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周口文化
 
 
 
2015年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裁缝:匠心裁出得体衣
核心提示

  □晚报记者 朱保彰

  裁缝,也叫“缝衣匠”、“成衣匠”,古代叫“缝人”、“缝子”、“缝工”、“成衣人”等。按现代的话说就是专门制作衣服的工作人员,又叫缝纫工。在诸多的老行当里,裁缝历史颇为悠久,从轩辕黄帝开始就有裁缝了。裁缝是以人体为依据,通过测量制订服装型号样式,合理使用原辅料进行服装裁剪、缝制。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所穿的衣服大都靠裁缝匠量身裁剪。在历史上,朝廷设有掌管王宫缝纫之事的“缝人”。从汉代后,服饰制作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发展,如今形成了缤纷多彩的服饰文化。

  而伴随着时代变迁,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成为服装业的主导,曾经体面的裁缝行当日渐没落。

  1

  自幼开始学裁剪

  2

  开办缝纫培训班

  定下裁缝这个选题后,记者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在沈丘县开办裁剪学校的校长阙传英。前不久,记者在沈丘县城找到了阙传英,不过她现在已经不当校长了,在上世纪90年代末,她的裁剪学校关门了。如今的她经常游走在几个徒弟所开办的缝纫店或织补店,帮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指导他们作业。

  今年52岁的阙传英很是健谈,她告诉记者,自己在12岁时就跟着师傅学裁剪,能走上这条路不仅有自己的喜爱成分,更多地是迫于生计所需,因为兄弟姊妹多,家庭负担重,而且自己又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学样手艺也能养活自己。

  阙传英说,当初学习裁剪有严格的学徒仪式,要遵循行业规矩。学裁剪要先当3年学徒,就是要先睡3年裁缝案板,此后师傅才开始让钉扣子、烫熨斗。学满3年后才能跟师傅学习用尺量身、剪刀裁布,针线缝纫,处处都要用心,因为在那个年代,物资很匮乏,衣服裁大了可以改小,而一旦裁小了便无法改大,就得赔钱给顾客。每个学徒工都要经过几年的历练,要经过量身、选布、画线、裁剪、锁边、缝纫、订扣、熨烙等工序。

  阙传英天资聪颖,在学裁剪的第四个年头就出师了,然后带两个学员另立门户,在县城干起了自己的裁缝店。

  阙传英说,在跟随师傅学裁剪时,我是师傅的得意门生,虽然出师了,但师傅不愿让我走,有时候还让我代替师傅给徒弟们做示范。在阙传英开了裁缝店之后,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一边经营裁缝店一边收徒弟,在收到第15个徒弟时,门店容不下这么多人了,阙传英就开办了裁缝班。谁知这一办不要紧,慕名而来的学员由几十个发展到100多个,班里容不下了,阙传英开始选择场地办裁剪学校。

  阙传英说,我从一个初中都没上完的小姑娘,发展成一二百人的裁剪学校校长,当时真的有点吃不消。因为学员里大多是女孩子,我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负责她们的安全。到了1995年,学校发展到鼎盛时期,招生采取的是残疾人免费,农村特困家庭子女以及军烈属亲属一律采取免收学费,幸亏当时租用的是县职业中专的房舍,房屋多,一学期就能收五六百个学生,我当时也成了巾帼建功的典范,还被市残联授予“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阙传英说,我当时说大了是为社会做贡献,说小了是在奉献人生的自我价值。那时候,电台、电视台、报纸都对我进行报道,一时间生活在荣誉和鲜花中,但我并没有被这些冲昏头脑,因为我明白,最重要的还是将自己的裁缝事业做好。

  然而,在90年代末,随着成衣商品的出现,给私人裁缝业带来很大的冲击,裁缝店大多盈利很少,阙传英所教的许多徒弟都改行做其他的了,很少有人坚守本行,裁缝这一行当日渐萧条。

  3

  难以割舍的手艺

  阙传英说,这一生中,我最难割舍的就是裁剪这门手艺了,可以说比对自己的儿女还挂心。

  阙传英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人结婚必备三大件: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但光有缝纫机还不行,还得有裁缝的技艺。那个年代流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几乎有缝纫机的人家都会做衣服,但大多只是“能穿”,毫无美感而言。

  新时代,裁缝业经历了剧烈变革,人在与机器流水线生产对抗时,似乎显得不堪一击。不过,裁缝这个行业有内在的韧性, 近年来,“私人订制”、“手作订制”、“高级订制”备受追捧,在行业整体性衰落的背景中,裁缝业想要逆势发展,需要活出个性,活出品位。

  在阙传英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一架缝纫机、一个电熨斗、一个皮尺、锁边机加上一把大剪刀,这些就能让裁缝匠游刃有余地为客户量体裁衣。但裁缝也有技能的高低之分,虽然有着几十年的经验,但如果没有足够精湛的技艺是很难站住脚的。想要练就一双“裁缝眼”,就要从基本功开始,先是从背心、马褂开始,再到中山装、西装、夹克,服饰的变化很快。

  阙传英说,裁缝这个老行当,虽然看似古老却蕴含着传统的东西,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也没时间学做针线活儿,但日常生活中,这门手艺还是很实用的。这个手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收入还是可观的。那个时候家家户户过年、过节、过生日,结婚、嫁女、给新生儿送粥米,哪样都要做身新衣服的。如今时代好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全城到处都是服装店,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了,来这里加工的都是跳舞用的舞蹈服装,或是衣服改大小尺寸的。上世纪80年代带过的徒弟中,到现在只有几个还在从事裁缝这个行业。裁缝匠是个技术活儿,一时半会儿入不了门,现在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所以,现在的裁缝匠越来越少了。至于能干到啥时候,阙传英说,只要自己能做的动,就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添彩周口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特别策划
   第08版:晚 晴
   第09版:国内综览
   第10版:国内深读
   第11版:国际综览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广 告
   第14版:文娱/体育
   第15版:周口文化
   第16版:闲情/广告
   第17版:时尚消费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食尚/美味
   第20版:茶缘/广告
   第21版:时尚/消费
   第22版:潮流/前沿
   第23版:数码/生活
   第24版:IT/通信
裁缝:匠心裁出得体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