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两知陈州行踪及诗文探究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耿险峰

2020-07-06

(接上期)

小园香径独徘徊。孑孓陈州,晏殊孤旅西园,喜莎、种莎、爱莎,作文《庭莎记》。晏殊《庭莎记》娴雅从容,字字温和圆润,如珠似泪:

盖是草耐水旱,乐延蔓,虽披心陨叶,弗之绝也。予既悦草之蕃芜,而又悯卒之勤瘁,思唐人赋咏间,多有种莎之说,且兹地宛在崇堞,车马不至,弦匏不设,柔木皆卉,难於丰茂,非是草也,无所宜焉。于是,傍西墉,画修径,布武之外,悉为莎场。分命驺人,散取增殖。凡三日乃备,援之以丹楯,浇之以甘井,风光西泛,纤尘不惊。

嗟夫,万汇之多,万情之广,大含元气,细入无间,罔不禀和,罔不期适,因承而晦用其次。区别而显仁,措置有规,生成有术,失之则斁,获之则康,兹一物也,从可知矣。乃今遂二性之域,去两伤之患,偃藉吟讽,无施不谐然,而人所好尚,世多同异,平津客馆,寻为马厩,东汉学舍,间充园蔬。彼经济所先而汚隆匪一,矧兹近玩。

陈州,一切于晏殊是如此宁静安逸、闲适自然。然而,陈州虽好,终究不是京师之地。出知外郡,长达四年之久,晏殊亦不由在心中萌生出年华迟暮之憾,目随燕影,翠幕生寒,其情闲婉悠然,其愁亦淡如云烟: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园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晏殊《浣溪沙》)

履职陈州,晏殊“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门下客及官属解声韵者悉与酬唱”(《宋景文笔记》)其所从游者多为文学之士。移知初始,晏殊频感索寞怅惘,便辟任昔日属臣梅尧臣为“陈州镇安军判官”。辟职陈州,梅尧臣酬唱晏殊,咏物诗、拟古诗等诗题倍增,诗风亦颇具细密清润,晏殊更是诗材宽广,旧僚宋祁有《和晏太尉西园晚春》《览中丞尚书谯、陈两郡新诗》诗,宋庠也有多首与晏殊唱和西园的诗作存世,可惜晏殊原诗均已佚失。

庆历八年(1048年),范仲淹从邓州改知杭州,特意转道陈州,来拜望恩师晏殊。那一年,晏殊五十八岁,范仲淹六十岁。范仲淹蒙晏殊荐举登朝入京,感其恩举,其一生恪守门生之数,礼奉晏殊,令闻者动容。在陈州,范仲淹与晏殊饮宴柳湖,相携酬唱,竟连忘日。临行,范仲淹以诗留别:

曩由清举玉宸知,

今觉光荣冠一时;

曾入黄扉陪国论,

重来绛帐受师资。

谈文讲道浑无倦,

养浩存真绝不衰。

独愧铸颜恩未报,

捧觞为寿献声诗。

(范仲淹《过陈州上晏相公》)

“从来往事都如梦,伤心最是醉归时。”(《踏莎行》)至和二年(1055年)正月,晏殊去世,谥号“元献”(主善行德曰元,文贤有成曰献),仁宗亲题碑额“旧学之碑”,欧阳修为之撰写神道碑文。

斯人已去,香火传承。据乾隆年间《淮宁县志》记载,陈州城内有“晏公庙,在鼓楼西。宋晏殊三知陈州,民感德,立祠于此。”晏殊“三知陈州”经查为讹记,而文中所言“民感德,立祠于此”,则彰显了陈州人的真情实感。 (全文完)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