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西瓜兄弟”后人“疫”线演绎新故事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王伟宏 陈永团

2020-03-12

记者 王伟宏 陈永团 通讯员 王伟 齐修众

仲春时节,杨柳吐翠,桃夭花红。3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淮阳区白楼镇五谷台行政村防疫卡点,一名老人正对过往车辆、人员认真核查。随行的乡镇干部告诉记者,这位正在忙碌的老人就是“西瓜兄弟”的后人。他叫李武莹,是这个村的村干部。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到疫情一线,一个多月来一直坚守岗位,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守护着群众的健康安全。

1947年10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新华社随军记者王匡路过淮阳李楼村时,曾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新闻故事《西瓜兄弟》。这个故事不但被奉为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之作,还被收入小学生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当年的“西瓜兄弟”老大叫李坤刚,老二叫李坤山,这对亲兄弟家住李楼自然村,当年都是种西瓜的好手。兄弟二人早已作古,老大李坤刚的孙子李武莹今年63岁了。疫情防控期间,在该区武装部及镇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当年的“西瓜兄弟”故事发生地,在一片片绿色的麦田里寻找往昔的记忆。

站在当年爷爷种西瓜的地方,李武莹很激动。他告诉记者,他很小的时候爷爷李坤刚就去世了,对于爷爷,他记忆中个头不高,但长得很敦实。老人家经常夸刘邓大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刘邓大军过后,西瓜兄弟就铁了心跟着共产党走,逢人就讲共产党爱人民的故事。淮海战役时,西瓜兄弟还分别当上了村里的生产队长和民兵连长。老二李坤山后来还兼任几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们用亲身经历讲革命传统故事,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受到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80多岁的该村老支书孙方轩,听说记者采访“西瓜兄弟”的故事,就骑着自行车赶到现场。老支书告诉记者:“你们看到没有,麦地里那几棵大杨树下就是老大李坤刚的西瓜地,当年没有修公路时,那里是一条南北大路,‘西瓜兄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因为和“西瓜兄弟”是邻居,孙方轩小时候就经常去他们家玩。上世纪50年代初,孙方轩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看到课本上讲述的“西瓜兄弟”故事竟然发生在自己身边,就跑到兄弟俩家中问当年的情况,兄弟二人曾明确表示,他们就是书中的“西瓜兄弟”,其中追着让一名小战士(司号员)吃西瓜的情节他们记忆深刻。

时过境迁,如今的李楼村归属五谷台行政村,该行政村现有人口3443人,有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769户村民。李武莹1994年入党,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到疫情一线。在执勤卡点,他排查疫区返乡人员,劝阻出入群众和车辆,认真登记信息,严格进行消毒,筑牢了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疫情突发,他时时提醒自己是名共产党员,有危险挺身而出,有困难迎难而上。小时候,爷爷、父亲都教导他,长大后一定要铁了心跟着共产党走。

孙以星是五谷台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村干部,李武莹毅然决然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第一时间到岗报到,并主动请战,申请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卡点执勤。大年初一到现在,李武莹一直坚守岗位。


为增强村民的警觉意识,消除麻痹心理,加强自我防护,李武莹和村干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利用村大喇叭,实时发布疫情防控消息和防护常识,让群众及时准确了解疫情最新动态,做好自我防护,少出门、不串门,少聚集、不扎堆,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但防控任务依然艰巨。”李武莹告诉记者,他和镇村干部一直紧绷疫情防控弦,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继续抓好疫情防控措施落实。

白楼镇一名干部表示,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开来,在“西瓜兄弟”故事发生地,他们的后人也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一线的战斗中,用最朴实的方式延续着先辈们爱国爱党的真挚感情。

“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这句话是“西瓜兄弟”留给家人的“传家宝”,他们的孙子李武莹接过了这个“传家宝”,忠实履行了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职责使命。据了解,目前“西瓜兄弟”的后人还有多人都坚守在防控卡点,决心照着先辈们的步子走,不忘初心一路逆行、抗击疫情勇当先锋。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