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雾霾天,别把孩子当“绿萝”(行 ...
·调查:83.1%受访者大学期间 ...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儿童肥胖是整个社会的失败 “小 ...
更多>>

      考试资讯

·2017年22所非211工程大 ...
·201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 湖南 ...
·郑州上大学生活费一个月590元 ...
·200多万人参加2017年考研 ...
更多>>
 
北京280余类紧缺人才目录首次公布
北京280余类紧缺人才目录首次公布

2011-12-29 09:36:01 | 来源:京华时报
 

    昨天,市人社局、市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北京市紧缺专门人才开发目录首次公布,今后本市引进的外地、外国人才将来源于符合这一目录的280多个人才类别,其中包括交通领域的高铁关键领域专业人才。

    同时,由于本市人才建设已处于全国前列,本市将尽量争取多引进世界级人才,以支撑世界城市建设的人才竞争优势,打造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

    ■规划内容

    紧缺人才目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人才目录依据产业规划定

    市人社局副局长宋丰景表示,北京市要通过制定重点领域紧缺专门人才开发目录,实施分行业人才开发专项计划。该目录主要根据本市发布的新能源等六大产业振兴规划而制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经济领域,在教育、卫生等社会领域,培养、引进一大批紧缺专门人才。

    目录包括哪些人才类别?

    共280多个紧缺人才类别

    本市首次公布的紧缺专门人才开发目录包括17个重点领域,涉及280多个紧缺专门人才类别。本市希望今后从紧缺专门人才的引进、培训和提升等方面,围绕这六大产业,形成一支专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反过来带动这些行业的发展。

    目录中显示,北京市紧缺专门人才包括金融财会领域的高级风险评估及预测专业人才;国际商务领域的跨国经营管理及国际投资管理专业人才;交通运输领域的高速铁路关键领域专业人才;能源资源领域的煤炭清洁转化、催化等技术研发人才等。

    该目录今后还会根据本市实际情况,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本市人才引进的目标是什么?

    聚3万至5万名海外留学人才

    本市将实施“海聚工程”和重大引智专项计划,以加速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引进1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3万至5万名海外留学人才;聚集5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聚集20个左右由领军人才领衔的高科技创业团队;建立5个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选拔200名左右优秀人才到发达国家著名高校、实验室和世界500强企业参加培训。

    引进人才的方式是什么?

    可在两地实验室轮流工作

    从引进方式来说,可以是刚性的直接进京,乃至把其户籍落入本市;也可以是柔性引进,相关人才可在两地实验室或企业轮流工作,如每月在京工作一周等。

    对于这些北京市紧缺专门人才的待遇问题,宋丰景解释,这还要由企业自主决定。不过,本市已经确定要推行收入分配的激励制度,即鼓励这些紧缺专门人才以技术成果入股,或者通过技术转让、期权激励等方式,来提升其待遇。本市还要健全海外联络机制,创建市人才领导小组驻香港联络处等海外人才联络机构;中关村园区也要建立驻美国等海外人才联络站;本市还要依托企业驻外机构,建立其他新的海外人才联络站。

    ■其他政策

    扩大党政人才跨部门任职范围

    2015年,党政人才队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0%,综合素质及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数量、结构更加合理。

    规划还提出要建立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扩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跨区域、跨部门、跨单位交流任职范围。

    加大对基层公务员的表彰奖励力度,在全市开展的各项评选表彰中,基层人员比例不低于50%。

    鼓励高级专家到本市兼职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鼓励市属单位聘请中央单位高级专家、学者到重要岗位兼职;支持市属单位与中央在京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共同承担科技项目。

    本市还打算制定双向兼职、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研究制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进行技术开发的办法,由人社局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专门联系,引导科研院所和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流动,鼓励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参与北京建设。

    通过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引导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例如通过工资级别浮动、无基层经历不能晋升职称、人才选拔优先考虑有基层经历者等措施,促进教育卫生事业均衡发展。

    创新“两院”院士北京初选机制,实施院士后备人才培养选拔工程,建立与院士遴选制度衔接、体现首都特点的专家选拔制度。

    将人才引进经费纳入政府预算

    本市在十二五时期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多元化人才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府对人才发展投入的规模。各级政府要将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的经费纳入政府年度预算;在科研经费中安排人才培养经费,并为科研骨干设立一定比例的自主支配额度。(采写 记者赵鹏)

责任编辑:孙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