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口文化
 
 
 
2015年6月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意 正情 正气 正韵

  ——吴西峰书法风格的认识

  高秀林

  吴西峰习书法30余年,其作品整体风格表现为“稳实中见豪放,苍郁中显率真,隽永中溢洒脱”。

  一、由王羲之书法的楷、行书历史关系贯通所表现的气脉

  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以传统书法根脉传承延续为基本依据,并且是以作者的自我审美意识所选择的理念认可和个性实践方式而体现的。

  从吴西峰先生的书法风格来看,其作品显示的是用笔中锋守正,筋骨血肉具备,线条自身发气,行势跌宕起伏的格调风骨;运笔与侧锋互变中使转守圆就方,走势疾徐有度,腾挪生动活泛,显见雅正中的率真气度;施墨之浓淡干湿焦的整合界度,恪守于主次格调,层次关系明确,且又和谐、相容不悖,显见刚柔相济的质感气韵。

  西峰先生书法的根脉气度、气势、气息,是以守王体为本,以我情为表,融多家之法出“我”之笔墨符号,确有着多样兼容中达到统一的个性特征。是由王体书法的正意、正情、正气、正韵的“正”之意识风度的呈现。

  二、道儒思想及其思维方式观照书契的作用点和作用力

  从西峰的作品看,明显地体现着传统文化之“土”对于书法艺术之“苗”的滋养关系。笔墨情感之所以十分统一地表现出不温不火、不板不滞、刚柔相济的界度,显见是老庄道学理念及其思维方式对作品经营方式、笔墨品质的作用点和作用力。作品所表现出的哲理性感受,又使人体会到儒学经世致用、雅俗共赏理念对书法功能的欣赏与教化的双重品质。品味其作品背后成因,这当是他书法风格境界的魂魄。

  从西峰的楷书与行书关系看,二者笔墨形式保持着共性持守和个性变化的过渡层次。其共性是“守静出动”,“动中寓静”的理念,制约他用笔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而由中锋的劲健和侧锋的使转呼应,使线条表现出刚柔相济的线条自身发气行势的节律。西峰作品楷书向行书过渡妙在笔法使转和线势变化呼应承接的正中出奇的变化度之把握。而不俗不匠、率真情逸、自然而然的气息,则是道学观念为书法所用的背后成因。

  三、王铎书法的风骨遗韵是其作品的主体性风格的彰显

  明末至今,王铎书法成为巅峰之一的论断,逐步成为书界的共同认知。尤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习王铎书法者蔚然成风。其中原因很多,但共同的原因是王铎书法的阳刚、浩然正气、韵逸流飞的品格与时代精神相呼应,而从内在联系上看,人格精神与之贯通一致的原因也是书界之所以推崇的缘故。

  审视西峰作品,无论鸿篇巨制,还是中堂、竖轴、条幅、斗方,乃至扇面等,俱见气度恢弘。即便小品,亦透出小中见大之意会。其原因,在于王羲之书法“澄怀观道”的气度、惠风和畅的韵律,黄庭坚力透纸背的力度、疾风超拔的速度,尤其是王铎上下贯通的中气冲腾、左右恣肆和飞云走水的连绵等,统一地贯通于西峰各种形式的作品,显见王铎用笔的风骨遗韵,生生跃然于作品意境的内在涵养和外在形式之中。

  四、主题人格精神的唱响

  诚然,西峰书法以承王铎书风为体,但其从王铎溯之宋、唐直至王羲之书之根源,其书作符号当有他个性的定位,为什么?其原因是,他由对王铎书作的大量临写中,自然而然地从笔墨元素中直逼王羲之书法传承脉络,而又以时代审美情感贯通传统书法脉络,从而体现了他师古不泥古的智慧。这正应了石涛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借笔墨写天地万物,我之发我肺腑,扬我之须眉”的艺术观点。

  看来,西峰是师石涛艺术理论的能动实践者。其作品,虽然以王铎上溯致远,但却依据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个性区别进行适当取舍,终成他个性主体审美观能动表现的书法技艺,由此也就证实了他“生我面目须眉”的智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民生·专题
   第04版:时评·理论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周口文化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国际新闻
陈国溯源
正意 正情 正气 正韵
李鸣钟情系沈丘教育
耐人寻味的石雕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