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2014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咱们享的福是人家用生命换来的

  一次找寻当年的记者走访——

  □晚报记者 张劲松 姬慧洋 文/图                    

  9月26日,本报刊发了《一位原政协委员的历史追溯——全团官兵壮烈殉国于淮阳朱集》的报道后,不少读者致电本报表示关注,还有一些读者想了解更多关于朱集血战、国民党第十八集团军陆军暂编五十六师第三团(以下简称三团)全体官兵牺牲时的情况,想更深入地了解英雄。26日,记者在淮阳县朱集乡朱集村进行了实地采访,一些知情者讲述了当年三团官兵奋勇杀敌、英勇就义的情景。

  三团官兵并肩作战奋勇杀敌

  9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三团官兵就义所在地朱集村。72岁的村民朱兰生介绍,他是朱集血战那年出生的,当年朱集还是个寨子,东西南北方各有寨门,寨门和寨墙都非常坚固。三团官兵在此就义那年,朱集寨寨主正是他的爷爷朱书净。

  “听我爷爷说,当年三团官兵作战英勇,打退了日军的冲锋,后来日军使用了毒气,加上三团官兵的弹药都打没了,日军才攻下寨子。传说三团有个神枪手,顺着号音就能把小鬼子的脑袋打烂。”朱兰生说,“三团官兵的英勇顽强,通过口口相传、代代相传,在俺村村民心中已扎下了根。听上辈儿人讲,三团官兵牺牲时的惨状令人不忍目睹。咱们今天享的福是人家(三团官兵)用生命换来的!”

  “我小时候就听上辈儿人讲过三团官兵在朱集血战中英勇抗敌的故事。前些年建房子,村民经常会从地下刨出弹壳、手榴弹什么的。”38岁的村民朱钦义对记者说。

  84岁的村民朱从良说,由于三团官兵作战英勇顽强,如今,在朱集村还流传着一个歇后语:三团队伍——死守!

  从早晨打到傍晚才结束

  对于72年前发生在朱集村的战斗,朱从良记忆犹新。“那年我12岁,战斗打响的前一天晚上,三团官兵就进驻了朱集寨,他们紧急修筑了防御工事后,当晚分散住进老百姓家里。第二天早上,我正在吃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枪声,之后枪声越来越近。后来我才知道,这枪声是三团团长徐春芳为了阻击日军,事先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在朱集寨东南约1公里处的邵河湾村与敌人接上了火。后来,该连虽消灭日军100多人,却终被日军吃掉,之后,日军就向朱集寨南门进发了。当日早饭后不久,南门外就传来了猛烈的枪炮声,那声音简直要把耳朵震聋了。”

  “当时你看到了什么情景?”记者问。“谁还敢看呀,南门离我家只有约200米远,日军的炮弹随时就会落到院子里、屋顶上,村民随时都有被炸死炸伤的危险。当时,大部分村民都躲到红薯窖里了,我也如此。”朱从良介绍,当时有一户村民上房顶救火,被日军射死了。据推测,当天全寨有80多位村民被炸死炸伤。

  “当天傍晚时分,枪声越来越小,后来逐渐停止,我这才钻出了红薯窖。”朱从良介绍,“这时候,街道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三团官兵的尸体,其状惨不忍睹。街道上到处都是日本兵,他们都骑着马,日本小队长还叽里咕噜地叫唤着什么。我看到南门被攻破,寨墙东南角也被打开了几个缺口,有一匹战马也被打死在那里,马身上穿了个直径约40厘米的大洞,据说那匹马是徐团长的。”

  朱从良介绍,日军当晚住进了寨子,第二天10时许离开寨子,后来他们这些小孩子就在战壕里捡起了弹壳,一个地方就能捡到半篓子。

  有关此次血战,朱集乡大张营村所著的《大张营村志》(前述徐汝芳所说《王楼村志》有误)详细记录了朱集血战的全过程。据村志的作者闫汝山介绍,《大张营村志》有关朱集血战的记载,是他当年根据朱集村多位亲历此事的年长村民口述内容整理而成的。

  三团官兵尸体运了两天

  战斗打响后的第二天下午,暂编五十六师派出士兵清理战场,三团官兵的尸体是用一辆辆牛拉的太平车拉走的。“当时运送三团官兵尸体的太平车约有几十辆,犹如一个长蛇阵,看后让人心寒呀!”朱从良告诉记者,每辆车上都横七竖八地摆放着三团官兵的尸体,当时的寨民看到这种惨状,无不诅咒日军的罪行。直到战斗打响后的第三天下午,三团官兵的尸体才算运完,“那时候,朱集人是流着泪送别三团官兵的。”

  “三团官兵的尸体都被运往距朱集寨约10公里处的沙颍河南岸项城市水寨顺河街靠近大堤的地方,并在此安葬。”朱从良说。

  徐春芳的孙子徐畅介绍,三团官兵墓旁葬有他爷爷的衣冠,他爷爷的尸体和坐骑则葬在今周口关帝庙南、大铁牛东的沙颍河北岸边,墓的南侧有一座庙宇,墓的北侧有个较大的芦苇坑。

  烈士陵园成民房  团长陵墓无踪影

  9月26日18时许,在项城市政协原副主席徐汝芳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当年埋葬三团官兵尸体的陵园所在地。记者看到,陵园所在地已经盖上了杂乱无序的民房,且这里的街道十分狭窄(如图)。附近居民代本亮今年60岁,他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就听父亲说三团全体官兵牺牲后在此处埋葬,不过,他从没见过有什么墓碑存在。“你看,这一大片都是当年埋葬三团官兵的墓穴位置,现在都盖上了民房,有关陵园的设施如今连个影像也没有了,不过,有关这件事的情况我父亲知道得更加详细。”代本亮指着当年陵园所处的位置对记者说。

  之后,记者见到了代本亮的父亲代永存。“三团官兵在此埋葬那年我已经12岁了,因我家离此不远,出于好奇,我站在旁边看了很久,战士们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面目全非,后来我越看越害怕,把眼睛捂住不敢看了。”代永存介绍,“我小时候听说这儿是当地袁家的一片空地,上面稀疏地长着一些树木,陵墓南部大的墓穴里葬有全体士兵的尸体,紧挨大墓北部有一排小的墓穴,二人一穴,葬着三团军官们的尸体。三团官兵的陵墓上还建了一个好像是牌坊的碑楼,碑楼约有一间房子那么高。至于碑楼什么时间消失的我确实不太清楚了,估计是文化大革命前后吧。”

  据在陵墓位置建房的村民李先生介绍,他家在建房时就刨出了很多骨头,后来听他母亲讲,下面埋葬着成百上千的三团官兵的尸骨。“那时候,每逢下大雨时节,地上就会漂浮出许多块骨头,不得已,我们就收拾起来在别处埋葬了。”

  9月27日下午,按照徐畅所说的地点,记者从沙颍河北岸周口关帝庙前向东而去,寻访徐春芳陵墓所在地。在八一大道大桥东约100米处,记者看到了一座庙,这座庙的名字是“大圣庙”,在“大圣庙”的北侧正好有一个不小的芦苇坑。记者在附近采访了多位村民,可由于时间的变迁,没有人听说过此处有徐春芳陵墓一事。后来,在八一大道大桥西侧的一户人家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说,他小时候听说有一个姓徐的团长在芦苇坑的坑边埋葬,可后来由于沙颍河大堤扩堤,那个庙宇的位置也向东移了一段位置,岸边也盖起了民房,具体位置已记不清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广告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综合新闻
   第08版:专版
   第10版:教育视界
   第11版:国内综览
   第12版:公益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文娱新闻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广告
   第17版:小记者周刊
   第18版:作家摇篮
   第19版:作家摇篮
   第20版:成长园地
   第21版:成长园地
   第22版:作家摇篮
   第23版:作家摇篮
   第24版:专版
咱们享的福是人家用生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