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锐评观点
 
 
 
2013年7月2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轮计划”重在
挖掘公共内涵

  ■耿银平

  

  7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大城市里日渐浓稠的雾霾,许多人开始怀念自行车满街飞奔的年代。近些年来,北京等大城市也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人加入骑行的队伍中。然而,各式各样的“两轮计划”在现实面前却总是遇阻。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成了由520个服务站点和1.4万辆自行车组成的自行车租赁系统。但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2012年9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指出,由于网点布局不合理、自行车骑行不易等问题,北京数轮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大规模建设效果有限。

  公共自行车系统受冷,更在于公共内涵出了问题。所谓公共内涵是说,既然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城市未来发展和规划的重要构成,各级政府、运营公司以及民众,仅仅站在规划的角度认识这个项目是不够的,而应将它纳入民生和公共决策的重要范畴,想方设法、多方协调、多听取公众意见。这对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具有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推动力。

  比如自行车停放点,应该多接近居民区,满足群众方便出行,再比如自行车道,应出台严格的管理规定,不允许动辄占用,还比如对于自行车质量,应该让自行车经得起风吹雨淋,不至于经常生锈,自行车总是缺零件、设备不齐全等。

  遗憾的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公共内涵还是受到了忽视,比如自行车停放点,经营者更愿意接近商业区,提升商业效应,忽视了便民性;再比如公共自行车的被占用、挤占,甚至被排挤出车道的范围,而相关部门对这种违规,却无人管理。

  所以,作为主导者的政府首先应该多一些公共发展战略,将公共自行车系统当做公共发展、民生构成的重要构成,想方设法动用公共力量、政策资源,进行宏观调控,推动这个系统的和谐发展。其次,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具体落实项目和操作细节,应该有充分的问计于民、公共展示的过程,而且这个公共互动是真实的,不是搞形式主义,真正将群众的声音和真实想法,纳入公共决策范畴。其三,公众应该多一些公共发展意识,尽可能站在绿色出行的高度,多理解、支持和选择这种出行方式,让城市出行效率和城市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专刊
   第04版:广 告
   第05版:城事社区
   第06版:热线便民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广告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金融·保险
   第14版:晚 晴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广 告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汽车/资讯
   第19版:汽车/服务
   第20版:旅游/资讯
   第21版:旅游/资讯
   第22版:汽车/关注
   第23版:汽车/生活
   第24版:汽车/广告
马桶水 透心凉
难借的手机
“两轮计划”重在
挖掘公共内涵
更正声明
游客西湖“洗脚”未必不是“好风景”
微信故障,你以为回到“短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