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访孟津龙马负图寺
  夜幕下的龙马负图寺

  035

  □晚报特派记者   金月全  杜欣/文   朱海龙/图

  采访时间:2014年9月19日

  地理位置:河南省孟津县

  1.夜访龙马负图寺

  2.墙壁碑刻上的庄重记忆

  作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氏,被誉为“中华人文始祖”。

  他始作八卦、定姓氏、制嫁娶、养牺牲、作网罟、定官职,功绩巨伟。尤其是伏羲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出的先天八卦,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可视为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和里程碑。

  那么,“河图”是伏羲在哪里发现的呢?龙马负图寺又与其有什么样的关系?

  连续一周多的阴雨天气,给我们的采访带来不小的麻烦。

  在济源市王屋山、小沟背、黄河三峡等地寻访伏羲女娲遗存遗迹期间,道路坍塌、泥石流现象时有发生,采访车常常在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不停滚落的砂石中穿行。我们到达孟津县龙马负图寺时,已是夜幕降临。

  19时许,采访车按照车载导航的提示到达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的龙马负图寺。下车,我们走向寺庙山门,发现山门从里面紧锁,久叩无人应答,我们只好作罢。

  夜幕下,龙马负图寺寂静、庄严、肃穆。借助路灯,我们依稀看见寺庙山门上方有两块牌匾,分别是“龙马负图寺”与“伏羲庙”。山门左右两侧的墙体上也镶嵌着书有“河图之源”、“人文始祖”字样的两块石刻……种种迹象表明,这里一定与人祖伏羲有莫大的关系,龙马负图寺的伏羲渊源也许就在庙中。

  当晚,我们在距离龙马负图寺不远的一家旅馆住下,准备次日一早访龙马负图寺。由于住宿条件有限,当夜我们三人同住一室,且和衣而睡。

  次日,当我们再次到达龙马负图寺时,山门依旧紧锁。几名修缮寺庙的工人也在门外等候。一会儿,大门开了,说明原由后,我们随工人一起进入寺庙。

  寺庙并不十分阔大,是三进的院落,一进为山门、钟楼和鼓楼;二进为伏羲殿,是一座单檐歇山式砖木建筑,供奉着伏羲坐像;三进为三皇殿,是一座高台建筑,明七暗五的高台建筑,居中供奉着伏羲,炎黄二帝分列左右两侧。在山门与伏羲殿中间,是一座3米多高的龙马塑像。这匹龙马足踏波浪,仰首嘶鸣,栩栩如生。

  整个院落转上一遍,并不需要耗费多少时间,这里的建筑,似乎与各地新修的庙宇并无多大差别。龙马负图寺管理处主任谢云超证实,除伏羲殿被抬高重修外,其他的确为新建建筑。

  关于伏羲殿最初的模样,曾主持龙马负图寺重修的孟津县文化学者李根柱回忆说,1988年,他初次踏访寺庙时,坐落在荒草丛中的伏羲殿是唯一幸存的建筑,里面既没有神像,也没有碑刻题记,它深陷于黄河沙土中的地基,屡遭雨水倒灌,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见此情景,李根柱大为痛心,身为孟津县政协委员的他立即起草提案,要求重修伏羲殿,并复原“文革”中被破坏的龙马负图寺。

  两年后,孟津县拨款80多万元,重修伏羲殿。为了保护伏羲殿不再灌水,工人将伏羲殿全部落架提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近2米,在对原建筑物件修整后,重新上架,保持原貌进行修复。并重修了山门,后因资金原因半途停工。

  8年后,李根柱再次申请到500万元资金,建好山门之后,又重修了钟楼、鼓楼、三皇殿及两侧的廊坊等。“寺内规模扩大了很多,面积由原来的19亩扩展到现在的43亩。”

  意外的事发生了。当工人在拆掉伏羲殿时,竟然发现了24通隐藏在墙内的碑刻。原来在“文革”时,雷河村小学的一位老师看到寺中大量建筑、碑刻及雕像被无情地毁掉,十分痛心,遂在一日放学后,悄悄叫上几位高年级的孩子,帮助他用麦草和泥将这些碑刻糊进了墙里。“有了这些碑刻,龙马负图寺才恢复了历史的记忆,也才有自己的分量。”说起原委,李根柱感慨万千。

  进入山门,我们看到两通保留在玻璃罩中的石碑,分立在山门两侧,其一为“图河故道”碑,另一为“龙马负图处”碑,雄浑苍劲的刀工,深深嵌入碑体。谢云超说,这两通石碑原是镶嵌在明代所建的钟楼、鼓楼下的,根据其雕刻手法及风格,专家认为它们是唐代的作品。

  此外,在伏羲殿的墙壁上,还有“一画开天”、“渊源”等碑刻,前者为原伏羲殿神龛下的横匾,后者为明建渊源阁上的匾额。这两通碑刻与山门两侧的碑刻风格一致。

  有意思的是,在伏羲殿的墙壁上,镶嵌着一通明代的《伏羲庙全图》碑,清楚地标出明代伏羲庙的规模与布局。很显然,在明代,它要阔气得多,重楼叠阁,院落七进,更有宝塔镇院,非今日可比。这通图碑成为龙马负图寺大规模重建的蓝图。

  除了以上几通碑外,殿内的伏羲圣像碑、夏禹王像碑、周文王像碑、孔子及其弟子群像碑,皆栩栩如生地讲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宋代著名经学大师朱熹、程颐、张载、邵雍等的题诗碑,及明清两代达官显宦王铎、胡煦等人的诗赋碑刻等。这些经过“文革”浩劫被曲折保存下来的碑刻,在重修伏羲殿时,被深深镶嵌进墙壁中。

  我们试图从碑刻中,还原最早的历史印迹,以确定一座庙宇在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的命运。

  我们从嘉靖二十四年八月所刻的《重修龙马负图寺碑》上发现其“建于唐麟德四年,名曰兴国,由来已久”。而嘉靖四十四年的《新建伏羲庙记》中则说其建于“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修建者是“僧名澄者于寺前建伏羲庙三楹,梁武帝因以龙马寺名之,俱遗碑可考”。在清代嘉庆年间所编的《孟津县志》上,也有相同的记载。

  那么,龙马负图寺是否在公元348年开始修建?李根柱认为寺庙的历史应该更早一些,其始建至少应在1600多年前。这座寺庙多次改名,先后叫浮图寺、羲皇庙、河图寺、龙马寺、兴国寺、龙马负图寺,等等。在其发展过程中,寺、庙并存相融,但千余年来,这里却无疑是作为感念并祭祀“人文之祖”伏羲的一个重要场所。

  这里实际的信仰供奉远比这复杂得多。因为从历代重修碑记及碑刻上,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不仅供奉着伏羲,还供奉着夏禹王、周文王、周公旦、孔子等古代圣贤。这无疑说明,在历代一直供奉伏羲的同时,当地人根据信仰的需要,不断增添或变更自己的神祇。

  3.“河图”源自伏羲降龙马

  《周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事实上,龙马负图寺一直跟伏羲有关。

  说起伏羲,这位“人文始祖”,因母亲华胥氏在雷泽踩了大脚印而孕,12年后生伏羲在成纪(今甘肃天水),后带领氏族迁徙至黄河流域,最终都于陈(今淮阳)并长眠于此,其智慧超人,画八卦,代替结绳记事;“作网罟”,教民渔猎;“定姓氏”,自姓为风;“制嫁娶”,男婚女嫁;“定官职”分理海内,功绩甚巨。在这些功绩中,首推其发现“河图”、“洛书”之后而画先天八卦。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上古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伏羲则之以画八卦。”那么,“河图”是伏羲在哪里发现的呢?

  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说:“龙马者天地之精也,其为形者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文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踏水不没,圣人在位,龙马出于孟河之中焉。”这里指出了龙马的发现地点在“孟河”。而孟津当地文化专家一致认为,“孟河”实际上就是今天的黄河支流之一孟津境内的图河。龙马负图寺建在图河河畔可作为证明。

  此外,这与当地流传的传说也十分吻合。相传上古时期,人祖伏羲氏带领部落在黄河流域一带繁衍生息,过着茹毛饮血,时序不辨,阴阳不分,结绳记事的生活。是时,一只龙头马身的怪兽,从黄河上踏波而来,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伏羲见状,义无反顾地纵身下河与之搏斗,经七天七夜的较量,最终在图河上降服龙马,后以龙马背负图点,仰观天象,俯察法地,以其纹创造了先天八卦,一画开天,辟浑噩之玄沌,剖清新之文明,阐天地之秘,立文字之祖。

  远古文化,无不带有神秘色彩,但神秘外衣之下,自有其真实的成分。有专家认为,“河图”、“洛书”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可视为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和里程碑。“河图”、“洛书”之说,无疑在客观上反映了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独特而重大的作用。正因如此,孟津图河岸边,才会有这么一座祭祀伏羲的龙马负图寺。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广告
   第08版:专版
   第10版:教育视界
   第11版:国内综览
   第12版:国际综览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文娱新闻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闲情/广告
   第17版:小记者周刊
   第18版:作家摇篮
   第19版:作家/摇篮
   第20版:成长园地
   第21版:成长园地
   第22版:作家摇篮
   第23版:作家摇篮
   第24版:广告
夜访孟津龙马负图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