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小记者
 
 
 
2011年6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趣 积累 写作 修改
本期主讲人:周口市六一路小学 何瑞华

  每每提到批阅学生作文,大多数教师都会感到头痛。因为学生在写作中,为了应付总会东拼西凑,乱抄一气,往往词不达意。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呢?下面我就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造氛围,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不是先天的,需要培养,教师要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现在小学生一般生活环境比较稳定,生活比较单调,所以在每次活动课时,我都充分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开展故事演讲会等活动,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再指导他们有条理地写下来。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增添了写作的素材,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积累素材,储备“粮草”

  中国有句古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孩子要进入写作,先要有一点积累。

  1.让孩子从阅读中积累素材。阅读是写好作文的法宝。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光多读还不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摘抄下来,并能在需要时拿出来为己所用。

  2.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我们的孩子们普遍害怕写作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东西可写。我们常见一些大作家在写文章时,会到乡下或基层去体验生活。我们的孩子同样要体验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家长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业余活动,如春游、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唱歌、看电视、听广播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总之,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孩子作文成功的基石。

  三、勤于动笔,用好素材   

  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四、自己修改,精雕细琢   

  吕叔湘先生曾说“对学生的作文给些评语和指点,让他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这并不是“先生怕改”,而是徒劳无益。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发现和修改作文中的错误,这才是学生作文的真正目的。教师在布置作文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如何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开始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开展讨论。把学生口头表达中运用较准确生动的语句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然后让学生把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这并不能算做文章,只能算初稿,还必须精雕细琢,教师只改初稿上的错别字,指出它的瑕疵之处,然后在评讲作文时,针对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学生也就知道如何去删改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磨练了他们的意志。

  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只要教师能交给学生有效的写作方法,扶着他们慢慢走一段,寻找到开启写作大门的钥匙,相信他们一定能顺利通过习作这一关,往后的路会走得更好,并从中体会到写作带给他们的快乐!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史诗 壮歌
   第03版:周口/社会
   第04版:周口/民生
   第05版:周口/便民
   第06版:国内/视点
   第07版:国内/社会
   第08版:国际看点
   第09版:文娱新闻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铁水牛/连载
   第12版:读书/广告
   第13版:小记者周刊
   第14版:小记者
   第15版:小记者
   第16版:小记者
贾旭,我想对你说
童心无瑕
家乡的胡辣汤
难忘的雨夜
兴趣 积累 写作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