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新知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景区的几个“著名错字”

  近日,著名作家倪方六在他的博客中,列出了古迹景区的5个“著名错字”。即:天下第一错字——承德“避暑山庄”匾额中的“避”字,“辛”下多了一横;最有说法的错字——杭州西湖“花港观鱼”碑中的繁体“鱼”字,下面四点变三点;出现最多的错字——南京“明孝陵保护碑”的“明”字,以“目”代“日”;最具哲理的错字——扬州平山堂“风流宛在”匾额中的“流”字,上面少了一点;最令人叫绝的错字——曲阜孔府大门对联中的“富”字,变成秃宝盖。

  其实类似的“错字”在中国不少地方都能发现,远远不止这5个字。下面这3个著名的错字同样很有意思。

  

  “峰”字少一横

  

  在中国皇帝中,写错字最出名的当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大家常说的康熙皇帝,天下第一错字“避”,就是他写的。但因为皇帝是金口玉言,不要说写错字,对一个大活人都有生杀大权,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错了也是对的。

  杭州西湖“花港观鱼”碑中的繁体“鱼”字少一点,也是康熙一时心血来潮写的。据说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四个点不吉利,因为在过去四点为“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美丽的西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康熙与乾隆皇帝一样,生前在国内不少地方都留下了墨宝圣迹,自然留下的错字亦多。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处错字外,还有多处。其中最有真情的一个错字是——“峰”字,是康熙在山西五台山上留下的。

  “避暑山庄”中的“避”字多一横,而“峰”字则少一横。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说康熙“避”字不会写,一时笔误,难道“峰”有多少笔画,这位从小习书的皇帝爷也搞不清?非也。

  说起来这个字与一段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联,这就是清宫三大悬案之一——顺治皇帝出家之谜。

  顺治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6岁登基,是清朝第一位小皇帝,但在24岁那年便驾崩了。

  这样,皇位传给了时年只有8岁的玄烨,年号康熙。玄烨当皇帝时还小,父皇之死成了他最重的心事之一。长大后,玄烨便想弄个水落石出。听说父皇出家在五台山,他便借来此拜佛为名,悄悄打听父皇的下落。行到山上灵鹫峰菩萨顶寺附近时,刚好遇到一仪表非常的僧人。康熙便与僧人打招呼,僧人自称“八乂”。康熙查听不到父皇的下落、行踪,心里很是失落,下山后他反复念叨“八乂”、“八乂”,猛然醒悟,原来自己曾见到了父皇,就是那个僧人。

  这怎么说?“父”字上下拆开,不就是“八乂”么。玄烨赶紧带上随从上山寻找,但“八乂”已找不到了。玄烨为粗心而后悔,觉得自己的父子缘分太薄。在题字时,便有意将“灵峰胜境”中“峰”字下的“丰”,少写了一横,寓意“父子缘薄不相识,人生有憾难圆满”。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但这传说中却包含了康熙对父皇顺治的深深思念之情。

  

  “院”字少一横

  

  清朝皇帝写错字是有传统的。有康熙带头示范,后来的皇帝也常在题字时玩弄点小聪明,也许这就是书法家常挂在嘴边的“书法艺术”。

  清文宗曾留下了一个错字——“院”,“元”上只有一横。清文宗就是咸丰皇帝,晚清著名女人慈禧太后的老公。这个错字可能很少有人看到过,因为它在一个小地方——以前河北、今天天津辖管的蓟县独乐寺内。

  咸丰为什么在这个寺题字,而且是个错字?这里也有故事。

  清代关内皇家陵寝,以北京为中心,共有东西两处,即东陵和西陵,分别位于河北遵化和易县两县境内。别看蓟县小,地理位置却颇特别,处于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清代皇帝去东陵祭祀,必经蓟县。过去从北京到东陵,不像现在有高速公路,快速便捷,所以朝廷在蓟县设了个行宫,专供皇帝休息。

  蓟县不只地理位置特别,还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最有名的古迹是独乐寺,此寺当地人俗称“大佛寺”,寺名的由来,相传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不明不白的安禄山有关系,当年安禄山反唐,便曾在此誓师起兵。安禄山一心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古寺因此得名。

  寺内墨宝圣迹多多。观音阁上的匾额“观音之阁”,据说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美誉的李白之手;高高山门正中匾额上的“独乐寺”三个字,传说是大明王朝权臣严嵩所题。

  但独乐寺最出名、最有价值的题字,既非李白的“观音之阁”,也不是严嵩的“独乐寺”。而是大清皇帝留下的墨宝,乾隆、咸丰等都曾在这里挥过毫,乾隆手书帖尚存28块;咸丰的题字也有两处,一是观音阁上的“具足圆成”,一是“报恩院”。别看咸丰留下的墨宝没有乾隆多,字也没有乾隆写得有气势,但却因为“院”字少写了一横,一错成名,名重乾隆。

  据说,当年咸丰驾临独乐寺,当家的大和尚便想沾个荣耀,请咸丰为寺内四合院题写个院名。咸丰也未客气,即兴写下了“报恩院”3个字。但字写好后,咸丰才发现自己“献丑”了,最后一个“院”少写了一横。

  大家都看出来了,但皇帝写的字谁敢说是错字?咸丰明知写错,又不好承认错了,那样太失面子了。正在众人疑惑时,咸丰开了金口,说人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太多了,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

  

  “碑”字少一撇

  

  陕西的西安碑林有很多错字。碑林是一座艺术宝库,书法圣地,它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清代始称“碑林”,是习书者都想朝拜的地方。

  在碑林,学生习书时常用字帖的原碑,大都收藏在这里。如在碑林的第二展室,便陈列了一批唐代书法家亲书碑石: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怀仁和尚的《千金贴》等等。在碑林内,可以找出很多缺胳膊少腿的“错字”,而最大的错字则是“碑林”中的“碑”字,上面竟然少写了一撇。

  这个字同样出自名人之手,乃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手书。难道这位嘉庆十六年的进士也犯昏了?肯定不会。那是为什么?

  林则徐成名于禁烟,也因禁烟而惹祸,遭到了怕战派的诬陷,结果被昏庸的道光皇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林则徐在赴伊犁、途经西安时,写下了被朱镕基、温家宝两任共和国总理引用过的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在写下这诗句前,林则徐来到碑林,希望从前人的墨迹中寻找点人生的安慰和前进的动力,并认真写下了“碑林”二字。

  林则徐为什么有意把碑字写错?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林则徐当时到底是不是这样想的,已无从考证。不过有一点还是比较明显的,从书法艺术上来看,“碑”字少一撇,结构匀称,字体更稳当了。

  (据《北京晚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关注中原经济区
   第04版:关注中原经济区
   第05版:民生/综合
   第06版:国内/社会
   第07版:广告
   第08版:国际看点
   第09版:文娱新闻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晚晴
   第12版:新知
   第13版:旅游周刊
   第14版:旅游/资讯
   第15版:旅游
   第16版:旅游
在地下开花的
污水净化新技术:冷冻
中国景区的几个“著名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