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幽济源“中国女娲神话之乡”
  矗立于青山之间的女娲雕像
  采访车穿越山涧激流

  036

  □晚报特派记者   杜欣  金月全/文   朱海龙/图

  采访时间:2014年9月20日

  地理位置:河南省济源市

  千百年来,有关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在黄河流域广泛流传、脍炙人口。

  在河南省济源市,我们在感受这一神话故事的同时,也被这里与神话传说相对应的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折服。从王屋山到邵原镇、再到小沟背景区,我们一路走来,对济源历史文化的博大与厚重有了更进一步认识。特别是济源市邵原镇一带,“神话群”内容异常丰富,从盘古开天、女娲抟土造人、伏羲画八卦、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和播五谷,到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等,几乎囊括了中国汉民族文明创始时期的所有神话传说,这种集中在一地的“神话群”现象,在全国并不多见,尤显稀缺和珍贵。 

  中国文联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多次实地论证后,认为古邵原地区就是中国女娲神话的发源地。2006年9月18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邵原镇为“中国女娲神话之乡”,成为济源市又一靓丽的文化“名片”。

  1.从王屋山到小沟背

  对于王屋山,大家都不陌生,愚公移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如今,王屋山已成为济源市重要的旅游景区。可能因为连续一周的秋雨,我们在王屋山景区采访当天,游人稀少,大山深处显得非常幽静,清新的空气和潺潺的流水声,令人心旷神怡。

  据济源市有关学者介绍,济源根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有创世文化之乡”的称号。从远古到三皇五帝,乃至夏、商、周、秦汉、三国等时代,都有深厚根文化的史载及言传。根据《三皇五帝时代》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大有教授考证:公元前7713年,伏羲女娲氏居华山牛鸠原枣香河。“后东行至王屋山济源始居。济水因名沇水;盘谷氏则居王屋山下盘谷川、盘谷山”。斯时,“女娲登王屋山,直达顶峰,设坛祭天,采五彩石,布五色石主于东西南北中成炼,以石主为时主”。后传“王屋山女娲补天”根始济源。《天下文明肇始三镇》中说:公元前7712年,“伏羲之沁阳—辉县—磁山—登泰山观天下,封禅,遂命名天下三天三镇,西天西镇昆仑山,中天中镇王屋山……”说明王屋山是人类创世测天建时之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500年前后,轩辕黄帝战蚩尤,平天下,置九州后,登王屋山天坛山祭天祈福,为天下人民增福平安。使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从此王屋山有“天下第一洞天”、道教圣地、总仙宫之称号。

  而采访当天,我们在王屋山景区并没有看到与伏羲、女娲文化相关的景点,景区管理人员告诉我们,我们要寻找的伏羲、女娲文化都集中在王屋山小沟背景区,在邵原镇境内,是独立于王屋山景区外的另一个风景名胜区。我们没有在王屋山过多停留,就直奔相距不远的小沟背景区。遗憾的是,我们匆忙赶到小沟背景区内的石门处后,发现这里更是冷清,仅有一名值守人员看门,他说因为泥石流,景区已经封闭两天了,别说开车了,步行也过不去。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虽未进景区深处,却也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创世文化氛围。景区门口的广场上,一尊高大的“娲皇始祖”雕像矗立在中央,造型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气势恢弘、神态飘逸,美丽端庄的女娲始祖,怀抱一个婴儿,脚踏祥云青龙,置身于青葱耸立的两山之间,显得秀美庄重。面对捏泥成人的创世圣母女娲,看着神圣女娲雕塑,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肃然起敬。

  值守人员告诉我们,小沟背景区是以伏羲、女娲文化为背景开发的。这里位于济源市西50多公里的邵原镇境内,东与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毗连,西与山西省垣曲县接壤,南傍小浪底黄河三峡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山原始森林与山西省阳城县为邻,它由银河谷地及两侧山脉构成,是环绕在银河峡、鳌背山、待落岭中的一个小山村。值守人员介绍说,以前景区未开发时,小沟背村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山村,因交通不便,村民常年不出山门,青年男女婚嫁都是与周边山村人家通婚。现在,随着景区的开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靠做旅游发家致富了。

  据了解,小沟背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著名景点60多处,大都与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有关,比如伏羲台、八卦亭、娲皇庙、娃娃崖、太极石、彩石谷等。这里以石称奇,以水叫绝,奇石与碧水映衬,飞瀑与清流交织,似跳动的音乐、流动的画卷。急流、浅滩、暗河、飞瀑、跌水、幽潭随处可见,尤其是色彩斑斓的五色石和网纹清晰的砂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人形象地称为“彩石谷”,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五色石的美丽传说

  在小沟背景区,遍布着大小不等的五色砾石。这些砾石主要由砂岩、页岩、火山岩等不同颜色的岩石胶结而成,当地人称之为五色石。五色石正好与传说中的女娲为求补天,用赤火炼造灵石,最终形成的五色石相互印证。

  女娲被尊奉为中国的“开辟神”和中华民族的创世祖。女娲及其传说故事,在中华创世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女娲神话故事,遍布全国各地,广为流传,然而济源市邵原镇及其周边,则是女娲创世神话传说最为集中的地区。近年来,先后有数十位海内外民俗学家,对该地区口头传说、民间习俗等丰富的文化遗存和以娃娃崖、五色石为代表的大量地质遗迹进行考察。专家认为,女娲故事涉及的所有内容,在邵原镇都可以找到它的契合点。发生在邵原镇以中华创世文化为核心的女娲补天系列神话,涉及的文化内涵广博深厚,从宇宙学、地缘学、季候学、文化地理学到人类学、考古学、古神话学以及风情民俗学等,无所不包,堪称我国史前文化的一个缩影。 

  专家认为,女娲身上所赋予的“博大宽厚、生生不息、协调和谐、造福人类”的民族精神和“不怕困难、追求和谐、善于创新、富于创造”的时代精神,既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激励当代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女娲补天的记录见于《淮南子》: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下陷,出现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类。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类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灾祸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当天空出现彩虹的时候,就是我们伟大的女娲的补天神石的彩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广告
   第08版:专版
   第10版:国内/国际
   第11版:国内深读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金融·保险
   第14版:文娱/体育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广告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广告
   第19版:广告
   第20版:广告
   第22版:广告
   第23版:广告
   第24版:汽车/广告
探幽济源“中国女娲神话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