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锐评观点
 
 
 
2013年9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领导看网”的是与非

  ■何小手

  

  “帮领导看网”,这是网络舆情行业流行的一句话,近来因为人社部和人民网推出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计划,这一职业因此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梳理信息、了解舆情、研判事件显得极为重要,这样的工作过去就有,只是形态相对封闭,具有一定的内参性质,如今走向职业化,可谓顺势而为,是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

  简单将网络舆情分析师职责理解为“帮领导看网”可能有失偏颇,也因此招致不少批评。为什么要帮领导看网?领导自己为什么不可以看网?分析师是否会成为权力向网络蔓延的桥梁?诸如此类的疑问将批评指向道德领域。过去网络强调的是平民概念,这里所培育的民间舆论场,向来被视为舆论监督的主要阵地。在很多人看来,保守网络就意味着保守一种批评与抗争的姿态,他们担心,网络分析师的渗透将分裂已有的共同体,尽管这样的共同体很大程度上只是来自他们的想象。

  摒弃已有的偏见,网络舆情分析师恰恰还原了真实的网络生态,释放出一种积极的信号。过去对网络的认识中,多会提到它的开放与包容,比如“异质声音”,比如“无心之失”,却往往忽视了传统的、官方的因素,甚至将其视为对民间的威胁。网络是公共平台,没有个体或单位处于永恒的主动或被动位置,过去官方跟着网络走,处境相对被动,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出现有望改变这样的局势。

  网民难免会产生担忧,当网络舆情分析师以极高的效率反馈舆情,这是否会影响网络舆论生态,比如爆料是否会受到干扰,言论自由能否得到保障。在此面对的实质是权力使用的问题:是否任何政府部门都可以参与互联网管理,领导意见是不是可以决定一条微博的去留?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参与或干预网络是常态,那么显然这样的担忧是有依据的,互联网管理须有明确的规则。

  若互联网管理趋于完善,那么网络舆情分析师恰恰有助于发挥网络舆论的作用。近年来,大凡领导人开微博,或有官员提到自己有马甲,经常了解网上的声音,就有人欢欣雀跃,期待自己的意见能被听到,《人民日报》所谓“倾听沉没的声音”即肇始于此。最乐观的看法是,“从网络到中南海只有一扇屏幕的距离”,距离客观存在,但能否缩短,前提是网络受到重视。

  有网友建议将“替领导看网”改为“帮领导看网”,希望借此修复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职业形象;也有评论人试图去道德化地看待此职业的兴起,而倾向于解读网络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积极作用:“重要的不是官员利用了信息传播规律,而是官员已经接受信息时代的游戏规则。”网络舆情所受到的重视,或许就意味着将迎来一个更生动更有作为的网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导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社区/便民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内深读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读书
   第15版:百姓写手
   第16版:广告
   第17版:楼市家居周刊
   第18版:楼市动态
   第19版:楼市/深读
   第20版:楼市/专题
   第21版:时尚/潮流
   第22版:家电/市场
   第23版:家电/网络
   第24版:楼市/专题
开宝马下乡教书,是富人楷模
飞来“黄”祸
“帮领导看网”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