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论道周口
 
 
 
2014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周口:一个城市的文化深耕
  第二届百姓健康舞大赛现场

  □晚报记者 王晨  文/图

  听周口说那古老的故事

  核心

  提示

  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建都,定姓氏,制嫁娶;相传女娲氏定都于此,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炎帝神农氏尝遍这里的百草。东晋太傅谢安、文学家谢灵运、现代民族英雄吉鸿昌、历史名人袁世凯等,都是周口人。自古以来,“文化”都是周口民众敬仰、敬畏、敬重的字眼。周口,这座豫东平原大市,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历史的长河在周口大地缓缓地流出6000年的灿烂文明。“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周口!”太多周口人这么骄傲地介绍自己的家乡。不信听听,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画八卦、神农种五谷的神话传说,看看太昊伏羲陵、平粮台遗址、孔子弦歌台、女娲城遗址,感悟周口6000年文明。越调、豫剧、道情、曲剧、坠子等传统戏剧曲艺,这些都展示着周口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

  太昊伏羲氏,见证民族血脉姓氏文化;炎帝神农氏播种的五谷诉说着民以食为天的农耕文化。周口依托历史文化优势,进行文化深耕,塑造周口文化品牌,先后被誉为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戏曲之乡、中国杂技之乡。此外,周口还是中国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爱唱爱跳、爱读爱写的周口人

  在河堤边、社区内,有周口人绚丽的舞姿;在博物馆、图书馆,有周口人学习的背影。

  今年7月,由周口市群艺馆承办的“周末公益剧场”特别节目——第二届百姓健康舞大赛现场,来自全市的44支队伍报名参赛,他们都没有舞蹈基础,但凭着对舞蹈的热爱,伴着音乐盛装登场,她们舞步整齐、动作流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记者了解到,不少健身队队员都是首次登台,毫无经验。“想到上台,俺们好多人腿都打哆嗦哩!”项城市滨河健身队现场拉票时在台上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我们爱跳舞,我们就是想舞起来,我们就是要身体健康”!

  据周口市群艺馆馆长王成东说,“这只是周口文艺活动的一个缩影,‘周末公益剧场’如今已经是周口文化的一张名片,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周口人舞起来,给热爱文艺的周口人一个展示的平台。”据悉,“周末公益剧场”自2008年4月创办以来,至今已持续演出5年多,每周五都会有精彩的文艺节目供市民观看,“周末公益剧场”还荣获全国群众文化活动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被评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不仅仅是城区的居民能享受到文化大餐,“舞台艺术送农民”上半年演出56场,送戏下乡演出950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完成农村电影放映26422场,让生活在农村的村民也享受到了文化大餐。

  2010年我市投资2.4亿元建成的周口市文化艺术中心,填补了我市无市级图书馆、博物馆的空白,并对市民免费开放。节假日,这里成了市民的好去处,他们漫步在博物馆的时空隧道里,遨游在图书馆的知识海洋里。今年以来,周口市图书馆为市民办理图书借阅证1590个,接待读者达25万人次,借阅30万册次,周口市博物馆接待观众35万人次。

  除周口市博物馆外,平粮台古城博物馆、项城市博物馆、鹿邑县博物馆、扶沟县博物馆、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商水县邓城叶氏庄园民俗博物馆、郸城中原民俗博物馆等7家国有博物馆和两家民办博物馆均对公众免费开放。

  文化事业硕果丰

  周口人文化综合素质普遍提升,文化品位越来越高,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文艺创作的繁荣。

  通过全市大力实施精品战略,《都市彩虹》、《都市长虹》、《都市霓虹》、《天职》、《山城母亲》、《云锦人家》等精品剧目摘得国家级、省级、市级20个大奖。还有,《公仆情》、《富裕之后》、《农家媳妇》、《状元吟》等从整体作品到导演、音乐创作、舞台美术等多个项目获全国大奖。《山城母亲》作为河南省代表剧目晋京参加党的十八大献礼中成功献演。

  2013年10月,我市创作的剧本《古城女人》和《圣水河的月亮》在参加山东青岛举办的第十四届“文华奖”评选中,分别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和“文华剧作奖”。太康道情《婚姻驿站》,在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戏剧门类作品全国决赛中,获得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商水县豫剧团排演的现代豫剧《天职》,在全国第八届戏剧文化奖评选中荣获全国戏剧文化奖、原创剧目大奖等10个奖项。在第九届全国杂技大赛上,周口市杂技马戏团参赛节目《空中飞人》获大赛特别奖。豫剧《山城母亲》从全省推荐的三台戏剧中脱颖而出,作为河南省唯一剧目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获得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

  与此同时,我市文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也在扎实推进。通过历时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共发现文物点3884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3328处,复查556处,进一步摸清了全市文物资源家底,巩固了我市作为全省文物资源大市的地位。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38处,市保93处,全市国有馆藏文物达11万件,其中文物系统5万多件,包括珍贵文物4500余件。这些丰富的文物资源,为我市发展文物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资源支撑。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我市逐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的四级非遗工作体系。目前,已有9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4项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5人。此外,我市连续5年成功举办了“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该展演已成为省内外知名文化活动品牌。

  文化产业展翅飞

  文化的繁荣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文化已成为我市一项支柱产业。2013年年初,陈楚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投用。同年7月,鹿邑曲仁里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省级文化示范园区。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2013年6月河南省公布的文化产业50强,我市占5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60个,我市占6个;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4个;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

  在文化繁荣的氛围下,各县市区都积极挖掘本地文物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使得文化旅游业成为周口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以4A级景区淮阳太昊陵、鹿邑太清宫和3A级景区周口关帝庙等为代表的一批文物景区,是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亮点,愈来愈显示出其永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我市观光旅游、寻根谒祖。周口市区——淮阳——鹿邑“三点一线”、周口市区——项城——淮阳旅游“金三角”、沙颍河沿线旅游线热度不减,以项城袁世凯旧居、扶沟吉鸿昌故居为代表的近现代史迹游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就是周口文化的魅力,它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周口正迈着坚实的脚步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论道周口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教育资讯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专题
   第10版:国内/国际
   第11版:国内深读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文娱新闻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广告
   第17版:小记者周刊
   第18版:作家摇篮
   第19版:作家摇篮
   第20版:成长园地
文化周口:一个城市的文化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