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周口
 
 
 
2009年2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细说周家口剪股街

  早在洪武年间(1368年),周家口人烟稀少,农忙时务农,农闲时有些人以捕鱼为副业。为了交换农副业产品,人们在沙颍河北岸,贾鲁河西岸(后称河西或西老寨)形成墟集(双日集),叫永宁集。后来农业逐步发展,赶集人日渐增多,两日一集已不能满足农民需要,又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在沙颍河南岸形成一集(单日集)叫子午集,隶属淮(阳)宁、商水二县分治。当时群众把子午集活动的场地叫子午街(即现在的老街)。因为南北岸被沙颍河阻隔,物资交流不便,便在子午集北口开辟一渡口,由渔民周国昌摆渡,这里从此得名周家渡口或周家埠口,后来又演变为周家口。清末民初,还有人简称为“口上”,直到解放后,周口市人民政府(川汇区)挂牌成立,才改为周口。

  周家口自从有了永宁、子午集后,凭借沙颍河和贾鲁河的漕运,手工业、商业逐渐发展起来,首先从两岸装船、卸船码头开始,子午街北端叫大渡口,向东开辟了小渡口,向西开辟了盐路口(今文化小学北侧)、刘渡口(大闸东侧)。沙颍河北岸相对也开辟了大渡口、小渡口、新渡口、引渡口。贾鲁河西岸的永宁集开辟了义渡口、刘渡口。对着这些渡口便自然形成商业街道,对着大渡口的是子午街,经营百货、布匹、茶叶等,对着小渡口形成了经营煤炭、铁器、石器、陶瓷等山货的山货街。山货街向南开辟了经营颜料、染布、皮件、皮衣、皮绳的北永兴街、南永兴街和弦坊街。从山货街与北永兴街交接口处,便是最繁华的大十字街(今川汇区劳动局门前),从大十字街向东是经营皮货、肉食的东潘公街、陈州街,大十字街向西是经营金银手饰、糕点、杂货、粮食的西潘公街、西大街。山货街东侧发展一条南北向的油坊街。

  周家口的水系原是一个“十”字形河道,贾鲁河穿过沙颍河,经过现在的新街、小南街、牡口市、单庄、杨脑、许寨,向商水、项城方向流去,这条河曾为南北数百里物资的交流做出贡献。可是,河道时间久了自然淤塞,水位变浅,成为季节性河流。1522年由商水王进士主持将此河填平,周家口在填平的河道上建起了一条街,群众叫新街,把东侧南北向的子午街自然改叫老街,老街通往新街的一条“工”字形小胡同,因逢中间,所以叫“中正街”,有人误为是给蒋中正起的街名,其实,与他毫无关系。

  明末清初,周家口已发展四五十条街道,南岸最繁华的是山货街、老街、新街、北永兴街等。从老街、山货街向南并行至地藏寺(今自来水公司)再向南,经过几家店铺约100米慢慢合并为一条街,群众发现这段很像个“剪股”,因此称这5段为剪股街。它的剪子把:一边是从老街向北,至顺河街向西,拐至新街向南,至中正街向东,再到老街,成为一个剪子把;另一边是从山货街向北,经顺河街向东,由油坊街向南,至万贯街(后改为易俗街)再到山货街,成为另一个剪子把。笔者取出当时周家口地图,按照上述线路勾出图案,果然像一把剪刀。由于剪股街名比较奇特,自然流传至今,而且周家口方圆数百里皆知,还有人称此街为“裤裆街”。

  (王羡荣 文/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沙颍时评·综合新闻
   第04版:社会新闻
   第05版:民生新闻
   第06版:法眼关注
   第07版:财经快递
   第08版:新闻视点
   第09版:国际看点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娱乐新闻
   第12版:文化周口
   第13版:好吃好喝
   第14版:科普
   第15版:地产·家居
   第16版:广告
浙江光相桥
千秋万代谢家军
沈阳文溯阁
细说周家口剪股街
北京朝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