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郸城县:“医共体”啃下健康扶贫硬骨头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徐松

2020-06-28

□记者 徐松

13万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8万多人,被称之为硬骨头。在脱贫攻坚健康扶贫工作中,这块硬骨头被一项叫作医疗健康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的医疗服务模式一举啃下,已成全国翘楚。

郸城县创新实施的“医共体”助推健康扶贫模式,成功破解了占比64%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被国务院办公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国务院疫情防控机制小组、河南省政府等重点推介,成为名扬全国的“郸城模式”。河南省副省长戴柏华、武国定先后对“郸城模式”作出批示。

卧薪尝胆, 破釜沉舟,望闻问切寻病灶

郸城县134万人口中,贫困人口有37322户131044人。13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比高达64%,突破8万人。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绊脚石、“拦路虎”。一个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人病了,不仅自己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人的财物都要为他治病,即便已经脱贫,也会因病返贫。

郸城县宁平镇赵京庄村贫困户赵某,患脑出血落下后遗症,医生建议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预计住院费用3万多元,因交不起住院押金,他一直拖着没有住院。有关人员宣传了健康扶贫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之后,赵某办理了相关手续,没交一分钱住院押金,住进了健康扶贫专用病房,23天后治愈出院,总费用38512元,经各种报销救助后,个人仅仅付3431元。

斗赢“病魔”,才能拔掉“穷根”。历经3年苦战,如今郸城县涉病贫困人员降至3646人。郸城县卫健委主任付登霄说:“这是8000多名医护人员蜕了一层皮才战来的结果。”

为了研究出一套能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和少生病”的健康扶贫可行方案,郸城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首先组织全县医护力量开展健康扶贫义诊全覆盖,为全县130个贫困村所有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不能坐诊等患者,要出诊找患者。于是,一场健康扶贫之战在豫东展开。无论严寒酷暑,义诊台、专家号、医护小分队形影不离地工作在乡村一线,村口树阴下、老人病床前、文化广场上、村室会议室都是他们的诊疗室。 贫困户有病没钱看、不愿看、讳疾忌医现象严重,小病拖大、大病拖炸;基层医疗资源薄弱、医护能力差,对于大量涉病贫困户束手无策、望而却步……为病人治病,却找出了医疗体系一身“病”。

“说句实话不好听,俺也没那本事,老百姓也没那钱。就是肺癌患者找上门,我也只能给他开点消炎药、止痛药缓解病痛。”郸城县胡集乡贾集村村医贾高峰曾经无奈地说,“虱子多了不怕痒,我们也见怪不怪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郸城县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民营医院为补充”,组建4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改革医保“总额预算、季度预拨、结余留用、超支不补”支付方式,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人、财、物共管,推动了医保基金从医院“收入”向医院“成本”转变,医疗机构关系从“竞争型”向“协同型”“一家人”转变,医疗行为从“治病”向“防病”转变,大大降低了群众的看病成本,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提高了群众健康水平,为助推健康扶贫巩固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时全力为人民健康服务,让人民群众少生病,就是为医院节省了“成本”。以患养医、以医挣钱的医患关系发生了质的转变。

百步九折,踏荆而行,医共体诞于危难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健康!郸城县医共体建设的大胆尝试打破了医保基金的藩篱,刺痛了民营医院的财库,戳穿了“大药方”的秘密,斩断了非法报补的利益链……面对六龙回日的险途,郸城县“以人民的名义”,踏荆而行,横下了一条必胜的决心。

首先,该县把19个乡镇卫生院、29家民营医院和523个行政村卫生所分别并入医共体实行统一管理。医共体集团总医院统一设置运营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医保监管中心,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统一使用,人才资源统一调配,药品耗材统一供应,大型设备和建设统一审批。总医院派专家长期下乡坐诊帮扶,乡镇卫生院派医生包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县乡村同享远程会诊平台,实行分级诊疗,避免县级医院和乡镇医院、村卫生所不良竞争的局面,让县域医疗资源形成“一盘棋”。

为了让“县强”带动“乡活”促进“村稳”,该县投资9.9亿元建设县人民医院新区和中医院新区,改造提升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推动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工作,推进乡镇卫生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激发乡镇卫生院活力;新建改造提升488个村级卫生室,农村医疗健康服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层网底作用进一步强化;加强17个省市重点专科建设,引领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按照“县招乡用”“乡管村用”原则,采取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推动县级医疗资源和管理理念向乡村下沉,采取等额对调和对口帮扶,向乡镇派驻骨干医生170多人,乡医生到总医院进行轮训、跟班学习,带动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断提升,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的好”;发展“互联网+医疗”,投资3500万元,建成全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会诊连百里,专家面对面”,让群众足不出乡就能享受专家诊疗服务;推动分级诊疗有效落实,2019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上升14%,上转患者1888人,下转患者596人,双向转诊成效明显,就医秩序逐步规范。

医共体诞生于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危难之时,成于深化医改政策、“以健康为中心”的国之机遇。正当郸城医共体举步维艰、进退维谷之时,国家卫健委确定郸城县为国家级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放手一搏,一切皆有可能。

配合医共体建设,郸城县相继开展了4+2、3+X……健康素养活动,坚持把疾病预防和早查早治摆在重要位置,采取派驻公卫和妇幼专职副院长制度,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义诊活动全覆盖、健康促进工程等为重点,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和水平,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格局转变。该县全面推行“3+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由县、乡、村三级医护人员组成签约服务团队,根据签约对象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保护和调动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和上级医师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的积极性,由注重签约服务覆盖率转向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在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规范签约服务内容,提供精准、规范、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及健康管理等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满意一家,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各集团总医院牵头实施义诊活动全覆盖,分别派出由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外科、骨科、疼痛、急诊等科室15名以上专家组成的义诊工作队,在全县范围内按计划巡回开展扶贫义诊活动,专家医师对现场查出的患者开具治疗处方,给出诊疗建议,并有40种常用药品免费赠送,有病早治,没病预防,有效促进了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全面开展健康促进“321”工作模式,通过分类指导、分众施策、分级负责、对口帮扶,实现了全县乡村、社区、学校健康教育全覆盖,引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从源头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该县坚持把医共体制度建设作为深化医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保障,着力健全经费拨付、人事薪酬、考核评价体制机制,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医改可持续、医院得发展、医生受鼓舞、党委政府得民心”的共赢局面,“少生病、少住院、看好病、少负担、重预防、保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郸城,医共体将医疗健康资源推向了群众最需要的基层,切实让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破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建成全面小康的征程中,把党恩深植人民心窝。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