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晚晴/连载
 
 
 
2011年1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华孝德故事》

  主编  王芸廷   副主编  王建钧

  连载之二:

  缇萦千里上书救家尊

  汉文帝时,有位孝女叫缇萦,她是齐国太仓(今江苏)县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看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当官的来往,不久便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一次在给一个大商人的妻子看病时,大商人的妻子不明不白地死了,他被大商人诬告为看错了病,被官府判了肉刑(肉刑有三种:砍脚、割鼻子、脸上刺字)。因为淳于意做过县令,判刑后,要送到京都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在动身去长安之前,望着自己的五个女儿,叹气说:“唉,可惜我一个男孩也没有,有了急事,没有一个能顶用的。”听了这话,几个女儿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慷慨地说:“女孩子怎么没有用?我一定随父亲到长安,想办法搭救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亲自到皇宫门口,请求卫兵转呈给皇帝。汉文帝听说上书的是个小姑娘,非常重视。他接过奏章,只见上面写道:“我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名叫淳于缇萦。齐地的老百姓都知道我父亲是个清官。现在他犯了法,应当受到处罚。但是肉刑是一种可怕的刑罚,就像一个人死了不能复生一样。被判肉刑的人,割去鼻子不能再长出来,砍了脚不能再接上,成了残废,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让官府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封上书言辞哀婉,汉文帝觉得其情可哀。当时官府中的奴婢生活是相当凄惨的,她们日夜劳作没有丝毫人身自由,和囚徒没什么两样。缇萦为父亲免遭酷刑的这种千里迢迢冒死上书的胆识孝心,和这种甘为奴婢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宽仁贤德、爱民恤民的汉文帝。同时,汉文帝也充分认识到,继续沿用秦代的肉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政权的稳固。于是,他下令免除了淳于意的刑罚,也没有让缇萦去当奴婢,并在第二天就下令废除了汉代初年还保留的这三种肉刑。这正是:

  女中英杰小缇萦,

  代父赎罪震朝廷。

  得遇明主汉文帝,

  恩及天下废肉刑。

  【感言】

  缇萦,一个足不出户的弱女子,为搭救父亲,从遥远的齐地出发,跋涉在漫漫古道,亲赴京城,请求许身为奴,以赎父罪,本身就是一阕孝的歌、爱的曲。她不仅使父亲免除了切肤之痛,更惠及后世的囚犯免遭此刑。诚然,汉文帝是一代明君,然而若不被缇萦拳拳的孝女之情深深打动,怎么会废除这由来已久的酷刑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周口/社会
   第04版:周口/民生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百姓故事
   第07版:国内/社会
   第08版:国际看点
   第09版:文娱新闻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晚晴/连载
   第12版:广告
   第13版:旅游
   第14版:旅游/资讯
   第15版:美食
   第16版:美食/广告
开心讲故事 祖孙乐陶陶
春节将至老人要做到“三不要”
老伴腊八过生日
中老年人背痛要重视
老人上网要有度
《中华孝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