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2014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嘉美祥瑞之地的先民足音

  022

  □晚报特派记者  金月全  杜欣  郭坤/文   朱海龙/图

  采访时间:2014年8月12日

  地理位置:山东省嘉祥县

  1.卧龙山上伏羲庙

  长直集遗址坐落在嘉祥县卧龙山街道办事处长直集村。卧龙山,因连绵起伏的大小山头连为一体形如卧龙得名。山体状如一把古式圈椅,坐东朝西,南端高,酷似龙头,称大山头。北端低,与龙尾相像,称小山头。伏羲庙就“盘踞”在卧龙山的一座小山头上。1997年以前,卧龙山街道办事处叫大山头镇,后更名为卧龙山镇。2013年12月,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卧龙山镇,设立卧龙山街道办事处。

  烈日当空,采访车在向导的指引下一路向西,穿梭在成片的玉米地里。按照惯例,往年这个时间,该是玉米茁壮成长的季节。但我们看到的情况与家乡河南周口市境内的情况相似,由于缺水,玉米稞大都萎蔫在地里,不时见到头扎毛巾的农民朋友来回奔波忙着抽水浇灌。

  一段平坦路途过后,我们明显感觉前行的采访车“吃力”起来。原来,采访车开始爬坡,将我们带进长直集村。

  几分钟后,采访车在嘉祥县欣康老年公寓的院子前停下。这所老年公寓环山而建,环境幽雅,不时听见虫鸣鸟叫。随行而来的卧龙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说,这里就是长直集遗址所在地,在此建老年公寓更多的是出于保护遗址。

  经专家考证,长直集遗址是一处相继出土过商、周、汉3个时期文物的古遗址。从出土的石铲、石斧来判断,大约7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活。长直集遗址于2012年被列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老年公寓南面的小山头上,一座被铝制栏杆圈围的微型庙宇格外醒目。一座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庙,古老的建筑风格、历经风吹雨打的墙壁、长满薅草的房顶,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一座有些年头的庙宇。随行人员告诉我们,庙里供奉的就是人祖爷伏羲。从小庙被保护的程度来看,多年来这里一直香火不断。按理说,有伏羲庙宇的地方,一般都有关于伏羲或伏羲时代先民的传说故事,惟独这里没有。

  带着疑惑,我们继续前行。在伏羲庙的正南方,脚踏24级青石台阶上行,我们来到一处坐北朝南的高台。放眼望去,这里高出地面四五米,且有围墙被山石堆砌的痕迹,与古代的防御工事相像。高台入口是一处拱形门,造型别致但材质古老。拱形门旁边有一棵古柏。高台中央是一座古建筑,从外观上看极像祭祀大殿。门口,一对小石狮分卧左右。

  大殿右侧的窗户下,有一块写有“伏羲行宫”字样的条石镶嵌在墙体中。从字迹上看,它应该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78岁的村民李志刚回忆,上世纪50年代前后,带有“伏羲行宫”4字的条石作为门楣,镶嵌在拱形门正上方。文革期间,高台上的所有建筑均遭到破坏。1992年重修时,这块条石被请上高台,镶嵌在墙体中,成为大殿的标志性物件。

  高台上,有两块石碑。仔细辨认我们发现,其中一块1992年《重修伏羲圣祖记》石碑,上面记录了当时修建庙宇时,附近村民自发捐钱捐物的情况。不过在距离这块石碑不远处,还有一块从外观上辨识更为古老的石碑,上面同样有《重修伏羲圣祖记》的记录,可惜随着时间车轮的碾压,字迹班驳无法辨认。不过,当地史料却记载了这块石碑的历史:这是一处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碑,距今有三四百年历史。当地史料是这样记载的:“(长直集)伏羲庙,位居卧龙山,向西俯瞰就是远古茫茫的大野泽与黄河、济水了, 无疑为任国的西部边界。”另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是说以上4个风姓古国都是太昊伏羲后裔建立的国家,他们祭祀的是其先祖太昊及济水之神。想必这里定是后人祭祀伏羲而修建的庙宇,且在明万历年间或更早一些。

  如今,地下有商、周、汉文物出土, 地上有明万历年间的石碑高耸。虽说长直集伏羲庙目前所保留和发现的都是重修时的庙碑,且始建年代不详,但我们仍然可想像到它的古老渊源与曾经的沧桑。

  

  

  

  2.聆听石刻上的故事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嘉祥,但或多或少听说过武氏祠。汉代这里曾经有一个巨大的家族墓地,墓地上盖了几座祠堂建筑。一直以来都是一座重要的建筑群。后来,虽然由于黄河改道而导致建筑崩塌,但其石质祠堂的主要构件并未缺失。

  我们并非为武氏祠而来,而为伏羲,准确地说是为在那里出土的汉画像石刻上的伏羲、女娲图案而来。

  我国古代建筑之肇始,今已不可考,但是它的发展一直未曾停止过。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从远古至今,建筑的功能、类型等也随之千变万化,不断发展。人们在建筑上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宗教、生活由来已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于历史久远、材料和战乱诸多原因,汉代地面的木构建筑和绢本等绘画已随朝代的更替化为泥土。因此,武氏墓群石刻,得以保存至今,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我们在嘉祥县委宣传部副科长薛海波的带领下,来到坐落在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村北麓的武氏祠,寻找在那里出土的汉画像石刻中的伏羲、女娲。

  武氏墓群石刻,是东汉时期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刻建筑艺术珍品,这里既有祠堂又有坟墓,最终得名“武氏墓群石刻”。它是中国汉代祠堂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俗称“武梁祠”。武氏墓群共有11位墓主人,其中有4位墓主人身居高官,分别是武梁、武开明、武班、武荣。

  武氏墓群石刻于1961年与故宫、“三孔”(孔庙、孔府、孔林)、莫高窟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其在全国文物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武氏祠工作人员介绍,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武氏祠由浙江钱塘人黄易最早发掘并加以保护。它由阙室、武氏祠画像石陈列室和西长廊3部分组成,主要陈列有46块汉画像石、2块汉碑、11块清碑和汉石狮、石阙各一对。其中武氏祠汉画像石刻精湛,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是汉代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作。

  我们跟随工作人员的思绪,边走边看,共发现4块关于伏羲、女娲图案的汉画像石刻。不仅有人首蛇身的伏羲,还有手持规矩或云朵的伏羲、女娲交尾象。

  也许是源于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礼俗,这些图案中的伏羲在左,女娲在右,伏羲的右手抱住女娲,女娲以左手抱住伏羲,两人四目相望,下身均为蛇形且相缠绕。其中,一块石刻上的图案显示,伏羲左手举着“矩”即拐尺,女娲右手举着“规”即圆规,象征着天圆地方。“规”和“矩”的出现,表明了人类生产技术的进步,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准则。

  汉画像石刻中的伏羲、女娲,为何大多成双成对出现,且多发掘于墓葬或祠堂?有专家认为:伏羲、女娲表现为“刚柔”和“阴阳”。伏羲表示阳,女娲表示阴。他们常常被刻画在墓门两侧,无疑是汉代人把他们当作人类的始祖而倍加崇拜。此外,伏羲、女娲画像也是后人祭神求子风俗的反映。

  虽然在武氏祠停留时间不长,但工作人员采用故事串联的方式,生动全面地向我们介绍了存列于此的汉画像石的内容和艺术成就,让我们更直观地欣赏和感受了汉画像石的魅力。

  

  离开“孔孟之乡”曲阜,采访车载着我们穿梭在一片枣林里,鲜枣“敲击”车顶“噼里啪啦”的韵律为疲惫的行程增添了新的乐趣,我们一路欢歌驶入济宁嘉祥境内。

  我们一行4人都是第一次到嘉祥。这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县级山城,但城市工业水平高,交通便利,有济宁民用机场、洙水河航道,而且日兰高速、济广高速穿境而过。

  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小城,竟隐藏如此之深。这让我们不禁要问,她的过去怎样,是什么造成了她的含蓄?或许是历史。相传春秋时期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获麟,获麟之地就在嘉祥,嘉祥于金皇统年间置县,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这个传说透射出人们喜爱吉祥、追求幸福生活的心理。

  在这片充满神话色彩的祥瑞之地,早在上古时期,东夷部落的伏羲先民就曾播迁到此,在这里撒下文明火种,留下了供后人敬仰的活动踪迹。此次的嘉祥之旅,我们就是为了寻访、聆听这里的先民足音。长直集遗址出土过大量商、周、汉时期石铲、石斧、骨针等珍贵文物。这座古老的遗址至今仍保留有一座始建年代不详的伏羲庙。

  此外,在武氏祠保存的汉画像石刻中,伏羲、女娲人身蛇尾相交图案跃然其上。这些题材内容丰富、思想内涵深邃、雕刻技法精美的汉代石刻,被誉为“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武氏祠门前的武氏墓群石刻碑

  被围起保护的伏羲庙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广告
   第08版:专题
   第10版:国内/国际
   第11版:国内深读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金融·保险
   第14版:文娱新闻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大众拍客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汽车/专题
   第19版:汽车/服务
   第20版:旅游/资讯
   第21版:广告
   第22版:汽车/关注
   第23版:汽车/生活
   第24版:广告
嘉美祥瑞之地的先民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