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2014年8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粮台:通向现代文明的神秘古城 (上)
  平粮台遗址

  □晚报特派记者  金月全  杜欣  郭坤/文  朱海龙/图

  采访时间:2014年7月24日至27日

  地理位置:河南省淮阳县

  1.神秘古城门,缓缓开启

  在淮阳县,采访完太昊陵、画卦台之后,我们来到通向现代文明的神秘古城——平粮台。

  关于平粮台的文章实在做得太多了,其中不乏历代高手所做,再做下去连我们也觉得诚惶诚恐。在这块厚重、沉寂数千年的神奇土地上,感叹时代变迁的同时,我们极力寻找它曾经荒芜、曾经热闹、曾经历练人性、曾经千疮百孔、曾被大多数世人记忆和曾经被遗忘的地方。如果从观赏的角度判断,遗址一类的景点绝对是不受游人偏爱的。也许是“国保”的名头起了作用,也许是这里见证并记录了世界城市文明的发展历程,也许是受一段宋朝包公陈州放粮传说的吸引,也许是这座古城沉浸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们避不开它。

  据《淮阳县志》记载,平粮台(宛丘古城遗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的大连乡大朱庄西南隅,占地面积一百余亩,高二丈,俗称平粮台、平粮冢、贮粮台,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距今46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古城遗址。

  我们采访组一行4人特意邀请了淮阳县伏羲文化知名研究专家李乃庆老师作为我们的向导和讲解员。

  当日,在李乃庆老师的带领下,采访车出淮阳县城往东南,穿过烟波浩淼的东湖,大约4公里的路程,就到了一个叫大朱庄的普通村庄。采访车在一座围墙外的停车场停下。

  也许是我们的造访惊动了守门人,也许是他们早已得知我们的到来,刚下车,两扇对开朱漆大门便缓缓打开,一名看护老者笑容可掬,示意我们进去。我们看见,“周口市平粮台古城博物馆”“淮阳县平粮台管理处”两块牌匾整齐悬挂在红砖门楼的左右两边,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宁静自然。

  虽然曾经对平粮台出土的瓶瓶罐罐动过品味和把玩的念头,但从来没有对它厚重的历史沉积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与观察。此时此刻,我们想到的是先民们在6000多年前创造美好生活和繁衍生息的如画如图的场景。虽然眼前只是一座高出地面五六米的高台,但是这瞬间的感觉,仍然让我们心颤。

  2.包公陈州放粮济苍生的传说

  3.一把越王剑,引出大发现

  平粮台未被发掘之前,大家对它并不了解,因此有许多传说,流传最广的当数宋朝包公陈州放粮。

  相传,北宋年间,陈州多灾,民不聊生,朝廷派四国舅到陈州赈灾。没想到四国舅克扣皇粮,将粮中掺沙放给百姓。消息传到京城,朝廷派包公到陈州查办此案。包公一身正气,不徇私情,在城内金龙桥铡了四国舅,并在这个地方将粮中的沙子筛了出来,筛出来的沙子堆成了此台。实际上,不要说筛出的沙子,就是粮食堆这么大面积也是不可能的,传说不足为信。

  不过,宋朝时这里为贮粮台是确切的,它与宋朝南粮北调有关。《宋史》载:“……粟帛自广济河而至京师者,京东之十七州;由石塘、惠民河而至京师者,陈、颍、许、蔡、光、寿六州,皆有京朝官廷臣督之。”县志说:“惠民河亦曰蔡河,惠民河粟40万石,菽20万石,皆由京朝臣督之。”这个台东临蔡河,南通淮河,东南方几州贡粮必然漕运到此,再由此用马车运到京都开封。

  然而,相对于平粮台久远的历史,这段传说、这个地名太浅了。

  不过,翻开中原的历史大书,你会发现许多遗迹目前依存的都只是一堆黄土,这是群雄“逐鹿中原”连年征战的结果。其实,一次次的摧残和毁灭都是具体的,很多美丽的传说是否真实暂且不提,不必怀疑的是结果。

  如今,平粮台只是一座突兀而立的大土丘,与周围的黄土地并无大的区别。有区别的,只是多了一堵围墙和红砖门楼两边的两块牌匾。

  3.一把越王剑,引出大发现

  

  

  

  走进大门,见面寒暄,说明来访原由,平粮台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热情地打开陈列室,示意我们去观赏文物,但李乃庆老师举起右手做了一个拒绝的手势:“不!先走走,感受一下,我边走边讲!”

  在我们的右手边,一条石径的尽头屹立着一块写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1978年立”的石碑。它庄严的朱红色身躯,肃穆的黑色碑面,雄浑的暗金色大字,透露出一股庄严。面对它,我们不自觉地庄重起来。

  穿过围墙,算是步入平粮台的心脏。这里,各种灌木植被生长茂盛,郁郁葱葱,鸟鸣虫叫,叽叽啁啁。低头发现,这里的土质呈黑灰色。在风化的斜坡下,时常可见一些土层中夹杂的蚌壳、陶片和兽骨。兴许,我们一抬脚就能踢出几块残陶断片,踢出一个时代,踢出一段历史,踢出一座城堡,不经意间再踢出一个几千年。

  行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我们一行人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放轻了谈话声,生怕破坏了这里的安宁,也生怕双脚踩坏了这里的文物,更担心打扰了长眠于此的先人们。

  站在高台之上,回望6000年前的文明,仿佛隔着山隔着海隔着云,一切都显得那样茫然和朦胧,即便借助想象的翅膀,6000年的距离也是一个难以穿越的篱障,但当我站在平粮台——通向现代文明的神秘古城上时,6000年前的历史离我是如此之近,仿佛能听到它的鼻息,触摸它依然温润的肌肤,咫尺相对,息息相通。

  跟随李乃庆老师,继续徒步向前走,我们在一处废弃的窑厂旁停留了许久。

  历史总是这样:斗转星移,沧海变成了桑田。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放眼四周,一马平川,在没有钢筋水泥摩天大楼的远古时期,真的是居高临下傲骨铮铮。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一首宋词:“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感慨间,眼前开始闪现一幅历史的画面——

  上世纪70年代,是一个破除迷信、破除“四旧”的时代。大朱庄村民们不再相信有神灵存在,于是,村里制定了规划,决定从村旁那个祖辈们烧香的高台上取土烧砖。一时间,高台周围建了几座窑厂,人来车往,轰轰烈烈。

  从那时起,不断有人捡到一些碎陶片和一些生了锈的铜器,缺乏文物知识的村民将陶片扔掉,铜器砸碎卖了换点日用品。

  1979年5月的一天,两名挖土农民在这里捡到了一把类似长剑的东西,从此打破了这座村庄的沉寂——这把剑,就是鼎鼎大名的越王剑。

  越王剑的发现,引起了上级文物部门的重视,他们经过初步考察,认为这里是一处重要的墓葬地。为了使更多未出土的文物不遭到破坏,河南省博物馆决定在当地举办文物考古训练班,普及和提高人们的文物知识水平。

  1979年夏,省文物考古专家曹桂岑领着周口地区(今周口市)文物考古训练班的学员来这里实习。他们选了一座东西方向的墓进行发掘,当寻找到墓坑时,突然发现墓内填充的夯土拐了弯,不像一座墓的形状,这让他们感到很奇怪。他们仔细分析比较了夯土的软硬程度,判断这是另一座南北方向的墓打破了原来那座东西方向墓的墓道。从出土的文物判断,南北方向的墓是汉墓,而东西方向的墓是楚墓。在楚墓的墓室里,挖出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其中还有一把青铜剑。这把剑的柄已经残缺,从剑上的文字看,这又是一把越王剑。

  我在想,墓葬中埋于地下的文化,是没有传承意识和对象的,墓葬仅仅起到了客观上的文化载体作用。而这种作用,只有在发掘墓葬后,才能体现出它的文化传承价值。

  也正是那一年,一向宁静、沉寂,只有鸡鸣、狗叫、鸟欢、虫唱的宁静小村庄突然间沸腾起来。原本不起眼的一片“高地”被圈住了,外面搭起了花花绿绿的帐篷,来来往往的陌生人让大朱庄人既感到惊喜,又觉得自豪。

  听完讲解,30多年前的一幅场景似乎又浮现在眼前:一群年轻力壮、激情四射的精壮劳力赤裸上身,挥锄舞镐,一座高二丈的高台一天天地变矮,一步步被蚕食……

  当一车车灰砖从窑洞推出时,人们爆发出阵阵朗朗的笑声。他们没工夫去思考,也不去思考这种行为的对错,也不知道挖出的那些瓶瓶罐罐的价值所在,更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同时打开了一座古城堡的大门……

  我们不知道,对他们的行为该怨恨还是该褒扬。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能够走出迷信,相信科学是好的;不在田间取土烧砖,改在高台取土是理智的;可是他们扔掉陶片、砸碎铜器的行为是令人惋惜的。不过转念一想,如果不是这群村民在这里挖土烧砖,挥锄舞镐,这座埋藏在地下的文化古城,或许至今仍深埋地下。

  不过,越王剑被发现后,很快引起国家、省、市各级文物部门的重视,平粮台相继成为淮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阳县平粮台管理处主任贾亮说,1995年以来,市、县两级文物部门在平粮台基础上先后组建了周口市平粮台古城博物馆和淮阳县平粮台管理处,以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并制定了中、长期区域保护规划。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国内综览
   第12版:国际综览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文娱新闻
   第15版:红尘情爱
   第16版:公益
   第17版:健康生活
   第18版:心灵视窗
   第19版:传染病救治
   第20版:为您服务
   第21版:亲子/空间
   第22版:心理/人际
   第23版:传统医学
   第24版:健康/男女
平粮台:通向现代文明的神秘古城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