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周口文化
 
 
标题导航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淮阳学人张进贤
■董素芝
  淮阳庙会(资料图片)
  淮阳泥泥狗(资料图片)

  淮阳是个特能让人吹牛的地方,从宛丘、陈、陈国、淮阳、陈州、淮宁到陈城、陈楚故城……光这些地名就能把人绕晕。而且,这些挥之不去的历史印痕又总让淮阳人有身在“首都”的错觉,从六千年前的“太昊伏羲氏都宛丘”、“炎帝神农氏都陈”,到三千年前周武王首封陈国及今天的陈氏宗族发源地;从诞生于陈国相县的老子到在陈讲学并蕴酿成“中庸”之道的孔子,从陈胜、吴广在陈城建立的“张楚”政权到包公的“陈州放粮”,淮阳的故事已沸沸扬扬传了几千年。

  用现代首都去比,淮阳城确乎小了点,不过,今天的淮阳城只是陈国内城的一部分。史志载陈城有内城外郭,四面环水,外城周长15公里,内城周长4.5公里,完全是水城或岛国的规模和古城池形制。想当年,被护城河、古城墙守护的陈州城,四门高悬、飞鸟难进,是多少霸主觊觎的地方。遗憾的是陈州的古城墙没了,只留下了城墙根,但那些故纸堆里的人文却以传说的方式印在了淮阳人的脑海里。

  三十年前,当我怀着纯真的文学梦踏上社会时,“结着愁怨”的我总觉得淮阳是个虚幻的地方,这些神乎的天书般的故事,时常会让我有前世还是今生的疑惑。多年后,我步入中年,也“中邪”般沉迷到淮阳的故事里了。十年前,我曾参与《淮阳历史文化丛书》(一套九卷)的编辑,撰写伏羲文化卷《伟哉羲皇》,与淮阳的师长们一起梳理整理淮阳文化。对伏羲文化这一重大命题的探究让我更知自己学识的浅薄,担不起书写陈地六千年厚重文化之重任。但坦白地说,从事笔耕的我,对交错在史前与信史里的淮阳,总有一种深深的迷失感和模糊感。

  两年前,在《游弋在陈州的梦》里,我曾表达了作为淮阳人的尴尬和遗憾。春秋以降的三千年过去了,陈国的城门、城墙早在战火中毁掉了,据说,清乾隆年间最后一次复建的陈州城,也在1947年淮阳第三次解放后被人为毁掉了。所幸,还有环抱古城的护城河在告诉人们这里曾有过固若金汤的辉煌。让淮阳人颇为遗憾的是,至今,淮阳仍没有一本信手拈来的详实人文史料,那么多鲜活的淮阳故事只散落在历史典籍的片言只语中,靠一代一代文人口传心会着,史前传说时代是如此,信史时代也是如此。

  时常想,一个靠传说支撑的古城终是苍白和没有底气的,一个文明的源点或者叫首都的地方应该有自己的人文来承载她的灵魂。不管怎么说,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系统人文史料,这对偏爱文字的我来说,总觉得是和她自身的古老无法相称的。

  两年前,从一位研究淮阳文化的北京客人那里,第一次见到仿古函装厚厚的三册《淮阳人文探究》,匆匆一面未及翻看,但看那古典装帧的风格和作者张进贤的名字已让我心中感奋:莫非,令陈地人欣喜的文史大作出现了?

  果不出所料,壬辰年的初秋,当这套装帧典雅的《淮阳人文探究》摆在我面前,打开图文并茂的书册,像走进了跨越六千年的淮阳时空隧道,一段段荒疏在陈地的史事,一个个湮没在陈地角落的人物,一则则淮阳史上的人文存疑,神奇地复活或晾晒在21世纪的阳光下。“由传说而正史而考古而文哲;由人物而城邑而文物而典籍”,陈地才子王少青说:“读张进贤先生这部《淮阳人文探究》连续数日,总能感到周身充斥着未及咀嚼的滋味和难以挥散的热量,今天落笔时自然凝结成一句话:‘今人无愧既往,陈人堪傲天下’”。

  是的,陈地因为拥有了自己书写的丹青,淮阳人才自豪地宣称“今人无愧既往”。我庆幸,“堪傲天下”的陈人终于有了自己活灵活现的人文史,终于可以告别传说时代以飨后人。我庆幸,陈州真的是个顶能让人吹牛的地方,可我的淮阳真的不是吹出来的。书前扉页上作者自题的“直笔真言”,更让人想起“齐之南史,直书崔弑”、“晋之董狐,书法不隐”等传为美谈的故事。我坚信,像因书写《晋书》载入史册的陈地人王隐一样,陈地从此多了一位绕不过的“布衣史官”——张进贤先生。

  说来,张进贤先生的名字早已熟知,遗憾的是一直未能相识。早在2002年编纂《淮阳历史文化丛书》时,就听说张进贤先生在北京、长沙供职多年,现定居深圳,是颇负盛名的老书法家张云生先生的胞弟。兄弟两人合著了淮阳历史人物卷《长空星辉》。那时就听张云生先生说其弟进贤热爱淮阳文化,工作之余,遍寻和淮阳相关的人文,积累了大量的文字及图片。

  正为机缘未到感叹时,机会就来了。一个月前,学识宽博的画家范景恩先生高兴地向我通报张进贤先生回来的消息。在一个尚显炎热的下午,由范景恩先生引见,我拜会了张进贤先生。让我想不到的是,如今的进贤先生已是77岁高龄了;更想不到的是,精神矍铄的他仍在兴致勃勃致力于《陈国史》的写作。他说,他这次是为了补充陈国史的资料专程回淮阳的,县政协副主席张继华已陪他走访了鹿邑、太康、项城等陈国的周边辖区。 

  这是一个质朴本真的文化老人,他的谦和与率性让我有一见如故之感。他和景恩先生谈书画,谈历史,谈国内外一些熟悉的人和事,不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总是那么恳切和真诚,说到自己,甚至总带着谦恭。当景恩先生向我介绍说进贤先生可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高才生,是齐白石研究会理事,编辑过齐白石、范曾等人的大型画集画册,是中国书画界及装帧界享有盛名的书画评论家、装帧艺术家时,进贤先生马上站起来笑着摆手推辞,很认真地说,没那么高,我17岁外出求学,开封艺专毕业后分配到河南青年报社做美编。因自幼父兄带给我的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不甘于这样的生活,又二次求学才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以后做了40多年的美编和出版工作。退休后,应邀做过一段自己熟悉又喜爱的工作,编辑出版了《西安碑林全集》二百卷、《泰山碑刻全集》四十五卷等,又受聘为仿真复制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字画艺术总监,完成了五十余件精品,也算发挥了余热。

  好一个学养深厚的老人,他的话让我暗暗吃了一惊。景恩先生说,进贤兄总是这么谦虚,十几年前,他著的《书籍装帧设计教程》就是第一部中国装帧学教科书。说着他随手递过一本书,是进贤先生的《书画赏析》集,是他围绕自己编辑过的美术读物或书画作品的一批述评性文章。其中,既有对名家大师的评介,又有对中青之秀的推荐。进贤先生笑着说,它们是我几十年做编审工作的副产品。

  没想到,进贤先生在书画界及装帧学界是“导师”和“教科书”身份,只是我突然又觉困惑,这个大半生兴趣与事业似乎与淮阳人文无一点干系的老人,以他这样的资历,在今天,随便走哪个路子都盆满钵溢,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却走上写史这吃力不讨好的路子?听景恩先生说他花费十年之功的数十万字的《淮阳人文探究》连稿费都没有,为什么他要择重避轻选择淮阳文化?走上探究淮阳人文的路子?

  我的问题让老人似乎有点讷于言,他敦厚地笑着,甚至有点不好意思。说我哥(指张云生先生)对我要求一直很严,他对我专业上升期这样的转向不太赞成。说写史责任重大,出不得差错,意指不要放弃书画。这似乎有些稚气的话出自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让我既为其兄弟二人的情谊感动,也感受到他长兄如父的深情。他说,做编辑多年,编辑了不少书,也想著一本自己的书,一本关于家乡的书。以前写东西都是工作之余挤时间完成的。而真正写书,是我退休后才开始。

  景恩先生有事先走了,我却走进了进贤先生关于淮阳的故事里。说到家乡,进贤先生兴致非常高。他说,淮阳太神奇了,有那么多美好的民间传说,旅居在外,时常会有家乡的美好记忆,梦里也经常再现童年时代的情景。尤其是从心之年以后,怀旧与思念一天天增加。常想起小时候,父亲绘声绘色地给我讲“前三皇”“后五帝”,孔子在陈绝粮、包公怒铡四国舅、苏小妹巾书伏羲碑、朱洪武讨饭借锅……这些,总萌发我撰写乡土记忆的冲动。

  进贤先生说,自1998年就开始寻找与陈地有关的人文了,山东的微山、临淄、定陶、东阿,安徽的亳州、固镇、寿县、萧县、合肥,河北的新乐、陟县、邯郸、涿鹿,还有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及河南一些有关县市,这些年,行程数万里了吧。说老实话,在这本书上花去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力是很难用数字计算的。不过艰辛中也有快乐,因为我想为家乡写一本书,这种情结很久很久了。而且,走进淮阳愈深,愈觉得她的的确确是块风水宝地,中华文明的摇篮,古代人文重地,就愈加热爱她,要抒发她。

  纯朴如赤子,纯净如幽兰。我只能笨拙地甩出文绉绉的赞辞了。这个下午,一个老人,一个文化老人,一个纯净的文化老人,他对淮阳赤子般的诉说,让我的眼发热发胀。淮阳文化已那么深地融入他的血脉他的生活,成为生命里一种无法割舍的东西。我想起了老舍的《念北平》:“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 

  是的,也是因为思念,思念那个与他心灵相粘合的地方,进贤先生才“十年磨一剑”地投身于淮阳文化。像找到了淮阳文化的“活字典”,这个下午,我不停地询问这些年自己碰到的与淮阳有关的疑点、异义,进贤先生不停地谈历史说淮阳,直到女儿电话问我啥时回家,我们才发现已是晚上八点半,错过了晚饭时间。

  真的庆幸,在这个“什么都是浮云”的时代,淮阳有这样的福气,有进贤先生这样的学人,仍在坚守着“板凳坐它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信条,仍在执著地担当着“陈人堪傲天下”的重任。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对淮阳人文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对每一个与淮阳有关的人文地理,他都一次二次三次不遗余力地走访。早在20年前,因为专业和爱好,他就注意并关心着“淮阳王玺”这方与家乡有关的颇为神秘的历史名印,为弄清其来去脉络及汉印规制,他翻阅大量的文献史料,多方寻找信息,又与其学弟景恩先生多次通话切磋,交流有关信息。向北京、杭州、西安、大连及山东等多方专家学者、知情人士通话询问、致函请教,提出关于此印的个人见解。他还在山西平遥县衙的展柜里发现“淮阳王玺”的印盒,收集到关于“淮阳王玺”的趣闻。为了解历史上以坚贞美丽成为许多诗人笔下骄傲的陈国息夫人息妫,他曾三赴武汉黄陂寻访息夫人庙址,几赴陈国女子息妫最初出嫁的息县,并将《左传》中对息夫人的记载列了生平简表,其著之详细,令人生叹。

  在我起身离开进贤先生居住的宾馆房间时,经过一张书桌,上面一堆书里一本装帧精美的《淮阳成语典故》吸引了我。我又暗暗吃一惊,短短的时间里,又一本淮阳文化的书问世?进贤先生憨厚地笑着,说是自己出的,只印了几十本。打开,书中收录了和淮阳有关的成语故事50余条,每篇都有插图,似乎全部是铜版纸印刷。我愕然,进贤先生和淮阳文化拼上了?!我说,印这么少成本高吧?进贤先生笑,是高点儿,每本合几十块钱。又说,正好剩一本,送给你了。我迟疑着,不知该拿不该拿,觉得有从老人兜里掏钱又偷文化的感觉。

  随后的两天,陪进贤先生到淮阳汉墓、太昊陵及西华的女娲城,探寻封在“株林”(今西华县西夏亭镇北)的陈宣公之子子夏一族,所到之处,进贤先生像年轻人一样不停地拍照,讲解陈国的历史文化,他轻健的步子,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他的年迈。我羡慕地夸他体力好,他笑着说,心中有自己的事业就有劲儿,你要像我一样也会有劲儿,这让自称老了的我多少感到自惭。

  进贤先生回深圳后,很快就寄来了三卷本《淮阳人文探究》。面对这部饱含对淮阳之爱的呕心之作,我有深深的敬畏感,又像“淘”到了一本好书,不忍一下读完。书中图片上千张,涉及淮阳人文、胜迹文物及有关的历史疑点约150余篇,发微探幽,捡遗弥失,有总有详,不仅有《先秦时期陈国、陈县及陈郡大事年表》,且有《对1991年版淮阳县志修订的建议》等,每次读来,总会有新发现、新感觉,让你沿着历史的印痕走进宛丘、陈、陈国、淮阳……

  一天翻阅时,惊诧地看到进贤先生正在书写的《陈国史》目录及提要已列书中,看来,进贤先生两年前对陈国史的梳理已经成竹在胸了。更让我目瞪口呆的是前面的开场白:“笔者志在有生之年,完成《陈国史》的写作,作为对家乡文化事业一份新的贡献。写史非同小事,需要时间,因笔者已七十有五,人生难卜,故将近期完成的《陈国史》目录及提要载此,倘若客观不允许实现其志,可作同志者写作参考。”

  好一个让人唏嘘叹息的“痴情”学人!我不禁摇摇头:问淮阳文化为何物,教进贤先生生死相许?不但“生”和淮阳文化“绑”定,又将这部书的未来托付给“可作同志者”,这种生死相依的精神,真是壮哉!壮哉!

  默然良久,我忽然回过味来,淮阳有这等“痴情”的学人,也注定我的淮阳会世世代“牛”下去,这对习惯于“堪傲天下”的陈人来说,又是何等的福分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特别策划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财 经
   第15版:周口文化
   第16版:艺苑/广告
   第17版:时尚消费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魅力家居
   第20版:家居/家装
   第21版:建材家饰
   第22版:时尚家居
   第23版:食尚/美味
   第24版:酒坊/广告
淮阳学人张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