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麦香
 
 
 
2014年6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候鸟”翻飞逐浪来

  总第七集

  □晚报记者 马治卫 文/图

  

  “一群塬上的候鸟,由西向东,从南到北,逐黄而飞。八百里秦川旷野,回荡着一曲西部歌谣。镰刀闪着银光,从刀尖滚落,是裹满乡愁的汗水。麦客们拒绝绿色,黄的土地黄的河流黄的麦穗,黄的草帽黄的皮肤黄的梦寐……”诗人曾这样描述早期的镰刀麦客。

  在昔日那个没有机械的年代,每逢麦收来临,全家老少齐上阵,人手还是紧张。于是,镰刀麦客就来了,一批批的。

  如今,农机盛行。在效率面前,这种古老的职业,正被开着收割机的麦客一茬茬地收割殆尽,淡出这个时代。

  时下,“三夏”大忙。气概豪迈的机械麦客似“现代候鸟”追逐麦浪而来,三川沃野正上演一场蔚为壮观的“机收会战”!

  二、夫妻麦客的幸福

  时代在变迁,“镰刀麦客”背影已经远去,“机械麦客”正驾机向幸福出发!

  5月31日,天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商水县城关乡远通寺村旁的麦田里,机车轰鸣,仍是一派收割繁忙景象。

  “这麦客水平不一般,麦茬割得浅,这样农民好种庄稼。”伴着机器的轰鸣声,商水县农机局副局长徐红旗禁不住赞叹道。

  “那是,俺当家的,割麦已经割了18年,光收割机就换三茬了。”在一旁用测量仪量麦地面积的李翠(音),操着异地口音骄傲地接话。

  李翠头戴遮阳帽,面带纱巾,腰挂背包,一身典型的麦客职业装。家住湖北荆门的她,这次是陪丈夫王家国一起出来收麦的。王家国负责收割,她测量面积、收钱。

  “以前出来割麦雇个司机,但现在车多、活少,雇人每天至少得多花200块。为节省开支,今年我们夫妇俩一起出来了。”李翠说,“在这干几天,我们准备直接去濮阳市清丰县,车到了那里才开镰,可以多干几天活。”

  问及收入,王家国算了一笔账。“一天不加班的情况下,保守地说可以割80多亩,割一亩地平均60元钱,这样一天可以收入5000元左右。割麦也是虎口夺粮,黄金时间不多。保守计算,一个麦季除去运费等方面的开支,挣个两三万元,应该没有问题。”

  言语间,王家国夫妇流露出幸福和满足。

  一、 “逐黄而飞”的麦客

  啥叫麦客?麦客原意是指流动替人割麦子的人。 市农机局管理科科长薛兴华则把麦客比作追逐花期的“千里养蜂人”:一到五黄六月关中麦子黄透季节,全部行头仅一把镰刀、一顶草帽、一个口袋的麦客,便候鸟般飞越关山,汇成八百里秦川蔚为壮观的麦客大潮,堪称中国西部最原始的劳务输出。

  地处中原腹地的周口,事实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艰苦的麦收季,村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唤麦客的到来。

  对此,家住商水县化河乡任庄村的高六深有体会:那时农民割麦都用镰刀,半夜三更摸着黑就下地。轧小麦得挑最热的天,还必须是晌午头,顶着烈日把麦子翻了一遍又一遍,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轧场要套上黄牛,用石磙一圈圈地轧,一天也轧不了两亩麦。再就是起场、堆麦粒、扬场……麦糠尘土满天飞,迷得人睁不开眼。过完一个麦季少说也得二十几天,人晒得要脱层皮!

  “在累得连站的力气都快没有的时候,如果有麦客来帮忙,自然是件十分惬意的事”。

  三、老收割机手的深情

  见到老机手支玉良时,他从驻马店泌阳割麦刚回到周口,正在周漯路旁检修机器。

  “俺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农机。”当得知要采访麦客,支玉良毫不谦虚地说记者“找对了人”。

  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夸张。早在1975年,支玉良高中毕业后,参加完农机培训,就成了商水县农场收割机手。1990年,支玉良就成了最早的“机械麦客”中一员。

  从苏式收割机、割晒机、自走式收割机,到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支玉良与收割机“打交道”整整39年。多年来,支玉良早已养成一个习惯,每天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停在院子里的收割机,然后用毛巾轻轻地擦去上面的浮尘,像侍弄小孩一样每天给它“洗洗脸”、“擦擦身”。

  支玉良对收割机的深情,还“传染”给儿子支伟光。2002年,支伟光高中毕业,当年就子承父业成为收割机手。如今,在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下,支玉良开了家收割机修理铺,并且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达30多人。“我目前主要负责联系收割,保证机手去了有活干。再一个,收割机一旦出了毛病,随时修理。”支玉良预计,今年平均每名机手收入三四万元不成问题。

  四、一位麦客的发家史

  在项城市国福农机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合作社负责人年国福。

  年国福今年47岁,收割机已经开了20年。1994年,年国福倾其所有买了台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当年,他响应跨区作业号召,驾机从驻马店、商丘,到菏泽、聊城,一直开到秦皇岛。“那时,活多、机器少、割麦价格高,割一天麦就能挣万把块。”年国福很快就发了家。

  尝到甜头的年国福,并没有因此而止步。次年,他利用前期积累的资金,承包了70亩土地。然后,通过滚动式发展,目前他所带领的合作社,土地承包面积达到4000亩。“目前,我们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是,先用收割机干完自己的活,然后再抱团出去闯市场。”年国福坦言,尽管现在收割机保有量增加不少,但他们积极适应新形势,收入照样可观。

  年国福作为机械麦客的典型代表,他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专为麦客制作的服务卡

  麦客协助清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谈读《麦香》
   第04版:麦香
   第05版:城事社区
   第06版:热线便民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内深读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体育新闻
   第13版:金融·保险
   第14版:晚 晴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大众拍客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汽车/资讯
   第19版:汽车/服务
   第20版:旅游/资讯
   第21版:荣威MG/BYD专版
   第22版:汽车/关注
   第23版:汽车/生活
   第24版:周口锐达/永达专版
“候鸟”翻飞逐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