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2012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卜姓:由官名演变而来
十九 稀有
  卜氏族谱

  □晚报记者  朱保彰  文/图

  在沈丘县付井镇东北隅约6公里处,有个叫卜楼的行政村,该村被安徽省界首市区半包围着,距离界首市区仅500米。这个3300多口人的行政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卜姓占全行政村人口总数的70%以上。卜堂自然村1100多口人,村民全部姓卜。卜姓人在豫东地区分布稀少,卜楼村是我市唯一一个卜姓人集中居住的行政村,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由官名演变成姓氏

  据记载:卜姓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上古有卜巫,又称巫师,是专门从事占卜职业的人。卜巫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领、或是首领的亲族、或是智者、长者担任。所有大事举行前,都要预卜是否吉利。采用卜甲或卜骨进行占卜,由巫师解释卜卦的含义,辩证吉凶,传达上天的意志。遇到重要活动也要预卜是否吉利,如打猎、战争、婚丧等。卜者也就是巫者,是人和神的中间人,叫神人。卜卦时往往举行歌舞仪式。卜姓起源最早记载是,上古夏的开国君主“启”,手下有姓卜的巫师。上古最有名望的卜彦树,就是夏启卜巫师的后裔。据《姓氏考略》记述,春秋时晋国的卜偃、秦国卜徒父,鲁国卜徒丘皆为卜筮官,其后人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卜姓的由来和起源记载也较为繁杂,目前流传有4种版本。 一是出自姒姓之说,为上古夏禹的儿子夏启之后,以官名为氏。据《路史》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又据《风俗通》所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二是出自姬姓之说,为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以官名为氏。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姓。古代大凡测风雨、年成、祭祀、疾病、灾害等事,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来进行占卜。卜甲多用龟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猪的肩胛骨。先把甲或骨钻上眼,然后再用火烧,从甲或骨上裂开的纹路来看是吉或是凶。三是出自商、周代卜人之后,以官名为氏。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他们的后裔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四是出自春秋时卜筮官之后,以官名为氏。先秦时期,有春秋时鲁国大夫卜齿奇,晚于卜偃,而同样身为晋国掌卜大夫的卜招父,战国时有纵横家卜皮。可见在先秦时,卜姓人已分布于鲁(山东省)、秦(陕西省)、晋(山西省)等地。明初,山西卜姓作为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山西、山东等地。清代以后,山西等地之卜姓因谋生之故,迁于蒙古,对于山西人来讲,称为走西口。同时,卜姓分布在山东、河南等地也散居开来。

  据沈丘县付井镇卜楼村的村碑和晚清时期修订的家谱记载,卜楼村卜姓人是由山东迁居而来。但目前村里仅存一张晚清时期的家谱序言,村碑则在10多年前修公路时不知去向。

  山东迁来一分三支

  近日,记者到沈丘县付井镇卜楼行政村采访时,年近花甲的镇政府干部卜勤昌谈起自己家族的来历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卜勤昌介绍说,卜姓不仅在周口市很稀少,就连相邻的安徽省界首市、临泉县等地也不多见。因为从晚清以来他们卜姓人就没有续家谱,他只能从老辈人的讲述中,以及自己所见所闻中得知,大约300多年前,山东枣庄的卜姓三兄弟到河南来逃荒要饭,三兄弟为避免战乱选择沈丘最东边的沙颍河畔而居,为能在此地生存下去,三兄弟中的老大想让自己的两个兄弟依靠附近的大户人家,后来将老二跟随了赵德营镇的郭姓人家,老三跟随了莲池乡的高姓人家,老大则在沙颍河边安定下来,靠摆渡营生,并娶妻生子。卜老大子孙繁衍众多,所居之地叫卜楼,后因居住所限,又将部分人挪到村南面,另建了一个村庄叫卜堂。

  今年77岁的卜楼村村民卜子恒谈起卜姓家族史非常自豪。他说卜姓人从卜老大起,至今已有15代人了。卜姓人在当地是小户,但是家族人非常团结,民国时期,匪患四起,但每次土匪路过卜楼的寨子都不敢闯入。其原因是在清朝末年,当地很有名气的界首土匪在卜楼村抢夺时,由于村民一致对外,个个都是为了守护家园而拼了命的,致使土匪受了重创,此后土匪们再也不敢光顾卜楼村了。卜子恒还介绍说,虽然祖上的弟兄三人,有两个兄弟分别改为郭姓和高姓,但至今他们还是一家人呢。在卜子恒年轻的时候曾去赵德营镇拉脚(用架子车搞运输),当他行至赵德营镇一个郭姓人开的茶馆进去喝茶聊天时,郭姓人得知卜子恒是卜楼村人后,说什么也不肯收他茶钱,临走还给卜子恒拿了两个馒头,并嘱咐说:“告诉咱村的爷们,有在此路过喝茶一律不收钱!”此后,卜子恒路过该茶馆时,发现门头上多了一个木牌,上书“卜楼人喝茶不收钱”。

  卜子恒还在莲池乡遇到了同等礼遇。一次,卜子恒去莲池乡拉脚,遇到了连阴天气,由于到处都是土路,无法返回,卜子恒就想在莲池乡南头找一户姓高的人家借宿,起初,高姓人家婉言拒绝,卜子恒便在其门楼下避雨,恰遇该高姓人家一年轻当家人,卜子恒便与之说起自己是卜楼人,距此有百十里路。两个人的谈话被屋里的老人听到,老人连忙将卜子恒让进屋里喝茶,并训斥年轻的当家人说:“真是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我们的祖上姓卜,还不赶快给本家爷们道歉。”连阴雨一直下了10多天,卜子恒得到了莲池高姓人的热情款待,卜子恒在莲池乡像客人一样在各家轮流吃住。此后,虽然卜楼村与莲池乡相隔有百里远,但是两个村子的人因卜子恒牵线,相互走动,有时高姓人还邀约赵德营镇的郭姓人到卜楼村上坟祭祖。

  “虽然卜姓人较少,但在全国各地只要遇见了都是一样亲!”卜勤昌谈起在外地遇到同姓人的热情至今仍念念不忘。上世纪80年代初,卜勤昌因公到武汉出差,在一小旅馆入住后,正准备休息,忽然有人敲门造访,来人问卜勤昌:“你是卜同志吗?”卜勤昌感到很吃惊,自己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咋会有人找上门来。来人自称叫卜杰,河北廊坊人,也是到武汉出差,当他入住旅馆出示介绍信时,服务员调笑说:“真奇怪,已有一个河南姓卜的在这里入住了,你不会是来寻亲的吧。”卜杰便找到卜勤昌的房间,二人谈起话来格外投缘,彼此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卜杰到外面买来酒肉,二人直喝到一醉方休,自此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此事对卜勤昌触动很大,后来,卜勤昌经常叮嘱在上海工作的儿子:“你在这里接触的人多,只要遇到咱们卜姓人,说什么也要好好招待一下。”

  勤劳苦干安居乐业

  卜士龙回忆说,卜楼村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村前是省道漯(河)界(首)公路,村后是沙颍河,付井镇最大的码头就在他们村,村里在码头上务工经商的人有200多人,卜楼码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因水运、陆运便利,而且在上世纪50年代就在村东头建立了很有规模的车站,在周边很有名气。从古至今卜姓人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性,生活也就比附近的村民富足,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前土匪经常出没。因卜姓人人口较少,加之离界首的武馆近,为了防身健体,村里人人习武,至今有许多中年人还都有着晨起习武的习惯。有了武术在身,外姓人也不敢侵扰他们。

  “300年前老祖先在沈丘择河而居,主要是靠摆渡为营生,到了我们这一代人,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全行政村3300多口人,目前只有2500亩地,但这些土地有1000多亩还是我们这一代人开荒出来的。由于肯吃苦耐劳,我们村比附近的村子要富裕得多!”73岁的村民卜士龙谈起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平湖造田时感慨万千。据悉,在卜楼村南边有一个2000多亩的南湖,为了开荒扩种,当时的村干部带领村民从1968年到1978年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进行平湖造田,使昔日的湖泊变成了现在的沃田。 

  卜子恒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当时他任大队长,看到全村人人均还不到1亩地,便号召村民将村南头的南湖改造成能种庄稼的土地。从1968年冬天开始,村里的男女劳力齐上阵,车拉、肩扛、两人合抬将湖底1米深的淤泥全部清理出来,然后再从河滩地上和村里的废荒地里取一层熟土垫进湖里,一直垫了高出地面1米,然后用牲口或人力翻土搅和。最初从南湖改造的农田每亩只能产百十斤小麦,通过10年时间不间断地改造,南湖终于变成了肥沃的农田,到了1978年土地分产到户时,村民们都争相要由南湖改造成的土地。

  改革开放后,卜楼人的勤劳还在于发展运输业,依靠毗邻沙颍河码头的优势,有买船跑运输的,也有买机动车从码头上贩运大砂石子的,还相继走出来30多名大学生。目前,卜楼人家家基本上都住上了楼房。以往卜姓人靠体力吃饭,现在变成靠智力挣钱,但无论是以哪种方式创业,吃苦耐劳都是卜姓人的传家法宝。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广告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广 告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深读
   第09版:热点聚焦
   第10版:国际综览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红尘情爱
   第15版:大众拍客
   第16版:广 告
   第17版:健康生活
   第18版:健康资讯
   第19版:健康提示
   第20版:为您服务
   第21版:亲子空间
   第22版:晚 晴
   第23版:健康/关注
   第24版:亚当/夏娃
卜姓:由官名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