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万里寻踪伏羲路
 
 
标题导航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日寻胜女娲山

  □晚报特派记者   杜欣  金月全  马治卫/文   朱海龙/图

  043

  1.群山环抱秀美小城

  采访之前,我们对竹山县这个名字闻所未闻,心想那里一定是多竹子了。文人多爱竹,单听“竹山”两字已够有诗情画意的了,路上,便心向往之。而事实上,当我们接近县城,除了没有看到我们想象中的大片大片的竹林外,小城的风景的确没有令我们失望,不仅有诗情,也更有画意。站在盘山公路上往下俯瞰,这个县城小巧玲珑,景色秀美,就像一个精致的盆景,吸引着我们停下脚步,驻足流连。

  资料显示,竹山县古称“上庸县”,隶属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岭和大巴山接合部,四周崇山峻岭相拥,秦岭、巴山、巫山、武当山、神农架四面环抱;境内群峰嵯峨、涧峡纵横、溪河交错,汉江南岸最大支流堵河纵贯全境,堵河沿岸如同一个天然画廊,其堵河水秀、墨池峰奇、武陵峡险、九华林幽、沧浪山雄,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和地质科考价值。

  事实上,除了这些天然美景,更吸引我们的是这座小城悠久的文化,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而历史人文资源,也正是一个城市的内在品质和涵养。据竹山县当地文史学者介绍,古庸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庸人是祝融的后代,是颛顼帝后裔的一个分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庸国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当发达,尤其是文学、艺术水平领一时之风骚。诗经中的很多内容如《周南》、《召南》都源自这里,因而当时周边的部落方国都注重向庸国学习,以能够“附庸”为时尚,“附庸风雅”一词由此产生。庸国在远古时代就在制盐、筑城、制陶、铸金、诗歌、乐舞、历法、农业等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庸国的成就几乎包含了全部的中华古文明因素,所以它在中国古代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据历史典籍记载和现代考证证明,堵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是女娲补苍天、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之地。以创世神话传说为主的女娲文化,以上庸古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竹山高腔、民歌故事、花鼓船歌、书法绘画等为代表的堵河民间民俗文化等,构成了竹山蔚为壮观的历史人文资源。

  我们采访中了解到,当地同样流传着大量关于伏羲、女娲的民歌、民谣、民间故事和民风、民俗以及对女娲娘娘的祭祀活动,在中华创世神话中的三皇:女娲、伏羲、神农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诸多踪迹和优美动人的传说。这其中最吸引我们视线的自然是女娲山了。女娲山在宝丰镇境内,离县城还有几十公里的山路,我们决定离开县城,直奔女娲山。

  采访时间:2014年10月17日

  地理位置:湖北省竹山县

  在山区采访,我们总是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从此地到彼地的路上,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说起来不远,只是一山之隔,但是走起来,却要在峡谷或盘山道上蜗行大半天。从十堰市到竹山县的高速公路尚未开通,一路上,采访车绕山迂回,给人总也走不出大山的感觉。好在秋日胜景,满目层林尽染,我们一边拿“风景在路上”这句话安慰自己,一边加速赶往我们所要采访的目的地——位于竹山县宝丰镇的女娲山。

  ▲

  女娲山主峰上的问天阁

  2.云遮雾罩女娲山

  因为女娲山是当地开发的一处旅游景点,上山的路都修成了水泥路,虽然弯弯绕绕,多有险处,但车辆通过景区大门后,还是可以直通山顶的,这的确减轻了不少体力,但同时也少了些攀登的乐趣。

  通过女娲山景区有关负责人,我们了解到,从2005年7月开始,竹山县开始着手进行女娲山风景区“景区规划、公路建设、祭坛广场”三大项目的建设。山上不仅修建了女娲补天雕像,而且建造了一系列与女娲相关的人文景观。此后,竹山县在女娲山风景区连续举办了四届“女娲文化节”,公祭“华夏始祖、东方圣母”女娲。女娲山风景区有大小山峰22座,主峰海拔900多米,女娲祭坛建在主峰,其它诸峰仰首相望。

  沿着景区内的路线图,在半山腰处,一座仿古建筑出现在我们面前,抬眼望去,宫殿巍峨,周边山峰,云遮雾罩,置身其中,如入仙境。这座宫殿叫女娲宫,据了解是在原唐代女娲旧庙的遗址上新建而成,它保留了唐代古建筑的风韵,同时又加入了部分现代元素。我们在大殿内看到,这里供奉着女娲、伏羲塑像,大殿四壁绘有“伏羲、女娲圣迹图”,富丽堂皇,庄重古朴。

  从女娲宫驱车往上再行,就是主峰了。攀援而上,问天阁赫然眼前,这是女娲山上海拔最高的建筑了,登上问天阁,可一览女娲山全景。祭坛广场高高耸立着女娲补天塑像,像高18米,女娲手托五色彩石,仰望苍天,令人敬仰。

  女娲,是中华民族传说中上古时代人文始祖,比西方的夏娃诞生得更早,充分反映了人类母系世族社会的文化现象。关于女娲的传说发源地,在全国有38处之多,这也说明女娲在中华大地上得到羲皇子孙的广泛认同,爱戴与崇拜。竹山县关于女娲的神话与传说,不仅在民间保存着大量的人文故事,而且也留下了铭刻历史的物资遗存。据当地文史专家说,女娲山也是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之地。清《康熙字典》在“娲”字条中解释道:“古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并引证《史记·五帝本纪》曰:“女娲炼石补天,又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五代杜光庭在《录异记》中写道:“今房陵上庸界内有伏羲女娲庙存焉,传为抟土造人之所”。而《竹山县志》的记载更加明确了女娲补天的地址:“城西八十里有女娲山,乃女娲炼石补天处,昔日山上有女娲庙”。关于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关于女娲山的神奇传说,无疑为竹山县的旅游发展又增添了一个亮点。

  3.当地民间的女娲传说

  相比典籍记载的关于伏羲女娲的传说,在竹山县女娲传说中心地带宝丰镇则别具一格,该县文体局创作干部陈新民先生所编著的《炼石补天话竹山》一书做了全面收录。一说是:女娲用黄土造出的人类遭遇了毁灭性的洪水灾难以后,天地之间除了女娲兄妹再没有其他人。于是天上的太白金星来到人间传授天意,要伏羲女娲兄妹婚配,繁衍经得起风霜雪雨磨难的人类。可是伏羲女娲都不同意。于是,太白金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让小石磨来为他们的婚配与否做决定——太白金星从女娲山顶上拆开两扇小石磨同时朝山下滚动,小石磨能够重新自然复合,就证明伏羲女娲兄妹的婚配是上合天意下应地灵。结果石磨果然复合,女娲伏羲只好同意成婚。女娲害羞,用红云搭盖脸面——由此形成了新娘搭盖头入洞房的民俗至今。

  促成伏羲女娲兄妹婚配的决定性因素还有另外一说。据女娲山下居住民间皮影老艺人梁仕位说,在他所演出的皮影小戏中有一折演绎伏羲兄妹如何成婚的故事:太白金星要让伏羲兄妹成婚,伏羲兄妹不愿意;太白金星说这样吧,你俩分别各自对天烧一炷香,如果香烟升空后两缕合成为一缕,就说明天意要让你兄妹成婚。伏羲、女娲勉强照办,结果是两缕香烟很神奇地合成为一缕香烟。于是伏羲女娲才默认成婚。

  在竹山县,当地历史文化专家并不否认,与竹山县相距不远的陕西省平利县也应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而平利县也有一座女娲山。在平利县民间也有大量的“女娲造人”“补天”、“斗猛兽”、“治洪水”、“女娲伏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神话故事和民歌流传。作为下一站的采访点,对平利县,我们依然是满怀期待。

  景区大门后隐约可见的女娲山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印 象
   第08版:万里寻踪伏羲路
   第10版:国内/国际
   第11版:国内深读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文娱新闻
   第15版:红尘情爱
   第16版:闲 情
   第17版:健康生活
   第18版:心灵视窗
   第19版:传染病救治
   第20版:为您服务
   第21版:亲子/空间
   第22版:公 益
   第23版:健康/关注
   第24版:亚当/夏娃
秋日寻胜女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