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铁水牛/连载
 
 
标题导航
 
2012年5月9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
■邝群英

  编者的话: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母亲永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做儿女的渐渐长大,但母亲的唠叨,母亲的牵挂,母亲细致入微几近琐屑的照料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萦绕。回首望去,母亲已呈龙钟老态,可她依然呼唤着我们的乳名,一如我们三岁五岁时。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发源于母亲的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走出母亲的领地。母亲节快要到了,本刊特推出一组散文和诗歌,祝天下母亲平安健康。

  我姥姥、姥爷只有我母亲一个女儿,她漂亮,聪明而又十分机敏。他们视她为掌上明珠。

  我姥姥体弱多病,做活持家不怎么拿手,这就给我母亲一个锻炼的机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说法不无道理,母亲就是这样的例子。

  在母亲七八岁时,一次她随我姥姥去求邻居帮忙纳锅盖。

  所谓纳锅盖就是拿高粱秸用针线缝缀而成。姥姥不会。

  当时,家家都在纳锅盖。母亲静静地站在一旁,偏着脑袋看人家纳高粱秸锅盖。等看出门道,她就悄然无声地跑回家。她拿出大针,拿出纳鞋底的线,穿在门鼻上,搓成粗线,把高粱秸子上下摆放整齐码成两层,然后从中间圆心开始纳,一个圆一个圆地向外扩展。最后用刀把边缘切修光滑,一个圆圆的金灿灿的锅盖便在一个小女孩灵巧的手中“诞生”。

  等到姥姥求到人回到家,一看我母亲已经把锅盖做好,而且是那么精致、漂亮。邻人啧啧称奇,姥姥更是喜不自胜。

  母亲十岁就能给我姥爷做鞋。衣服、鞋样她经眼就能裁能做,而且做出来的活计漂亮。母亲地里活,家里活样样拿手,纺棉花、织棉布不在话下。到母亲十五岁时姥姥家的吃穿家务母亲几乎全揽。

  母亲上学聪明,老师发下来的课本,她看一遍就能记下。但母亲十五岁时,姥姥已经病重,卧床不起。母亲高中没有读完就辍学了。

  母亲十七八岁时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的少女。高高的个子,笔直的身子板,高挺的鼻梁,黑而细长的眉毛,水灵灵的眼睛,漂亮极了。

  一家有女百家求。聪明能干而又漂亮美丽的母亲求婚者络绎不绝,踏破门槛。

  当初,我父亲家底厚实,我爷爷对我母亲许诺多多,就这样把我母亲“骗”进家门。

  母亲聪明能干,争强好胜。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个闲不着的人,把我家那块地打理得漂漂亮亮。收麦时,我说,娘,哪里是咱的地?母亲说,长势最旺最高的地就是咱的!我家地好、苗好。别人家的粮食不够吃,左邻右舍大都来我家借粮,母亲有求必应。

  母亲总是精打细算,合理地利用空地来种各种农作物。她在玉米、高梁、芝麻、棉花地空隙之间种上豆角、豌豆、绿豆、黑豆、花生、西瓜等秧蔓作物。用母亲的话说,玉米地里野草能结野果,种庄稼也一样会结果。

  婶婶家孩子小,没有盖房,地空着呢。婶子说,你喜欢种菜,你就种吧。母亲把那里当成了菜园。墙根上的冬瓜秧子顺着墙根爬到了厨房的顶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娃娃似的冬瓜惹人喜欢。

  母亲种的瓜果蔬菜吃不完就送给亲戚邻居,余下的拿到集市里换取零花钱。

  母亲地里活儿棒,家里活儿也不弱。

  母亲纺棉花、织棉布。树根,树皮,草皮,草根,熬成汁液把棉线放在里面煮染成五颜六色。母亲还会裁会做,邻居大都找她裁剪样板。有一次父亲外出给我们三姐妹每人捎回一件漂亮的连衣裙。我的那份送给了我的表姐,我不高兴。母亲说,我给你做件一模一样的。母亲从集市里买回布,三下五除二,眨眼工夫就裁剪做好,果然合身漂亮,比买的毫厘不差。

  母亲有经商头脑。父亲从厂里走出来,他有电焊技术。母亲把姥爷给她的零花钱攒起来,凑到一二百元。她交给父亲,让父亲焊起了第一台带锯,卖掉了。于是父亲又焊起了第二台第三台……一一销往外地。

  在母亲的“指导”下,父亲还焊制了车床、洗渣机、收麦机、打麦机、鼓风机……父亲用他焊的大型砖瓦机,置办了瓦板、毛毡、篷架等,带着一帮人马包了个窑厂,做起了砖瓦生意。

  是的,我们家这只小船,穿过几十年的风和雨,稳稳当当地驶向前方。无疑,母亲就是挺立船头领航掌舵的船长!

  母亲饱经风霜、含辛茹苦闯荡了一生。如今六十多岁的她,仍闲不着,里里外外总闪现着她忙碌的身影。母亲老了,岁月漂白了她那一头乌亮的秀发,如同深秋河边银色的芦花,在风中飘摆。

  ■王瑾

  我的母亲自幼丧母,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她的外婆家,从此一根木棍一头是一个面黄肌瘦、破衣烂衫的小女孩,另一头是一位白发苍苍、双目失明的老太太。母亲九岁那年,外婆去世,母亲又被过继给她的一个远房舅舅。在那个穷困的年代,母亲每天食不果腹。

  母亲吃过百家饭,穿过百家衣,被狗咬过,被人冷视过。母亲虽然不懂“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但她明白,只有上学才能改变命运,她是当时那个乡唯一一个考进高小的学生。

  母亲年轻时并不很漂亮,但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韵味和气质。一直到我记事,母亲还留着黝黑铮亮、长及腰际的大辫子。她和父亲的相识是通过别人介绍的。那是一个不经恋爱就直接进入婚姻殿堂的时代。初婚的日子,母亲很幸福,她像一株长期漂泊的浮萍终于找到了爱的归宿。

  然而,平静的日子很快被父亲的一次“酒后吐真言”打破。因为那次醉酒,母亲知道了父亲在老家还有一个几岁的女儿。

  我想象不出母亲那时候的感受,五雷轰顶,还是悲愤交加?我曾问母亲,她只是淡淡地告诉我,她当时睡了一天一宿,然后就和父亲回老家接回了姐姐。当她看到蓬头垢面、可怜兮兮的姐姐的那一瞬,就一把把姐姐抱在了怀里。母亲说,她自己因缺少母爱度过了一个悲惨的童年,她不能再让姐姐像她一样。

  我高二那年,身体强壮的父亲突发脑血栓,半身不遂,母亲一夜白头。在父亲住院的漫长的日子里,母亲不仅要打理父亲的所有生活事宜,而且还要时时承受病中父亲的狂躁脾气。在父亲康复阶段练习走路的时候,医院的走廊上常常出现这样一幅画面:母亲满脸汗水,搀扶着父亲一步步向前迈……如今20多年风风雨雨过去了,母亲没有离开过行动不变的父亲半步,她不仅是父亲的拐杖,更是父亲一生的依靠。

  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而母亲和奶奶却情同母女。奶奶50多岁就得了高血压和心血管病,但奶奶活了93岁安然长逝。她的高寿离不开母亲的精心侍奉。

  母亲是个教师,一生桃李满天下。她年年被评为先进教师,曾经连续十年当选县级人大代表。但对我们的教育方法却很简单,她最喜欢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自己的路自己走。”也正是母亲这种“不给拐杖”的教育方法,促使我们早早自食其力,考上了学,而且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得很出色。母亲很知足。

  如今,穿过记忆的长河,路过母亲的故事,我的眼眶满含泪水。

  娘

  ■刘艳杰

  小时候

  娘

  您拉着我的手去学校

  

  长大后

  娘

  您为我盖房娶媳妇

  

  后来啊

  娘

  您又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孙子

  

  而现在

  娘

  您总往返城乡

  给我送这掂那

  

  馒头是您亲手蒸的

  鸡蛋是您散养的鸡下的

  青菜是您屋后的荒地种的

  

  娘

  您该放下儿子了

  让儿子加倍偿还您

  今生对儿子全部的爱和牵挂

  清明祭母

  ■尚纯江

  空阶斜月向黄昏,

  新柳依然念旧恩。

  慈母笑容虽已远,

  坟前翠柏泪倾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教育资讯
   第15版:铁水牛/连载
   第16版:闲 情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汽车/资讯
   第19版:广告
   第20版:旅游/资讯
   第21版:旅游/资讯
   第22版:广告
   第23版:广告
   第24版:广告
母亲
布衣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