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沙颍文艺
 
 
 
2016年4月2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 愁
赵献花

  

  乡愁是家乡的春天。春天,田园风光,诗意盎然。蓝天白云下那满是绿色海浪一样的麦苗,在春风轻抚下,一浪越过一浪,一波高过一波;那大片大片金黄色油菜花,在阳光照耀下,吸引着忙碌采蜜的蝴蝶,犹如画家墨笔画出的绝美图画;那弯曲小道边不知名的红花绿草,散发出刚被露珠沐浴过的迷人清新。那被果树丛林怀抱着红砖绿瓦的村庄,是那么宁静、祥和。看,大娘院子里的鸡欢快地跑出院子,在胡同里悠闲自在地觅食;二婶的孩子正用袖口抹着鼻涕蹲在门口跟一只小狗玩耍。儿时的我正在院子里用画笔粗线条地画着春天,春天里有树,有家,有鸡,有鸭,有做饭的母亲,有去麦田里施肥的父亲。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当街那一群爷爷奶奶们,他们在暖阳下闲侃,荤素搭配,怡然自得。他们下棋,用树枝与坷垃子当棋子,用大地当棋盘,在上面画上楚河汉界,过五关斩六将,拼得你死我活;那通往集镇的平坦土路上,三三两两赶集的青年男女,说着最通俗的情话,哼着最朴素的情歌,这一切,连村庄都喜得眉开眼笑。

  乡愁是家乡的夏天。夏天,鸟语蝉鸣,树木葱茏,骄阳似火。田地里一望无际的金黄被绿色点缀,原来那是刚丰收了金黄麦子的麦茬儿与秋种子发出的幼芽。田地里有锄草的父亲,嘴里吧嗒着劣质香烟,头上顶着草帽,那被烈日晒得黑红的脸,斟满了细密汗珠。父亲双手抓着锄头木把炳,侧身,弯腰,前腿蹬,后腿弓,嚓,一下,嚓,两下,再笑着扶锄把柄站直身子,用肩上搭的那条被汗水浸湿的毛巾,抹一把脸,再换个姿势锄草。那被风传来的校园琅琅读书声,夹杂着蝉鸣的歌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让人听得心欢腾!

  乡愁是家乡的秋天。秋天,风轻云淡,五谷丰登,色彩斑斓。那金色的大豆在秋阳照耀下,熠熠生辉;喜于收获的母亲,把带豆角的豆秧儿平摊在打麦场,与父亲一起用石磙碾,用木棍捶,放在扫干净的马路一边,一边晒,一边让行人踩;那黑色的绿豆角,个个像黑色的精灵,铺天盖地;白色的是母亲收获的芝麻,籽儿特小,母亲往往教育我们:做人呀,要学芝麻,别看小,就是有用;红色的是家门前那棵石榴树,个个红灯笼一样高高挂起,为小院增添了浓浓喜庆气氛。那红玛瑙一样的红枣,在秋阳照耀下,也闪闪发光。母亲最喜欢枣,看到枣马上想到早生贵子之类的吉言。看,就连我们院墙上都晒满了玉米棒子,小鸟们急得在树上叽叽喳喳,看着母亲的眼色行事。

  乡愁是家乡的冬天。冬天的村庄,没有树叶的枯树丫,在排排红砖绿瓦的房屋衬托下,变成了文人笔下绝美的乡村水墨画。水墨画里,有飘零的雪花,有摇曳树枝的寒风,有戴着棉帽、穿着红碎花厚棉衣的我,伸着双手,尖叫着,接那一落进小手里就融化的雪花。屋子里传来母亲拖长音的喊叫声:乖儿——回来,外面冷。母亲一边用哈气暖手,一边还不忘纳鞋底,绣鞋垫,缝新棉衣。是啊,母亲这个时候往往忙碌着一家人的新年新衣,盼望着新年一家人都穿上新衣。

  现在,虽然生活在离家乡不远的周口,可回家的次数很少,只在逢年过节回家看看。那曾熟悉的乡亲面孔如今已烙上岁月的痕迹,但问候的话语仍是那么亲切、温暖。家乡的土路变成了清一色的水泥路,家乡的红砖绿瓦被排排的两层小洋楼取代,家家没有了男女青年,只有年迈的老人、可爱的孩子。而只有我的家,还是那古老的红砖绿瓦,被林立的小洋楼淹没在阴影里,满院子的葱绿翠竹已高过我们的瓦房,也像要与男女青年一样,出去闯世界似的。父亲常模仿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于是母亲便像照顾我们七兄妹似的照顾竹。

  思念母亲时,与老父亲一起回家乡看望已故母亲,我知道母亲早笑得一脸灿烂出来迎接我们。这让我想起季羡林老先生的话: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母亲一字不识。所以,回家,享受与母亲在一起的那一幸福时刻,即使母亲痴呆!即使母亲过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淮阳新闻
   第05版:商水新闻
   第06版:沙颍文艺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国际·广告
乡 愁
大别山组诗
桃 园 诗 话
沙颍文艺
柴草垛
忆楚永田老师
贫瘠的土地也想有春夏秋冬
桐花(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