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内综览
 
 
 
2013年4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承德教师郑爱华捐献眼角膜
两患者将重见光明

  新华社石家庄4月11日电(记者 曹国厂)一个来自河北邯郸的3岁小女孩和一名20岁的甘肃庆阳姑娘,7日在河北邢台眼科医院成功进行了角膜移植。再过两天,去掉眼睛上的纱布,她们将告别“黑暗”的生活,“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因患细菌性角膜白斑而生活在“黑暗”中的甘肃省庆阳女孩,等待供体已有8个月。做完角膜移植手术后,她和角膜捐献者的妻子通电话时激动地说:“郑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高贵的品格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非常感谢你们让我能看到光明。”

  这位“郑老师”名叫郑爱华,曾是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中学一名物理老师。2002年,年仅29岁的郑爱华因鼻子频繁出血,咽喉也不舒服,被确诊为鼻咽癌。做完化疗后,他坚持回到了讲台。

  “那个时候,他每天都得端着一个水杯子给学生上课。”曾经同在一个办公室的赵剑飞老师对郑爱华病后上课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时候郑爱华基本分泌不出唾液,说几句话就口干舌燥,为了坚持给学生上课,只能杯不离身,不断地喝水。一堂课下来,筋疲力尽。即使这样,郑爱华也从没耽误过学生的课。2006年,他的病情加重,不得不离开了讲台。最后他的语言功能也渐渐丧失,费好大的劲儿只能发出微弱的声响。

  鉴于郑爱华的特殊情况,学校按月支付他的正常工资。同事、学生自发捐款,帮助他治病。他所在的乡政府和教育部门在生活上也给予他很大支持和照顾。来自各方的温暖,让郑爱华深深感动。临终前,郑爱华决定将自己身体器官全部捐献给医学院,捐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身躯来回报社会。

  郑爱华的母亲佟金芳说:“我们不同意,可他就是坚持,说这是唯一能回报社会的了,这是他最后的心愿,就顺他的心吧。”面对丈夫的选择,郑爱华的妻子同样有太多不舍,经过反复考虑,她最终理解、尊重郑爱华的心愿。2011年12月7日,郑爱华在妻子的陪同下,在《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2013年4月5日晚,与病魔抗争了10年的郑爱华不幸离世。4月6日凌晨,邢台市眼科医院两名医生顺利地取下他的一双眼角膜。7日,为上述两名患者成功进行了角膜移植。邢台市眼科医院副院长、角膜病科主任吴彦超介绍说:“再过两天患者去掉眼睛上的纱布,就可以看见光亮,出院时视力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要。”

  邢台市眼科医院角膜库负责人鲁韶音介绍,角膜病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绝大多数是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40~69岁年龄阶段的人群,而复明的唯一手段就是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由于眼角膜的捐献者太少,医院每年只能进行大约300例角膜移植手术,还有很多失明者目前只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她表示,希望有更多心存大爱的人,身后能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为他人留下一片光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广 告
   第05版:城事社区
   第06版:县域新闻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广告
   第14版:红尘情爱
   第15版:新 知
   第16版:大众拍客
   第17版:健康生活
   第18版:健康/资讯
   第19版:健康提示
   第20版:为您服务
   第21版:亲子空间
   第22版:心理/人际
   第23版:健康/生活
   第24版:健康/男女
M2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
上海中心大厦突破500米
涨价岂是改革的“万金油”?
河北承德教师郑爱华捐献眼角膜
沈阳首批窨井防坠网开始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