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在希望的田野里收金揽银——西华县田口乡依托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纪实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20-07-10

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深入田口乡调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西华县长田庆杰、副县长毛茹到田口乡调研高标准农田建设。

田口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

田口乡瓜农展示“甜口”西瓜。

整车的洋葱从田口乡装车转运远销国外。

全乡花生实现现代化机收,不到20分钟就能收获1亩。

位于田口乡的枣花面业。

记者 张猛 通讯员 张淮西 文/图

皮薄、超甜、品质好的“甜口”西瓜,成了西华县田口乡特色产业品牌。眼下,仍是西瓜集中上市的季节。品尝了“甜口”西瓜,大家总是赞不绝口。

乡村要振兴,产业支撑是关键。

田口乡位于西华县城北部贾鲁河东岸,全乡有耕地4.6万亩,都是有名的沙土窝。过去,当地农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一年又一年,能解决基本温饱,但经济收入不高。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相关文件精神,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林果等农产品基地,推动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加快全乡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特色产业的提档升级,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乡已累计发展大棚西瓜7000亩、花生21000亩、洋葱5000亩、订单小麦20000亩。

花生成了“金豆豆”

田口乡滩上村、大庞村、后王村等地都是优质沙土地,土地肥沃、土质疏松。这样的土地种出来的花生,籽粒饱满、出油量高。近年来,田口乡把花生种植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让贫困户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花生种植中来,拓宽了农民脱贫增收的新路子,全乡花生种植初步实现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

该乡连续五年积极争取“粮经大县”直补工程项目,累计争取资金2000万元,免费为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提供花生种子。与河南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采取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供肥、统一管理,切实提高田口乡花生种植的质量和效益。目前,田口乡成立花生专业种植合作社2个,在17个行政村建立花生秸秆收储点24个。

田口乡滩上村的王爱国正是靠花生种植较早实现增收致富的村民。今年63岁的王爱国种花生已有5年了,他去年种了10亩罗汉果花生,收入达6万元左右,其中花生秸秆就卖了2000多元。“种玉米几乎没钱可赚,种花生比种玉米强多啦,播种机把种子、农药、化肥一块下地,成熟时再用摘果机一打,省时省力,还能卖双份钱!”王爱国说出了群众种植花生热情高涨的原因。

近年来,田口乡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把花生作为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发展。2020年,该乡花生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是全县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乡,形成了“十里不断线,千亩连成片,村村有基地,户户种花生”的生产格局。

“甜口”西瓜促增收

农家小伙张宏超,几年前还是田口乡出了名的贫困户,但是,这几年他靠发展大棚西瓜种植,不仅脱了贫,还成为村里的脱贫致富领路人。不少村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走上了致富路。张宏超是一位残疾人,一只胳膊活动不便,干不了重活,出去打工跟不上趟、挣不到钱。

2013年,田口乡的一些群众尝试种植大棚西瓜,一举取得成功。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田口村的瓜农成立辉煌瓜菜合作社,并注册了“甜口”牌西瓜商标。张宏超也动心了,2014年春节刚过,他说服家人,说干就干,种植了6亩大棚西瓜。由于上市早、品质好,当年的大棚西瓜销售情况特别好,张宏超挣了几万元。几年来,张宏超的大棚西瓜从五六亩发展到20多亩,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2018年,张宏超实现了光荣脱贫。

张宏超是个热心人,对于愿意种植大棚西瓜的亲戚邻居,他总是免费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2016年,田口村的张俊盼在张宏超的指导支持下开始种植大棚西瓜,到今年,张俊盼的大棚西瓜已发展到13亩,每亩地的效益达14000多元。

目前,整个田口乡已发展大棚西瓜7000亩。“甜口”西瓜不但成为当地的特色品牌,也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洋葱远销到国外

田口乡陈楼村的村头,路边人群络绎不绝,拖拉机声隆隆,村民们正忙着把挖好装袋的洋葱一车一车拉到村头、路边卖给收购商,好一派热闹的丰收场景。“今年我家种了3亩洋葱,每亩产量5000至6000公斤,价格最低的时候每公斤2元,扣除种子、化肥和农药的钱,每亩收入近12000元,比种玉米划算。平时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管,只要注意地里不缺水、肥,打打药就行。其他时间还可以去老板承包的种植基地打工,既能学技术又有收入,今年估计全部卖完后总收入可达4万多元。”田口乡陈楼村张合喜说起今年种洋葱的情况时很开心。

2012年,田口乡的群众响应政府号召,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选择了适合与小麦套种又好管理的洋葱开始探索和尝试。由小到大,稳步发展,洋葱种植户不但逐步打开了销路,也以不断壮大的规模成功吸引到了外地客商。

受疫情影响,春秋岗村康建党家的16亩洋葱少浇了几遍水,产量略有下滑。但是,即便如此,每亩地也能收入4000多元。

“大个头的洋葱进入北上广的餐桌,小个头的洋葱远销到韩国、新加坡,用来生产洋葱罐头。销路很好,效益也不错。田口乡种植的洋葱个体大、口感好,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近年来,这里的洋葱搭乘互联网,通过电商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卖到国外。”说起洋葱,田口乡陈楼村党支部书记陈满理十分自豪。

据统计,今年田口乡已发展种植5000多亩洋葱。

订单小麦好前景

今年,田口乡许营村种粮大户张光辉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订单小麦,每斤小麦的售价比市场价格要高出0.1元。按亩产1000斤的保守产量计算,一亩地也能多收入100元。实现这一增收,得益于该乡实施的“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订单小麦模式。

西华县枣花面业公司是田口乡培育壮大的本土企业。近年来,在县、乡党委和政府的推动下,枣花面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积极发展新型订单农业。企业与合作社签合同,合作社再与农户签合同,在经营过程中根据农户种植情况实行农户自愿参与合作。企业采取“七个统一”:统一安排种植计划、统一提供优质粮种、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及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购买保险、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购。利用企业加工机制,通过合作社与种植户统一签订订单合同,以每斤高出市场价0.1元的收购价集中收储订单粮食。另外,企业积极与保险公司对接,为每个订单客户统一购买种植险,如遇自然灾害等意外情况,确保农户有较为可观的固定收入。

今年,田口乡共发展订单小麦2万亩,按每亩平均产量1000斤计算,至少可增加农户收入200万元。

曾经低产出的传统农业,通过特色化发展收获了丰厚的效益。在特色产业发展上,田口乡围绕抓特色、上规模、提档次、树品牌,让更多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田口乡党委书记张建威说:“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立品牌,扩大规模,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把模式固定好,把产业扶贫效益发挥好,把老百姓的钱袋子鼓好,为我们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责任编辑:张鲁莎]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