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锐评观点
 
 
 
2015年2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对春节三问 功夫还在平时

  ■李记

  

  据报载,本应热闹、喜庆的春节走亲访友,却因为一问恋爱、二问婚姻、三问生育三个问题的存在,令诸多年轻人头疼不已。这三个问题又名“春节三问”,被问者若无准备,轻则窘迫难堪,重则刹那间令气氛尴尬甚至不欢而散。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师王迪认为,“春节三问”看似关心,恰恰是由于双方长期缺乏交流、生活缺少交集而导致缺少共同话题的表现。一方认为合情合理的提问,一方却认为涉及隐私;类似晚恋晚婚晚育、甚至不恋不婚不育的生活方式在一方眼中十分正常,在另一方眼中却完全无法接受。这种矛盾就导致了“春节三问”在一方那里津津乐道,在另一方那里遭受冷遇。

  王迪此番解读可谓精准。很多正在经历“春节三问”烤炙的年轻人,之所以每到春节都头痛不已,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和故乡的至亲挚友,长期缺乏沟通交流所致。共同话题、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所有的关心似乎只能奔着“春节三问”去。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对“春节三问”,要么选择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干脆选择回避,更有甚者做起了“春节不归族”。这样的情况,显然是多数人不愿意看到的。

  王迪建议,应对“春节三问”,年轻人对于老年人的提问应有耐心,可以就自己的理由、想法进行解释并适当引导话题进行。同时,家人、亲人应多关注年轻人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不要因为“关心”给予他们压力。现实情况却是,说时容易做时难。特别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们,每代人的观念、思维、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解释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化繁为简”也就显得特别重要。正像很多人都能切身感知的那样,很多年轻人真正担心、恐惧的“春节三问”压力,更多还是来自父母等直系亲属。在这方面,需要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年轻人,平时多抽出一些时间,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和父母多进行沟通。在关心父母的同时,也尽可能多地换取父母对恋爱、婚姻、生育现状以及观念的理解与支持。

  另一方面,也需要为人父母者对子女多一些设身处地的关注与理解:当春节的仪式感在时代的冲击下已然消失殆尽的情况下,真正驱动年轻人不远千里“回家过年”的,还是亲情牵绊下的归属感。多些理解与沟通,“春节三问”也就少了些咄咄逼人“破坏力”。

  百姓观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广 告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出彩周口人
   第10版:国内综览
   第11版:国内深读
   第12版:国际深读
   第13版:金融/保险
   第14版:文娱/体育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大众拍客
   第17版:汽车·旅游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汽车/服务
   第20版:汽车/活动
   第21版:建材家饰
   第22版:汽车/活动
   第24版:汽车/广告
家和万事兴不仅仅在除夕
母命分手
应对春节三问 功夫还在平时
除夕的节日“名分”还是确定下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