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化 名 人      
   
 
戴凤钦
2009年04月01日 星期三
 

    我和戴凤钦曾在一起共事,他在书法创作方面所获得的成就,一直让大家津津乐道。前不久,我见到了他近期创作的几幅国画,不仅让我大吃一惊,同时也让我眼界大开。
    戴凤钦出身书香世家,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就有一种书画情结。他五岁便师从古帖,有着扎实的笔墨基础。他对工作十分敬业,对时间格外珍惜。平时他善于把一点一滴的时间收集起来用在对学问和对艺术的追求上。到了晚上,包括节假日,他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书法临摹和创作中,所以在书法方面成就颇丰。
    对于绘画来说,如果说戴凤钦从小就有这方面的情结,倒不如说他从小就有这方面的天赋。青少年时期,他就经常自己摸索着学习绘画,但苦于无人指点,很难有大的长进。随着眼界的开阔,近不惑之年时,他对名人字画的鉴赏已是颇有心得。随着对书法线条理解和感悟的深化,对绘画的创作灵感像涌泉一样迸发出来。他一方面拜名师指点,一方面靠自己极高的悟性去揣摩、去临摹历代名人真迹,去大自然中感悟、探索、写生。他先后得到了花鸟画大师孙其峰、花鸟画名家霍春阳等人的悉心指教,画艺大进,同时他将自己理解、改造、发挥过的书法线条应用到绘画创作中,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我看到的他近期创作的几幅国画,可谓画中有书,线条有力,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幅幅都蕴涵着一种书卷气。
    学养智慧,笔墨精神,向来是书画家构筑艺术语言的基本要素。戴凤钦深深懂得,书法、绘画要想有长进,技巧是基础,工夫在画外。一个学识上孤陋寡闻的书画家,他一生再勤奋,其书画作品也不可能是高品位的。几十年来,戴凤钦博览群书,涉猎甚广,努力追求学识的渊深和修养的清纯。在努力钻研画理、画论的同时,诗词文赋、历史地理、曲艺戏剧,甚至古典哲学等他都下过工夫去钻研,从而陶冶升华了他的艺术品位。他用笔挺拔有力、质朴厚重、虚实相生、疏密相顾,完全是一种真情的吐露。他用墨追求韵致,浓淡交织,极富动感。尤其是戴凤钦的绘画构图,重意趣,动感强。这一切,都得益于戴凤钦学识的渊广,得益于他处处留心和广泛的文化蕴蓄。戴凤钦的画作,流露的是一种高雅的文人画风。在戴凤钦的绘画作品中,吴昌硕的淋漓挥洒、孙其峰的巧妙融合、霍春阳的清朗洒脱等都融会其中。那幅《白鹰》,用笔干练,施墨大胆,以简为要,以静为归,详略有致,意趣百出。那幅题为《深芦息影》的画作,给人以清远、爽洁的视觉感受;还有《白梅寿带》、《枝头春早》、《红梅麻雀》中的那些禽鸟,鲜活朴实,婀娜多姿,呼之欲出,活灵活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神韵的感悟,体现了一种超然静寂的审美追求。
    戴凤钦认为:“自古中国书画同源,学画应先学书法,书画同修方可悟到书画同源的真谛。”正是这种对艺术的体悟,才使得戴凤钦在书法和绘画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就。书画大师黄宾虹说过:“画以善书为贵。”在近现代绘画史上,吴昌硕五十岁开始绘画,而成为一代大师,除了吴昌硕的天赋以外,也得益于他的书法基础。透过戴凤钦的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书画同源的气息。
    字画的文人趣味是需要后天修炼的。戴凤钦已近天命的年龄,正是创作的高峰期。他有着极高的创作激情,黄淮大地的一草一木,自然界的一禽一鸟,时时牵动着他的心弦,处处激发着他的灵感。凭着他的天赋,凭着他的勤奋,我想戴凤钦一定会在书画创作上获得更大的成就,艺术道路越来越宽。我也期待着戴凤钦有更多的书画创作精品面世。到那时,我将会更认真地品读。(作者:张天兴)

  

 
                                    编 辑: 孙艳艳      来 源: 中华龙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