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战疫一线的最美身影】西华抗疫故事:“我不幸去世,将我郑州的房产卖掉分给小分队死去的家人后代”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3-23

小分队为村小学做完消杀归来

记者 梁照曾 文/图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民阻击的战斗中,全社会众志成城谱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抗疫英雄史诗,在这部由普通人共同谱写的民族史诗中,有太多让人泪奔而荡气回肠的故事,西华县奉母镇南于王村的12名老退伍军人及军人家属自发组织的红色抗疫小分队,不顾生死阻击疫情守护四千乡亲,风声鹤唳的疫情下,发起人王成志悲壮地写下生死遗书,交给队友,嘱咐道“我不幸去世,将我郑州的房产卖掉分给小分队死去的家人后代”,保家卫国,壮士断腕,惊天地泣鬼神。近日,市博物馆征集抗疫见证物,引出这个村庄的特殊群体的抗疫故事。

小分队为村里消杀

见证疫情:12条汉子、12只药桶、一封遗书、一摞口罩

“您征集抗疫见证物吗?俺这有,有遗书、有药桶……俺村太远,您能来吗?”,这是西华县南于王村村民王明甫和市博物馆馆长周建山的通话,凭感觉,周建山肯定,这背后会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惊人的抗疫故事。3月19日上午,记者随周建山及市博物馆人员赶往南于王村。

位于西华县西南处的奉母镇的南于王村,是远离县城而坐落在颍河湾里的一个偏僻村庄,全村有12个组,约4千多人,是奉母镇较大的行政村。我们一路驱车而至。沿途桃花、油菜花遍野,人们出入如常,如此秀美而祥和的村庄,让人难以想象,它在一个月前,在风声鹤唳的疫情的日子里,这里到处弥漫着生死气息,恐慌、压抑笼罩着每个人的心头。

我们到村里时,村民王明甫引着路,来到他的家。他说,他们刚刚为村里小学进行开学前的环境消杀,大伙都在这里。矗立在在我们面前的12条风霜满面带着口罩的汉子、12个抗疫使用的药桶、一堆空的消毒液塑料桶、一摞摞用过的口罩、一个拉着大号消毒药桶的拖拉机、一封生死遗书。他笑问,要哪些?

我们目睹此景,满眼泪水。

王志成捐赠遗书给市博物馆

疫情袭来,12个退伍老兵及军属站出来组建自愿抗疫小分队

“乡亲乱跑,扎堆,感染了咋办?几千口人”,南于王村九组57岁村民、发起人王志成自今难掩恐惧的心情,他说,他在郑州工作,作为文艺工作者,70年代曾冒着枪林弹雨,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慰问战士们,受到表彰,多少也是历经生死的人。今年年前,他刚拍完电影,从郑州回到老家,看望92岁的老母亲,因疫情突如袭来,他被困在村里无法返郑州。

“疫情风声鹤唳,村里还有10家从武汉回村过年的村民,大年初一,上面要求封村了,乡亲们还是乱跑,到河边扎堆钓鱼,撵不散”,王志成说,他心急如焚,深知疫情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人感染,一个村子的人咋办?,一定得有人管。他在街上碰见十一组村民、退伍兵王明甫,两人想法相合,随即决定,成为自愿抗疫小分队,自己筹备物质,开展动员村民居家抗疫、帮助困难村民、对村里实施消毒等抗疫事宜。王明甫向县农发行驻村第一书记王长海汇报后,得到大力支持。

王明甫随即建了一个“南于王村抗击肺炎无偿自愿工作队”微信群,动员村民为抗击疫情捐款,为村民消毒筹集资金,村民们纷纷进群,很快达500多人,1000元、500元、200元……同时,自愿小分队也快速组建,12名来自不同村组的退伍老兵或军属站出来,不顾生死决心为村里抗疫服务,他们也是捐款带头人。

面对不理解: 抗疫小分队无怨无悔开展全村消毒、劝返、巡护

初二一大早,老兵王明甫骑着摩托车赶到奉母镇,在药店里购买了4桶消毒液,但是物质太少,满足不了全村消毒之需。他经打听,得知县医药公司有货,已经严管了,要买的话,需要村镇证明及托关系购买,王明甫在村里和镇里开好证明后,初三一大早,随即和小分队队员张守库等开着车,赶往县城。进程已经查的很严,因忘带驾驶证、身份证,心急火燎,体温达37度多,被县城卡点查着,观察40多分钟,又让家人通过微信传来证件,没事后,才放行。买到消毒物质后,错过饭时,街上饭店因疫情都关门了,他们在超市买来凉馒头果腹。

初三,小分队开始对全村大小街道及每户庭院消毒。小分队12个人的平均年龄为55岁以上,他们自发来自不同村组,平时并不熟。他们没有防护服,口罩是村民捐赠的,或者家人给的,消毒设备是家里种田用的农药桶,吃过早饭,准时集合,背着满桶的消毒液,逐个街道、逐户地消毒。小分队村民首次担负“防化部队”式的工作,边投入工作,边有老兵培训业务,要求相隔2-3米,排队消杀街道,随后进入村民院落消杀。

他们在消杀的同时,还劝返村民回家,别扎堆,尤其是武汉返乡人员,要求他们居家隔离。当初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当面说一些难听的话。大疫当前,他们顾不上这些,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劝说,村民们逐渐接受,后来出门的很少了。

为了让武汉返乡人员不出门,老老实实地隔离在家里,他们分班看护。全村有26户矜寡老人和10户武汉返乡人员,是疫情中最需要帮助的对象,谁家缺菜少面,谁家液化气没了,他们天天往那儿跑,给他们提供帮助,王志成说,小分队冒死抗疫,得到乡亲们的认可,连怨气很大的武汉返乡村民也感激不已。

小分队部分成员在捐赠仪式上合影

生死未卜:王志成写下遗书卖房产补偿死去的队员

“疫情弥漫,前景生死未卜,12名队员,很多是退伍老兵,是家里靠山,有的上过战场立过功,是共和国的功勋军人,出了事咋办?我对不起他们啊!”,至今回忆起当初悲壮地写下遗书的事,王志成,这名57岁的坚毅的汉子,无法控制情绪,呜呜地哭起来。 

初二晚上,他是边哭边写下遗书。他说,病毒传染,看不见摸不着,也不知道谁携带?更不知道明天大家是个什么情况,既然动员大家冲到抗疫一线,战死了,他的家人咋办?他说,他在郑州有一处房产是养老用的,他害怕自己不幸感染去世了,没人照顾小分队战死的家人生活,随写下遗书,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将他的房产卖掉,分给抗疫战死的队员家人。

他将遗书交给王明甫,以备善后之事。两条汉子抱头大哭。王明甫哭着告诉王志成,他也准备好了,将手机内存的几万元也留作队员们善后之用。王志成满含眼泪地地说,他们十二个人,手挽着手,并肩作战,生死与共。他们最怕的是传染给家人,回家消毒后,吃饭和睡觉都不和家人在一块儿。家人们尽管担心受怕,但是都很支持。

让他们欣慰的是,全村四千乡亲无一人染病,都平平安安,队员们也都平平安安。

抗疫小分队盼望集体入党 建立基地开展红色教育

“十二个人,很多都是老人,天天冒着生死,不图名不图利,一心为了乡亲,历经两个月的无硝烟的战疫,身心很疲惫,太艰难,让我们想起当年革命时期,党领导红军走二万五千里长征,也让我们找到党魂,找到信仰”,王志成说,他们小分队中除有两名老党员,其余10人都是群众,都渴望入党,发挥余热。

现在在疫情控制的情况下,他们在村南颍河湾的干渠已经着手建红色抗疫教育基地,希望将村里的抗疫事迹、募捐情况、小分队抗疫实况记录下来,立下石碑,供村里后代继承全社会众志成城抗疫的红色精神。

另外,十分遗憾的是,小分队队员、65岁的十组村民王作战,本来是村里垃圾清洁工,为村里拉垃圾,每月有一定收入,然而由于参与防疫,却丢了工作,村里也相应取消了他的薪水,让队员们自责不已。

一群平均年龄在55岁的乡村抗疫自愿者,其中以60多岁以上老人有5人,他们已经不年轻,但是为了守护一方平安,一个乡村的安危,自发承担风险,临危不惧,冲向疫情前线,同疫情搏斗,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无畏生死,他们说,他们心里守着党,心有军魂,因为他们是红色军人和军属,这是担当和使命。

让我们记着这群最可爱的人,南于王村抗击新冠肺炎红色小分队名单:王志成,57岁,九组村民;王明甫,党员,老兵,50岁,十一组村民;王敬坤,老兵,凉山战役荣立三等功,64岁,十二组村民;洪全营,68岁,党员,老兵,二组村民;张守库,63岁,二组村民;王富强,65岁,十二组村民;王作战,65岁,十组村民;张安当,50岁,八组村民;张新兵,48岁,八组村民;张麦田,46岁,七组村民;张长望,47岁,六组村民;张建举,45岁,六组村民。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