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口文化
 
 
 
2015年6月8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帝庙传奇故事之二
耐人寻味的石雕画
王爱民

  在周口关帝庙里,丰富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使其格外引人关注,尤其是那些别出心裁、内容丰富、雕刻精细的石雕、木雕等装饰构件,更使关帝庙古建筑显得丰盈自然、别有韵味。

  关帝庙的石雕艺术堪称一绝,是关帝庙最重要的文化构成。关帝庙的石雕大部分分布在石牌坊、石柱础、石栏板和柱头上,其艺术形式多为圆雕、浮雕、透雕或半透雕。这些石雕内容或取材于神话传说、文人轶事,或来自成语故事、词语典故,或源于生活的联想。如取材于杜牧诗《清明》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在不足一平方尺的面积上,童子、老人、杏林、酒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知足常乐》画面上故事表达的是“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担挑的”。还有如《精卫填海》、《天下太平》、《酌泉励心》、《张良进履》等,通过石刻匠人的巧妙组合,借助简洁却寓意丰富的石刻艺术表现形式,抒发了古人善良而又美好的愿望。

  在关帝庙的石雕中有一幅这样的雕画,所画之物,非狮非虎,非猫非犬,而是一只头上有角、身上有鳞、四肢短粗、掌爪各异、脸同狮虎、尾似蒲扇、回头望日、血口獠牙的怪物。这幅石雕画的来源还有一个典故。

  相传,明弘治年间,姑苏城内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鼠灾,人们把它叫做“百万老鼠闹东吴”。这次鼠灾中,老鼠把粮食、衣物、箱柜等能吃的吃掉,能咬的咬烂。就连长州县(今吴县)公堂里挂的“明镜高悬”、“日出东海”字画,也统统撕嚼得一塌糊涂。鼠灾过后,长州知县派人去请著名书画家文徵明来家作画。文徵明正在吹箫,见衙门来人,放下玉管,听罢差人禀诉,摇头一笑说:“唐伯虎作画有三不画,吾有五不画,情绪不好不画,墨不浓不画,酒不足不画,不为权贵画,逢单日不画。”

  知县听了差人的回禀,心想,他是一榜解元,强行是使不得的,还是礼贤下士登门拜访为好。于是他脱下官服,换上民装,到文府拜年。从初一到初三,长州知县连扑了三天空,问谁谁也不知文徵明到哪去了。知县无奈,就派两位公差日夜在文家门口等候,直到正月十八午后,文徵明才回到府上。差人喜出望外,把老爷求画心切,三次登门恭请,备说原委。文徵明微微一笑,说到:“亏得二位辛苦,县公诚心,又舍得纸墨银子,画非难也。今天日已过午,明天又逢单日,后天如若风和日丽,着来花轿一顶,四人开道,八人吹打,聘则往也。”

  正月二十,知县按照文徵明的意思,把他接到衙门,点香秉烛,备上美酒佳肴。席间,文徵明问道:“县公欲画何物。”知县用筷子在桌子上边画边说:“画猫比猫大,画犬比犬凶,画狮比狮小,画虎比虎猛,照此画来。”

  文徵明开怀畅饮。酒过六巡,他起身来到画桌前,凝神静思,揣想画意。然后在一张大纸上挥毫泼墨,画了一只体态臃肿,绿毛蓬蓬,四肢短粗,掌爪各异,下颌方阔,头顶椭圆,脸同狮虎,尾如蒲扇,眼似铜铃,歪头望着太阳,张着血盆大嘴,獠牙伸舌,一掌握着玉如意,一爪托着金元宝,一蹄蹬动摇钱树,一脚踩着灵芝草。画好后,知县连连说了几声“妙哉善出”。高兴地问道:“文公,此物何名?”文徵明滑稽地一笑,比比划划地说:“想吞天地日月,欲括万贯金银,狮虎望尘莫及,县公自悟芳名。”知县被弄得很尴尬,只有连连点头说:“是、是……”付足画师银子,照样用花轿送他回府。

  故事里讲的这幅画,与关帝庙的这幅石雕一模一样。当时,工匠们之所以选择这样一幅讽刺画作为石雕,就是比喻那些榨取民脂民膏的封建官老爷们与这只野兽一样,什么都想吃,什么都想要,贪得无厌,甚至连天上的太阳也想一口吞下。于是,人们就给它送了个名号叫“贪”。这个故事不单单对官,对商贾对世人也同样具有警示意义,为人,戒贪隐忍、知足常乐方能天地宽阔;经商,诚实守信、薄利多销才能天长地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民生·专题
   第04版:时评·理论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周口文化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国际新闻
陈国溯源
正意 正情 正气 正韵
李鸣钟情系沈丘教育
耐人寻味的石雕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