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村医圆圆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

2020-03-23

■霍莹

圆圆是太康县杨庙乡的一名村医。

除夕这天,来她诊所寻医问药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她看病认真细致是远近出了名的,所以,等她送走最后一位患者时,太阳早已偏西了。她揉揉发酸的颈肩,才想起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她喜欢过年,就急忙把诊所门关上,一瘸一拐地急忙朝家走去。

圆圆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左腿比右腿短了有五六厘米,走路特别吃力。她今年30多岁了,一儿一女,大女儿在读小学,小儿子才3岁。她推开院门,在院子里独自玩耍的小儿子叫着“妈,妈……”便一下子扑倒在她的怀里。圆圆连忙搂住儿子,问:“爸爸呢?”“去奶奶家贴画了。”圆圆“哦”了一声,想:公公患偏瘫刚刚出院,一会儿收拾停当也过去帮忙。她抬头看一下大门,这只顾忙了,春联还没贴呢。于是,她找来剪刀、胶带等,领着小儿子,开始贴春联。大红对联、大红“福”字,在余晖里分外耀眼,映红了母子俩幸福的笑脸。小儿子拍着小手欢快地喊:“过年了!过年了!”

大年初一,圆圆有早起的习惯,今年,她也早早地醒了,看看时间,才4点多一点儿,她自己也禁不住笑了:都这个年龄了,还慌年啊!睡不着了,她思忖着早饭后都去谁家拜年,又想着去和打工刚回来的几个好姐妹聚聚,开开心心地唠唠家常、长长见识……再看时间,已经快5点半了。

突然,电话响了,冷不丁地吓她一跳。“8点在乡医院召开紧急会议!”电话里传来乡医院院长的声音。圆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大年初一召集村医开会,这可是她从医以来第一回,一定是有什么重大的、非办不可的事儿了。她迅速赶到乡医院,只见乡党委书记、乡长、乡镇各个口的负责人及各村村医都已经到达会场了。会议上,书记讲、乡长讲,一遍遍强调、一次次重申。她认识到了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顿时,圆圆过年的兴致全无。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战“疫”中,圆圆把3岁的儿子送到了娘家。在这个非常时期,她认为时间就是生命。她考虑到自己腿脚不方便,于是便背起行囊住进了村西头的疫情防控检查点。半个多月来,她和乡村干部一起24小时坚守在卡点,劝返出入人员、向村民宣传防控知识、给过往车辆及人员消毒和测量体温……每天,她就像一个陀螺,一会儿也闲不下来。

一天下午,圆圆接收到一个重要信息,在她管辖的区域有4名武汉返乡人员。这事非同小可,武汉返乡人员是排查隔离的重点对象,千万不能有一丁点儿纰漏。她和几个同事决定立即行动,连夜排查。他们一个村一个村地问、一家一家地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天多的努力,4名武汉返乡人员、16名亲密接触者,一个不落地被他们全部找到了。

开始,这些人员情绪很激动,不愿意配合。圆圆和他们及时沟通,一遍一遍讲疫情,一次次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原来他们担心的是被隔离后的吃住等问题。圆圆不假思索地说:“你们的一日三餐包给我!”思想通了,隔离工作顺利进行。因此,他们及时有效地阻断了二次传染。

从隔离那天起,从卡点到隔离点的那段路上,大家总能看到一个骑着电动车送饭的身影。她行动不便地从电动车上下来,拿出电话拨通说:“王阳、小海,饭放楼梯口了,你们过来取一下,天冷别凉了,快点吃吧!”一日三餐,每天如此,风雪无阻,她送了14天。送饭的人就是圆圆。经过她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整个乡镇至今没有出现一例疑似病例。

半个多月来,圆圆大多在室外检查卡点上。天寒地冻,她的手和脸生了冻疮,耳朵被口罩勒出血印,双脚磨出血泡,却从没一句怨言。领导看她走路艰难,就劝她休息休息,她摆摆手说:“我是村医,这里需要我,我要坚守第一线!”

半个多月里,圆圆没有回过一趟家。其实,她也有牵挂。她会想起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的公爹,她更会想起可爱的一双儿女。一次,她实在忍不住,就给小儿子打电话。电话通了,她听见母亲说:“快点,小宝!你妈妈想你了,快接电话!快说想妈妈了……”电话那端一片静寂。“儿子,等把病毒打败了,妈妈一定带着你去玩……”放下电话,她擦去脸上的泪水,又开始在检查点忙碌了。

“国家有难,我岂能袖手旁观,没有国哪有家。”圆圆不止一次这样说。防控物资缺乏,她和几位村医商议,第一时间向乡医院捐赠100只N95医用口罩、65个医用酒精喷壶。为了支援全乡抗疫,她又捐赠500元爱心款。她总是身体力行,默默地在行动。

你的付出,党最清楚。元宵节那天晚上8点,在圆圆所在的疫情防控检查卡点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火线入党宣誓仪式。在宣誓仪式上,只有一个宣誓人——圆圆。只见她高举紧握的右拳,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她清脆的、响亮的声音,穿透寒夜,激荡在上空,像一颗颗明亮的星。那是共产党人高尚的心灵在闪烁!仿佛在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