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2015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姜宝平:不激不厉显悠然

  □晚报记者  张洪涛  文/图

  

  

  

  

  

  他用手中的墨笔,写出了心灵的真实;他用一幅幅作品描绘出了人生的境界,感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他就是来自周口市太康县的姜宝平。

  书法这条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未知的变数。正是凭借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姜宝平在书法这条道路上执着前行,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书法展览,并获得一系列国家级奖项。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长宋华平认为姜宝平的书法创作是以晋人风韵为基础,融合了传统和个性,审美倾向于经典的晋人书风,书法追求“势和体均”,“字字意别”,崇尚志气和平、不激不厉之美。

  9月9日,已经在郑州工作多年的姜宝平接受了“出彩周口人”采访组的专访。

  从周口走出的书法名家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河南省文联的一个展览室,这里正在举行一场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书法展览。

  就是在这样一个书香味极浓的地方,今年40多岁的姜宝平第一次接受了来自家乡媒体人的采访。姜宝平身材高大,戴着一副眼镜,谈吐平和而稳重,虽然在郑州生活了10多年,但他依然是一口浓重的家乡话,这让前来采访的记者感觉十分亲切。

  “我的家乡在周口市太康县,那里的一草一木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在郑州工作很多年,可是我对家乡的感情一直没有改变。”姜宝平深有感触地说:“我是从周口走出来的书法家,我今天取得的成绩,要归功于家乡周口。”

  这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记者感受到姜宝平对家乡周口的热爱。姜宝平进一步解释,在他的记忆中,家乡人给他提供了很多帮助,这些都让他时刻铭记家乡周口。

  如今,这位从周口走出的书法家,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并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多个职务。他创作的作品荣获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多项大奖。

  兴趣推他走上书法道路

  现在,姜宝平在国内书法界占据了一席之地,可是回忆起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姜宝平凝视着墙壁上的一幅幅画作若有所思。“兴趣是天生的东西,对将来人生的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走上书法道路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姜宝平说。

  姜宝平的家乡在太康县逊母口镇一个普通的村庄,父母都是农民,可少年时的他却对写字情有独钟。一次,姜宝平在上学路上看到一位老先生,一只手提着个石灰桶,另一只手拿着个大号的毛笔在地上写字,旁边很多人在观看。于是,姜宝平也凑上前去,顿时被老人的毛笔字给吸引住了。此后,姜宝平每每遇到这位老人,就跟在后面观看。时间久了,姜宝平喜欢上了写毛笔字。

  看到孩子喜欢写毛笔字,姜宝平的父母就主动找到这位老先生,让他教孩子写毛笔字。于是,姜宝平有了自己的启蒙老师。之后,少年姜宝平时常跟在老师身后,看着老师写毛笔字,在旁边仔细揣摩,遇到不懂的地方,老师还手把手地教。就这样,姜宝平在启蒙老师的教导下,逐渐走上了书法之路。

  采集拓片练书法

  读高中时,在一次学校开设的书法课上,姜宝平的书法第一次得到老师的鼓励。当老师布置完写毛笔字的作业后,姜宝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写了几个毛笔字,老师看后,认为他的字明显比其他同学写得好。

  从此,姜宝平开始疯狂买字帖临摹。上课时,他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到家后,他拿出笔墨纸砚临帖练习。因常常弄得手上、衣服上全是墨汁,他没少被父母的唠叨。

  仅仅临摹字帖还不算,他还把临摹的对象改成了太昊陵的一块石碑。一个偶然的机会,姜宝平听说淮阳太昊陵有一块石碑上面的字写得好,就前去观看、学习。找到那块石碑后,姜宝平顿时被石碑上精湛的书法技巧所折服。

  “石碑这么大,也不能用毛笔在上面直接临摹啊,怎么办?”于是,姜宝平想到了偷偷采集碑刻的拓片。他找来一张大号白纸,用随身携带的“炭包”开始在碑刻上做拓片。“你在干什么?”正在姜宝平在碑刻上做拓片时,被管理人员发现了……

  也许是姜宝平对书法的执着感动了管理员,此事后来不了了之。姜宝平对书法的热切渴望和执著追求是他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

  作品第一次获社会认可

  之后,姜宝平经人介绍,跟着当时在太康书法界比较有名气的辛廷信老师学习书法。一年后,周口市要举办一场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于是,姜宝平就跟着辛廷信老师从太康县来到周口市,第一次参加书法比赛。“当时,全市有很多人参赛,对自己能不能得奖,心里根本没有底,只想着来好好学习一下。”姜宝平介绍,没想到,当宣布比赛结果时,他竟然得到了二等奖,这让他喜出望外。

  书法作品第一次获得社会认可,为姜宝平以后从事书法艺术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获奖的那一刻,姜宝平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书法这条道路上干出点名堂。

  一次,姜宝平听说郑州要举办一场大型书法展览,全国的书法名家都会参加。这对姜宝平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于是,他带着仅有的10元钱,只身一人从太康坐车来到郑州看展览,学习名家的书法技艺。可是,只有区区10元钱,扣掉车费等花销,所剩无几。于是,姜宝平在郑州火车站广场将就了一夜。

  看着郑州的夜空,身边脚步匆匆的行人,姜宝平心里暖暖的,因为他在这里第一次见识到了名家们的书法作品,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他感到满足。

  在书法道路上执着前行

  高中毕业后,姜宝平进入部队,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期间,他没有放弃自己喜欢的书法艺术,反而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挥空间。

  后来,姜宝平被分到甘肃酒泉当兵,凭借着书法特长进入所在师的政治部,当上了“放映员”,主要工作是办板报、放电影和进行书法教育。当时,部队要选一批人员到陕西渭南进行书法培训,这是个学习的好机会,姜宝平主动要求要参加培训班,可是名额有限。“现场考试!谁写得好就让谁参加培训班。”听到部队领导这样说,姜宝平跃跃欲试,最后凭借着扎实的书法功底,他有幸成为培训班的一员。

  在陕西渭南,姜宝平学习到了系统的书法技艺,创作水平明显提高。回到部队后,他开始担任硬笔书法老师,到基层单位进行书法指导。部队里浓郁的文化氛围为姜宝平的书法创作之路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从部队退伍后,姜宝平被分配到太康县一家机关单位工作,上班之余仍然坚持练习书法。几年后,姜宝平进入河南书协工作,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众多书法名家,得到他们的言传身教,明白了书法艺术的真谛。

  刻苦练习

  收获一批奖项

  “书法和毛笔字有很大区别,书法是以毛笔字为载体,把感情融入毛笔字中,艺术化表达自己情感的一门艺术。”姜宝平介绍,在河南省书协,他虚心向名家求教,然后刻苦练习。他练习书法到天亮是常有的事,有时为了琢磨一个字的写法,他反复练习,看到问题就反复修改,直到让自己满意为止。

  正是凭借着刻苦努力,姜宝平在书法道路上收获了一些奖项。2002年,姜宝平的一幅楷书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新人新作展。随后,姜宝平的多幅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和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书法展;姜宝平的书法作品曾获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二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书法金奖、河南省行草书展二等奖、《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专业组二等奖等奖项。 

  如今,姜宝平的书法作品以崇尚志气和平、不激不厉之美,在追求苍韵遒劲的河南书法界独树一帜。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他刻苦练习的学习态度不无关系。

  书法艺术要回馈人民群众

  姜宝平介绍,书法艺术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土壤,是发展不下去的,最终,书法艺术要回馈到人民群众中。

  姜宝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姜宝平几乎每年都会参加“三下乡”活动,义务为群众写春联,与许多基层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交流、切磋,在收获荣誉的同时,也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谈到自己的家乡周口,姜宝平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在外的周口人,一定要努力为家乡父老争光,不辜负家乡人的厚爱。”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10版:教育资讯
   第11版:国内综览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长篇小说连载
   第15版:铁水牛
   第16版:闲 情
   第17版:小记者
   第18版:小记者·市区版
   第19版:小记者·市区版
   第20版:小记者·市区版
   第21版:小记者·西华版
   第22版:小记者·商水版
   第23版:小记者·淮阳版
   第24版:小记者·项城版
姜宝平:不激不厉显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