人的痛苦要感同身受,处处为病人着想,及时为病人排忧解难,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病人解除疾苦。刘德中来自农村,对贫穷的滋味体会很深,他从不歧视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病人,相反对他们充满理解和同情。在实际工作中,他说,一个好的外科医生还要懂得运用好三种工具,即药物、手术刀和语言。药物和手术刀不言而喻,外科医生都知道,其实语言也非常重要。语言指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帮医生本人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结束了两天的采访,从神经二科出来,走过狭长的走廊,我心里在想,能耐得住学术寂寞且有目标、有追求的人,就是条汉子。 

  (文字统筹:东晓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淮阳新闻
   第05版:商水新闻
   第06版:沙颍文艺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时事新闻
明日高考拉开大幕
环保部门下达禁噪令
消防部门检查防火患
准备就绪
供电部门力保高考用电
我市警方多措护航高考
交警部门全力保畅通
“修理”大脑的人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