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小小鸡枞菌 扶贫一个县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20-06-15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高洪驰

6月12日一大早,太康县大许寨乡66岁的村民齐翠兰就来到位于罗古洞行政村的华瑞农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鸡枞菌生产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她说:“我每天早点来基本上能拿到50多块钱,有时一天能拿到70多块呢。”截至目前,太康县23个乡镇以依托该基地发展鸡枞菌大棚260座,总占地面积达5.2万平方米,使用面积25万平方米,仅此一项就带动全县6000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2017年,在外地打拼的宋月华回到家乡创业,在罗古洞行政村流转土地400余亩,从事鸡枞菌生产并获得成功。走进生产基地,到处是一派火热景象。拌料场上,几名工人不停地将粉碎的棉籽壳、秸秆混合在一起。装袋车间内,机器不停地运转,菌袋源源不断的通过传输带运送到殖种车间。养菌棚内,一排排菌袋整齐地码放着。生产大棚里,成熟的鸡枞菌刚刚采摘完毕,新的已经钻出覆盖层。一位技术员说,鸡枞菇采摘时,是最忙的时候,每6小时就要采摘一遍,昼夜不停,“如果采摘晚了,质量就不好了。”为了及时采摘,每天需用工人400多名,基地内长期工作的贫困群众有70多名,由于贫困户不够用,附近村庄的其他群众也来到基地干活。生产基地投入使用的生产大棚有12座,建好即将投入使用的有12座,还有10座正在建设中。每个大棚一年可生产两季,每季可采摘鸡枞菇1万余斤,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

今年79岁的谢瑞英是罗古洞行政村周庄自然村贫困户,夫妻二人腿部均有残疾。2019年起,谢瑞英到鸡枞菇生产基地削菇根,“每天我能够削40斤左右,每月能拿到1000多块钱。手快的每天能削6、70斤呢。”谢瑞英说,由于她年龄偏大,手脚不灵活,手脚快的每月能拿到2000多块钱,“这样的活最适合年纪人干了。”她笑着道出了一个秘密,通过削菇根,不但解决了日常花钱问题,自己的存折上还有了存款,“过去哪有这好事呀,我是越干越有劲。”

太康县委、县政府为加快鸡枞菌产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聚、技术集成、品牌响亮、业态完整的产业格局,出台了《关于打造鸡枞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鸡枞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挥部,由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协调、指导、推进统筹推进鸡枞菌产业发展工作。并将鸡枞菌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工作,明确责任,细化目标,及时跟进检查,严格督导问责,实施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四制考核”。

该县还明确了“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三年内获得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命名”,实现“一园带一县、一业富一县、一园一特色”的发展目标。并充分运用政府服务、政策扶持、金融支撑手段,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业科技水平,最大程度地覆盖农户,让农民得到实惠,助力农户持续增收、稳定增收。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项目”(每乡镇1个项目村,每村50万元)为引导,撬动社会投资、农户融资或银行贷款,采取村委领办、控股、参股或非主体入股分红方式,解决设施和市场投资。在符合国家规定范围内确保生产经营设施用地,引导银行贷款支持,制定、启动、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吸引、引进对口行业龙头,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合作,带动鸡枞菌全产业链发展。

“今年,太康县要培育鸡枞菌种植龙头企业2家,设施建设规模300棚、5.4万平方米,生产规模1000万袋、3500吨鲜菇,产值2亿元。到2022年,设施建设规模2000棚、36万平方米,生产规模4000万袋、2万吨以上鲜菇,产品产值12亿元以上,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别小看小小的鸡枞菌,已经成为全县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新亮点。”太康县委副书记刘海艇信心十足地说。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