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万里寻踪伏羲路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今第一台”——甘谷古风台

  048

  □晚报特派记者   金月全  杜欣 马治卫/文   朱海龙/图

  采访时间:2014年10月22日

  地理位置:甘肃省甘谷县

  甘谷始称冀县,又叫伏羌,设立于公元前668年,是中国最早的县级建制,迄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有“华夏第一县”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也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等名人先贤故里。

  离开秦安,我们的采访车在盘山公路上迂回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驶入甘谷境内。在当地乡民心中,位于县城西南白家湾乡的古风台是一处圣地,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伏羲出生在此处,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淮阳县太昊陵在追根问祖时,仍以朱圉(yǔ)山脉的古风台为伏羲的出生地。如今,古风台周围仍保留有伏羲洞、“伏羲手臂”、“伏羲笔”和太昊山。

  1.伏羲出生圣地——古风台

  2.大象山上的太昊宫

  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 “百王之先”。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天水素有“羲皇故里”“龙城天水”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古风台,这个被人们称之为“古今第一台”的圣地,就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在这个台上,伏羲仰观天象,俯察万物,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开天明道,创立八卦,兴婚姻嫁娶之礼制,开渔猎畜牧之先河。古风台属朱圉山脉,淮阳伏羲陵有楹联,言伏羲生朱圉,言之凿凿。“后天地而生,朱圉犹堪寻圣迹;立帝王之极,白云常此护灵宫。”由此可见,远在淮阳的伏羲陵在追根问祖时,仍以甘谷朱圉为其伏羲的出生地。

  当天,我们从甘谷县城出发,沿一段盘山公路上坡,绕土山一周后再下坡,采访车终在白家湾乡蒋家湾村的一个平台上停下。在我们的右手边有一座庙宇,推门进去发现是一座伏羲庙。甘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裴亮亮说,此地就是古风台,伏羲庙就建在其上,伏羲庙所倚的山是太昊山。

  伏羲庙与其他庙宇的建造风格一样,坐北朝南。庙前,东西两侧分别是石质八卦图和一块相传为女娲补天留下的补天石。我们满怀恭敬,拾阶而上到达伏羲庙正殿,只见伏羲正堂端坐,身旁的小童尽心侍奉。这是我们寻访全国40多处伏羲文化遗存、遗迹中见到的唯一一尊伏羲青年时期的塑像。正殿东边供奉的是一尊伏羲晚年时期的石质雕像,西边墙上除绘制有伏羲画八卦、养牲牺、教民渔猎等功绩壁画外,还有炎帝和女娲的塑像。

  伏羲庙后面是华胥庙。推门进庙,我们眼前一亮,庙宇正堂上,华胥氏端坐其中,其膝上坐着幼年时期的伏羲。在太昊山前,华胥氏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等题材的壁画分布左右。

  看护伏羲庙11年的汪老汉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伏羲庙都会举行祭祀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其盛况一年胜似一年。此外,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也时有香客前来焚香祭祀。    

  《甘肃古迹名胜辞典》一书有“甘谷羲皇故里条”曰:“古风台乡民至今还沿用八卦形的锅台和鸡罩。”当地乡民把编织八卦形鸡罩作为寻根追念的习俗。据说,这种八卦形鸡罩的编织技巧还在一代一代单传。此外,当地乡民的锅台还有八卦形的,这表示他们不忘祖宗的追远遗风。

  古风台现有传说中伏羲画卦的太昊山,山下四面有九个泉水,名叫“九龙眼”。古风台附近还有伏羲洞,传说伏羲洞幽深无人敢进,后因山体滑坡导致洞口被封住。洞前有天然巨石叫“伏羲手臂”(因酷似手掌得名),伏羲洞上有“伏羲笔”(一块像削尖的铅笔的巨石)。

  

  

  

  2.大象山上的太昊宫

  

  

  

  除古风台建有伏羲庙外,后人在朱圉山脉还建有多座太昊宫,以祀伏羲先祖。

  据《甘肃人文地理图志》载:“……(伏羲)生长于朱圉山脉之大象山山沟之内,明万历年间于大象山麓建庙以祀之。”可见,位于大象山麓的太昊宫也是为纪念伏羲而建。

  据大象山景区导游介绍,大象山也称作大像山,这两个名称皆有来历。据说,大象山从远处看颇像一个大象头,所以,称作大象山;而山上又有远近闻名的大佛像,所以得名大像山。后来有人考证说,山上的佛像是释迦牟尼佛,有“乘象入胎”的传说,所以,大象山的命名更有寓意。

  大象山海拔不高,但它的一个侧面整个就是一壁垂直的悬崖,而建筑群则顺着山势建在山脊上,有的建筑旁边就是悬崖,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建筑和山势结合在一起,更加凸显了山的险峻。

  大象山景区的山门是一座具有传统特色的大牌坊,上书“大像山”。入得山门,但见一只赑屃(bì xì)驮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羲皇故里”。当地流传的说法是,伏羲是从甘谷走出去,在天水卦台山演八卦,在中原闻名于天下。很明显,大象山上肯定会有与伏羲有关的庙。

  大象山的伏羲庙叫太昊宫,是明万历年间修建的,1994年重修。明《伏羌县志》说:“邑人以本邑乃伏羲笃生故地,于万历四十八年重建于大像山之西。”原庙于同治二年(1863年)毁于兵燹(xiǎn),至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 

  太昊宫宫门及正殿坐南朝北,庙址总占地面积480平方米,殿宇巍峨,坐负苍岩,南倚大像山,北瞰渭河流水;宫门建于重阶之上,砖木结构,牌楼式,悬山顶,斗拱层迭,额题“太昊宫”楷书大字,作者是清代优贡李维屏。

  太昊宫大殿前的石阶上,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用鹅卵石排列而成的阴阳鱼图案,较之其他伏羲庙的八卦图案,阴阳鱼图案显得更为原始和直观。太昊宫供奉的伏羲身披桑衣、手托八卦,仪表威严;龙马在侧,从水中做鱼跃之势,栩栩如生。殿上匾额上书“人文初祖”,殿门外立柱上的对联“绍皇开泰运,劂后有石子访道,伯约怀忠,问化育根源,发蒙在炎黄颛喾而上;望古动幽情,其下则烟火成邻,桑榆布荫,幸邃初风景,复睹于金戈瓦砾之余。”寥寥几句,将甘谷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世事变迁描绘在游客眼前。太昊宫虽然规模不大,但院落幽静,几棵苍松翠柏静静肃立,地面干净整洁。即便现在变成了旅游胜地,但来来往往的游人也遮掩不住其昔日的幽美。

  位于古风台上的伏羲庙

  大象山全景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万里寻踪伏羲路
   第10版:国内/国际
   第11版:国内深读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金融/保险
   第14版:文娱/体育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大众拍客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汽车/资讯
   第19版:汽车/服务
   第20版:旅游/资讯
   第21版:荣威MG/BYD专版
   第22版:汽车/关注
   第23版:汽车/广告
   第24版:周口锐达/永达专版
“古今第一台”——甘谷古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