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雾霾天,别把孩子当“绿萝”(行 ...
·调查:83.1%受访者大学期间 ...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儿童肥胖是整个社会的失败 “小 ...
更多>>

      考试资讯

·2017年22所非211工程大 ...
·201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 湖南 ...
·郑州上大学生活费一个月590元 ...
·200多万人参加2017年考研 ...
更多>>
 
科学、朴实、有效的家校合作行动
科学、朴实、有效的家校合作行动

2016-10-14 16:31:04 | 来源:中国教育报
 

    来自全国近20个省份的代表几乎挤满了能容纳千人的会场,会议发言限定每人10分钟,每个发言代表都要主持人“强行”叫停才放下话筒……近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6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在山东济南举办,会场内这些场景,厚厚一大本沉甸甸的“资料汇编”,让人感到家校合作全面展开的时代仿佛已经到来了。

    政府是最大的推动力量

    据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鹿永建介绍,早在十多年前,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民间教育实验“新教育”就把家校共育作为十大行动之一提出来,并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以省域为单元来说,近些年我国最早全面开展家校合作的省份是山东和江西。山东省教育厅2009年就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动家长委员会建设,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文件,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进家委会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专业组织的服务提供了前提条件。

    “家委会全面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时代正在步步逼近。”鹿永建认为,“当下的家校合作大致可分为九大主题活动,如家长教师进课堂,缓解师资力量的不足;家委会参与校车等安全管理;组织亲师读书小组活动;参与图书馆管理;参与食堂管理;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参与网评和辨识媒体;参与宿舍管理;参与学困生帮扶等,家委会正在逐渐日常化存在、日常化服务,开始全面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经过几年的实践,山东省很多学校的家委会全面参与了学校教育的日常事务,如枣庄十五中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家长走上讲台,担任家长教师;济南一中、枣庄舜耕中学、莱芜市羊里中学等学校的家长日常参与食堂管理;济南市舜耕小学的家长护卫队长期坚持巡视校园安全,潍坊浞景学校的家长参与校车的服务和管理,临朐东城双语学校组建家长宿舍志愿工作队,由“全职妈妈”协管学生宿舍……

    据了解,政府推动力度较大的还有苏州市、成都市青羊区和江西省弋阳县。苏州市政府将家庭教育纳入2016年政府实事项目,连续三年总投入达4184万元。青羊区委、区政府把家庭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人均每年10元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办学目标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来督导考核,与每个老师的奖金挂钩;每一个社区都建有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校合作有了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江西省弋阳县把家校合作作为改善教育生态环境的战略突破口,以校风改变家风带动民风,极大改善了学校的社会形象,搭建了大教育改革的框架。

    制度化保障尚属愿景

    “目前家校合作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是缺少制度性的安排,缺乏法律规范,没有刚性的执行空间。”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在会上指出。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的家校合作工作首先体现在构建家校沟通、化解家校矛盾上,但正如朱永新所说,把家校合作机构等同于家长委员会,存在着概念的误区。在国际上,家校合作主要以相对独立于学校和家长组织的第三方协调机构来运作。比如美国学校层面的“合作伙伴行动小组”ATP(Action Team for Partnership),还有各级“父母教师联合协会”PTA(Parents —Teacher Association),这些机构组织都并非“家委会”的概念。

    “在现代学校制度中,家校合作应该是教育者与家长、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学校、家庭、社区彼此是伙伴关系,是平等的,教育职责上不存在谁依附于谁的问题。但目前家庭教育处于学校教育的从属、下位,只能配合、依附于学校。”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重涵主张,以ATP作为基本工作平台,才能保证家校合作的制度化和平等性。

    会上的交流中,有的学校反映家长可以随时推门进入班级听课,课后可以向学校反映对老师讲课的看法、存在的问题等,老师感到很不习惯;还有的学校,上课过程中家委会成员可以推门进教室替老师维持秩序,纠正学生的行为……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看来,这些和家长批改作业、家长辅导功课、家长陪伴学生学习等现象,都是教育职能的“僭越”,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的附庸,学校教育取代了家庭教育。

    吴重涵认为,老师的教学职能不应该简单地交给家长,家长不应该被当作学校的劳动力来使用。从大教育的角度来看,家校合作本身就属于跨界行动,意味着对行动范畴和边界的重新划定,有待于制度化的规范。

    趋同化必将走向个性化

    通览“资料汇编”中的112篇论文,不难发现目前的家校合作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家委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春游、秋游、运动会等集体活动,家长以志愿者的方式参加,活动主要在校内。如家长参与学校值班、站岗、大扫除、讲课、亲子活动等,热闹和谐的背后,似乎并未满足家校合作的深度需求。

    吴重涵指出,这种学校指定、家长配合的集体化家校合作,难以满足父母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虽然从趋同化走向个性化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效,却是教育的本质回归,是未来家校合作的方向。”

    对此,朱永新建议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改造成中国的PTA,以更民主、更开放、更专业的角度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支持,推动父母学校的发展,让父母有机会学习做父母的智慧,不要“无证驾驶”。

    张志勇强调要明确家校合作中双方的权利和边界。“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是主角,家委会是配角和帮助者,家委会要支持而不盲从;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是主导,家委会是监督者和咨询者,要做到监督而不越位;在提升家庭教育和家长水平及一些校外实践活动方面,家委会应敢于当主角,学校要甘于当配角。”

    吴重涵认为家校更良性的合作需要制度化推进。他呼吁从政策上加强引导和考核的具体导向作用,倡导科学、朴实、有效的家校合作行动。(杨咏梅)

责任编辑:李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